世间所有,逃不过一个“缘”字,不期而遇是缘生,情深缘浅是缘灭。其“一念起,千山万水,一念灭,沧海桑田,”也有缘分二字的内涵。
因为万水千山因缘起而有人相伴而行,因缘灭而孤独狼狈踽踽独行,承受心境上沧海桑田的变化。
恰如一句话说“缘起,在人群中,我看见你;缘灭,我看见你,在人群中。”
前后“起”与“灭”的变化,人群中你在眼眸中景色的改变,心境上已是千差万别。
前者最悲伤的结局最多是过客,而后者比之更悲伤的是,你只可能是一个路人。
这些悲伤到无以复加的颜色和情绪,在双杰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缘起时,江澄父亲就那么刚好看到了颠沛流离的小阿羡,带回了江氏,有了与江澄的初识。
逐渐熟络之后,是朋友更胜似亲人,一起练武,偶尔捉鱼逗鸟偷喝酒,彼此陪伴了少年欢歌笑语的路。
再后来,少年的历练开始了,听学到听训,一个地点的转换,几多朋友的相交,无忧无虑生活渐隐去,江湖风波是平地起。
在温氏发难,莲花坞被毁,父母惨死,几乎是灭门的状态下,缘分二字开始被蒙上阴影,显现出另外故事的支线。
原以为他们会一直相依相伴的主线被告知崩塌,往后属于他们之间的主题,都叫做告别,一次次告别,一次次背离,后来就会变成分道扬镳,沉默不言。
说到他们缘灭的一念之间,在温氏旁系事件上和不夜天师姐身死的那个瞬间,还有后来魏无羡重生回来后江澄怨恨的态度里一一体现。
两个人走向分离,很少是一次就能彻底分开的,而是三番五次里逐渐发展,而他们也正在经历这样一个过程。
温氏旁系事件上,江澄为正,为小家,只为江氏族人,为家主责任;魏无羡为邪,为大家,为心中道义和初心。一个身不由己,一个无可奈何,走向了逃不过去的分离。
后来不夜天师姐之死,江澄唯一至亲之人死去,他怨也恨魏无羡,但心里也知道不能完全怪他,怀着复杂的态度,他终究是主动地斩断了他们二人的联系,一生一死在不夜天崖上成为了诀别。
而魏无羡也因愧疚之心,以及所有他想要庇护之人的频频离开,心灰意冷,生出了一种想要自我了断的想法。
他们终是再次走向了一个更痛苦的局面,一个可能再不可调和状态里的余生孤寂。
接着就是十多年岁月的过去,魏无羡被献舍而生,江澄是恨意未消,魏无羡是愧疚难当。
一个避之不及,一个是想一识真面目,紫电相向,把原来可能因为岁月沉寂许久带来的转机,生生扼杀在了开始的地方。
最后,他们把情深缘浅写成了结局,连接前生的故事也到了落幕的时候,而他们也到了最后离别的时刻。
那时,一个未发一言跟着蓝忘机走了,一个欲言又止,放他远行,他们的故事就到了各自保重的情节,一个以沉默为结局的放手。
他们之间,可能执起的酒杯,一个喝的苦,一个喝的涩,把酒言欢只在家园被毁之前,之后的酒都只能叫做各自珍重。
终究是缘分太浅,在一开始就没能敬的了来日方长,也没能解答好山高水长的至深情谊。
或许,缘起缘灭,缘浓缘淡,我们都需要看淡,看舍,看放下。淡了就不会执着了,舍的下也才会新的开始,放下了新的故事才会续写。
就像双杰的故事,没人知道这是结局还是只是一个情节过渡,因为他们的路还长,他们的故事还在继续。
再说有些开始和结束我们既然控制不了,何不如去珍惜其中的分分秒秒了?到以后真的不见了,见不到了,曾经一起的点滴,也足够回忆一生。
以另外的一种想法来说,现在这种一在地之角,一在天之边,隔水隔山隔天涯,令人唏嘘,也不无遗憾的状态,或许没什么不好,因为一开始有些东西就注定好了。
就像那句话说的“你喜欢的是细水长流煮红豆,我想要的是声色犬马走天涯。”
他们初心志向的不同,引导了他们后来不同的路,这个路是自己选的,又为什么要后悔了?
一人莲花坞守着他的细水长流,这是他的责任,一人声色犬马走天涯,这是他的心性,所谓“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余生那么长,对他们而言万事皆有可能,如果有缘终是会再见的。
即便再没有了缘分的助推,不是还有舍弃不了的感情吗?他们两个人没有一个是真的能忘却的,中间有一个金凌,难道他们还能老死不相往来吗?这无论怎么说都是不切实际的。
哪怕最后真的是彼此的陌生人,那即使成为各自过客的他们,分别了也是对方最美的风景,是对方生命里永远的定格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