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十年丨李忠:“垃圾山”变成“绿水青山”

编者按:筑梦扬帆,砥砺奋进,如歌岁月,并肩前行。党的十八大以来,湘潭高质量发展的铿锵步伐,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时代印记。即日起,湘潭日报将持续推出系列报道“我们这十年”,通过各行各业平凡人的奋进之路,解锁湘潭十年交出的“非凡答卷”,展望未来十年的美好愿景。

我们这十年丨李忠:“垃圾山”变成“绿水青山”

李忠站在已经复绿的双马垃圾场一期土地上展望未来。 (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吴珊 摄)

“我们这十年”系列报道之一

李忠:“垃圾山”变成“绿水青山”

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吴珊

人物档案

李忠,男,51岁,现任湘潭市环卫处双马垃圾场副场长,从业18年。

国庆假期前一天,阳光依旧炙热,李忠刚从市环卫处汇报完工作,匆匆赶回双马垃圾场,打算安排假期值班人员及工作内容。天气炎热加上天生的急性子,他的脑门上满是汗珠,脸也晒得通红。

站在垃圾填埋场一期的草地上,一眼望去,被黑色HDPE膜覆盖的场地一望无垠。封场后的双马垃圾场早已归于平寂,即便是站在场地中央,也已经闻不到任何异味。

“十多年前,这里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已过知天命的年纪,李忠的两鬓已经花白,回想起刚刚入职时的情景,仿佛还历历在目。

2004年1月,李忠从部队转业到环卫处渣土办,8个月后转入双马垃圾填埋场,成了当时唯一的一位挖掘机司机。

上班的第一天,从偏僻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过的李忠仍被异常恶劣的工作环境惊呆了。满山满岭的垃圾,没有盖膜只有黄土掩埋,各种垃圾发酵发出的腐臭让他作呕窒息,大群的苍蝇毫无预兆地“攻击”,连食堂都不能避免。一名军人回到地方不能冲锋陷阵,却要天天与垃圾为伍,干着脏臭不堪的工作,李忠的心里打起了“退堂鼓”。

厚重的蓝色长袖工作服、草帽、手套、长筒雨靴,这些都是李忠工作的“标配”。重新学习挖掘机技术,不管天寒地冻还是酷暑难耐,每天工作时长达10小时,李忠的车上,长期放着一个超大型的矿泉水瓶,入夏之后他平均每天要喝4至5瓶水。

在垃圾填埋场工作,最痛苦的不是头顶的烈日,而是难闻的气味。令人窒息的浓烈酸臭味,夹杂着热浪一波一波向人袭来,让人头晕目眩,眼睛一阵阵刺痛。每天早上5时起,就有垃圾清运车源源不断地从各处涌来,全市每天产生的900吨垃圾大部分需在这里消纳,工人们必须每天按时填平、掩埋,做到日产日清。作为副场长兼挖掘机驾驶员的李忠,得一边指挥垃圾车,一边观察挖掘机位置,避免车辆相撞发生事故。

李忠指着垃圾场内的一处介绍,那个填埋点曾是新扩建的填埋场最低洼处,也是整个垃圾填埋场最低点,空气不流通,再加上一侧有数千平方米的白色底膜犹如一面巨大的镜子,反射阳光和热量,作业现场高温逼人。

挖掘车四面都是“玻璃”,阳光射进来,李忠的工作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汗臭味夹杂着垃圾臭味。“就算每天洗两三次澡,还是能闻到一股隐隐的味道,但这就是工作,是工作就得有人干。”李忠说,如今,站在干净整洁的双马垃圾场,回想当年挥汗如雨的工作场景,不禁感慨岁月流逝和时代进步。

垃圾填埋场虽不是冲锋陷阵的危险地,但安全隐患也不容小觑。李忠清楚地记得,2012年3月10日,双马垃圾场垃圾边坡(电厂外围)草地突然失火,浓烟滚滚,火焰迅速蔓延来势凶猛,此时的李忠正在垃圾场用挖机覆盖黄土,看到此景他拿着铁镐边跑边喊:“着火了,快点来人拿灭火器!”他一鼓作气地飞舞着铁镐就地取土,很快挖出一条隔离带。经过近一个小时的扑救,火势得到控制,这时的李忠浑身是炭灰,眉毛给火“剃”了,头发也“烫”焦了。

环保问题也是垃圾场一个棘手的难题。因为离湘江不过几百米距离,一到梅雨季节,雨量增多,场内的防汛备汛工作一刻也不能拖延,大家都主动延长垃圾场安全巡视时间、扩大巡视范围,避免垃圾渗滤液流入湘江。

双马垃圾场气味不仅困扰工作人员,也一直困扰着周边群众,过去也是群众投诉较多的问题之一。2021年9月1日,双马生活垃圾填埋场终于启动封场及生态修复。全面停止接收垃圾后,市城管执法局采取措施,完成了双马垃圾场堆体整形和全面膜覆盖,完成雨污分流、排水管网改造等各项工作,将双马生活垃圾填埋场、双马垃圾渗滤液处理有限公司及周边污水全面收集、集中处理、达标排放,并入市政污水管网。同时,委托专业机构加强臭味监测频次和点位,加大除臭灭蝇药物的浓度和喷药频率,由每天2次增加到每天3次,作业期间不间断喷药除臭,经过治理后,基本做到了无臭味无投诉。

现在的双马垃圾场,一期场地已全部种上了草皮,郁郁葱葱的草色让人心旷神怡,再无嗅觉和视觉上的痛苦。“到了傍晚,还有附近的居民过来散步,昔日让人望而却步的地方,将来有望成为生态公园,我也庆幸自己终于‘失业’了。”李忠笑道。

在全封闭的玻璃后操纵摇臂,看着大屏幕数据用鼠标轻轻一点,如今,位于湘潭县河口镇宏兴村牛厂坳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内,垃圾处理已完全实现了自动化操作。

垃圾操作间内,只有两位工人在大玻璃后遥控作业。他们坐在操作椅上,眼睛从电脑屏幕、玻璃间来回打量,轻轻地拨动遥控杆,玻璃后的巨大机械爪就能稳稳地抓住大量垃圾从一处运往另一处。二楼的焚烧炉控制室,年轻的工作人员只需观察屏幕上的数据变化,用电脑调整相关参数就可以完成工作,完全不需要到炉前承受闷热、恶臭等恶劣环境。

展望未来

李忠由衷地感慨,“如今的垃圾场已撕掉了‘脏乱臭’的标签。”他坚信,未来十年,垃圾分类的理念将深入人心,垃圾分类工作一定会更精细化、常态化。原来垃圾场的工作人员将更多承担指导垃圾分类、废物利用等工作,直接与垃圾接触的机会将越来越少,垃圾分类工作者将走向更广阔的市场,为市民提供更专业化的服务。

【来源:湘潭在线】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2338 字。

转载请注明: 我们这十年丨李忠:“垃圾山”变成“绿水青山”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