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日军虽然装备比中国豪华很多,但是大多日军武器的表现可谓不堪入目。而其中,92式步兵炮算是日本最出色的武器之一。
一战巨大的伤亡给各国的武器设计和使用带来了新的变化,除了无聊的堑壕战,后期的几次可圈可点的进攻,均证明了装备迫击炮这一新生的机动性具有很大提升的支援火力是必要的。就在各国大大力发展迫击炮的时候,日军却背道而驰,继续对步兵炮进行开发。
日军这样的设计思路并不是没有道理。首先,日军的目标是远东地区,大多是开阔的平原,对火炮曲射的需求并不大。其次,跟同级别口径的步兵炮相比,迫击炮射程较短,精度差,更容易耗费太多的弹药。众所周知,日本并不是一个资源大国。减少资源损耗是他们工业设计的一贯思路,就像如今的日系汽车一样。
直到抗战爆发时,日军常设师团编制中,一个步兵联队编有6门九二式步兵炮,4门四一式山炮,4门37mm速射炮,24门重机枪,是没有1门80mm系列的营级迫击炮。基于这样的设计思路,92式步兵炮从1928年11月开始研制,1930年3月完成样炮试制,1932年7月设计定型,大阪陆军兵工厂和名古屋陆军兵工厂共制造3000门以上。
那么,92式步兵炮都有哪些优点呢?
第一,就是重量轻,方便运输。
200公斤左右的重量比同口径的西方火炮轻了一半以上。法国的75毫米M28山炮重600公斤,美国的75毫米M8分解式榴弹炮也重607公斤,德国75毫米lelG18榴弹炮也有400公斤。相比之下只有200公斤重的92式步兵炮就显得非常轻便了。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日军可以将该炮配属到大队也就是营级,而其他国家大都将75MM口径火炮部署到师级。
没有车辆的情况下,人力都可以拖曳其前进。再加上其可以分解运输,对战区的道路状况要求几乎是降到了最低点。在二战中,只要有日军大队以上规模的行动,几乎都少不了92式步兵炮。
第二,易于隐蔽。
全高只有62厘米,这还是包括防盾的高度。如果拆除防盾,全高会下降到50厘米左右(和重机枪差不多)。对于需要在火线上战斗的步兵炮而言,是非常有用的优势。利用这项优势,92式步兵炮可以隐蔽部署在离敌人目标很近的距离上,充分发挥火力的准确性突然性和猛烈性。并且在第一时间给予步兵需要的支援。
第三,用途广泛。
因为体积小重量第,加上重心也低,所以能承受较大的射角调整范围。设计上重心较低,加上独特的弯曲轴杆,使得火炮可以承受比较大的射角调整范围,在-10°至 75°之间可以灵活起射。如果在大仰角位置射击,还能当迫击炮使用。
92式步兵炮的炮弹弹种比较齐全,值得一提的是它的高爆弹,虽说92式步兵炮很轻,但是高爆弹却重大3.8公斤和75毫米的身管火炮还有迫击炮的高爆但是一样的,这赋予了92式步兵炮相对重量和口径而言更大的威力。
92式步兵炮真正大规模为我军服务是在抗战胜利后,东北关东军武器被苏联红军大量缴获.对于这些武器,苏联红军自己是用不着的,因此部分转交给了进入东北的我军部队。对于缺乏重武器的我军来说,92式步兵炮的装备,极大改善了我军的攻坚能力。尤其是当时国军的工事仍是土木工事为主的情况下,92式步兵炮平射是非常快捷有效的摧毁手段。
著名的“大炮上刺刀”战术,就是这个时期发展起来的。虽然出现这种战术的主要原因是我军缺乏有经验的炮兵,但92式步兵炮外形低矮的特点,也在客观上为这种战术的成功提供了很大的助力。
由于参与“大炮上刺刀”战斗的火炮往往是夜间构筑和进入隐蔽阵地,体积小的92式步兵炮所需要的隐蔽阵地自然也小,这就减轻了作业量,降低了敌人发现的可能。同时,遭到敌人火力报复时被摧毁的几率也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