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高原女子飞行班 听听女兵们的故事……

2020年3月,西藏军区某炮兵旅组建高原女子飞行班,这群平均年龄不到22岁的女兵走出大学校门,在海拔4600多米的的训练场上逐梦天际。

这群女兵有怎样的故事?请跟随笔者,一起探寻高原女子飞行班女兵的成长历程——

走近高原女子飞行班 听听女兵们的故事……

无人机从高原云层之上飞掠而过,如矫健的雄鹰在天空翱翔,“火箭筒成功脱落!”指挥设备里传来好消息。可在此之前,女子飞行班的发动机检测员袁媛差点因工作疏忽,导致无人机无法在预定时间正常起飞。

无人机实飞前,女兵们要对无人机各个部件、配件和线路进行详细检查。袁媛负责发动机检测、节气门调节和燃油加注等工作,那次她完成所有检查工作,唯独没有查看备用加油管是否携带。

众所周知,西藏高原环境对人体机能和装备战技术性能有很大影响。袁媛喘着粗气给无人机加注燃油,偏偏这时油管突然裂了,需要使用备用加油管。她想当然地认为备件就在车上,于是三步并做两步去取备用加油管。

走近高原女子飞行班 听听女兵们的故事……

跑了个空的袁媛慌了,任务迫在眉睫,加不了油,无人机就无法在预定时间正常起飞。怎么办?她找来缠绕工具勉强“补好”裂开的油管,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赶在实飞前加注完燃油。

“哪怕少一颗钉子都可能导致失败,更何况我忘带的是油管。”演习复盘时,袁媛懊恼不已。

高原从军,妈妈本以为袁媛会留在上海当兵,没想到却来了西藏。火车开动的那刻,袁媛透过车窗清晰地看到爸爸眼角的泪花,那是她第一次见爸爸哭。

和袁媛一样,女子飞行班飞行控制员杨春妹也是独生女。“在父母的宠爱下,我就像温室里的花朵。”说起当兵的缘由,杨春妹说想离开父母温暖的港湾,去乘风破浪,去收获强大。

走近高原女子飞行班 听听女兵们的故事……

“不出所料,我的体能差到不能再差。”第一次3公里考核,杨春妹用了半个多小时,战友调侃她:“我走路也用不了这么久。”

成长路上跌跌撞撞。杨春妹愧疚拖了班级的后腿,班长安慰她:“不急,只要肯吃苦,是可以练出来的。”杨春妹谨记这句话,每次训练都会给自己设定个小目标去突破。

走近高原女子飞行班 听听女兵们的故事……

凤凰涅槃,杨春妹的体能逐渐提升。“虽然还没有达到优秀的标准,但我会不断努力。”言语间,杨春妹语气坚定。作为国家“双一流”大学的毕业生,她自学能力强、掌握知识快、学习效率高,很快掌握了飞行控制员专业的相关知识,成为战友眼中合格的女兵。

训练场上的杨春妹,每一遍流程都认真到位,每一个动作都扎实清晰。无人机冲向云霄时,杨春妹自豪地笑了:“那刻,感觉蓝天白云下的格桑梅朵,都是为我而盛开。”

因理想走上高原、因信念坚守高原的,还有河南籍女兵闫柯。两年前,22岁的她向开封大学提交了休学申请,这个决定让老师和同学都感到意外。

走近高原女子飞行班 听听女兵们的故事……

相比校园生活,当兵的日子是要吃些苦头的。新训伊始,闫柯3公里、战术训练和手榴弹投掷课目考核的成绩都不尽人意。从大学里“逢考必过”,到训练场上“次次落榜”,受挫感让她几近崩溃。

“失利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否定自己。”闫柯跟自己杠上了,她专挑弱项下手,把课余时间花在和泥土“打交道”上。终于在两个月后,她3公里跑进了优秀线。

走近高原女子飞行班 听听女兵们的故事……

然而,闫柯很快又遭到另一个挫折——叠无人机回收伞,她们4人要2、3个小时才能叠好一顶。

“飞行伞有32页很薄的伞叶,32根很细的伞绳。”闫柯说,她们要检查整理每一页伞叶、按顺序理好每一根伞绳才能将飞行伞折叠入包。如果在折叠过程中,有一页伞叶不小心掉落或某一根伞绳打结,即使叠到最后一页还得重新再来。

不知经历多少失败,反复训练了多少回,闫柯和战友们铆足了劲儿“提速”,终于在实飞前,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叠好一顶伞。

走近高原女子飞行班 听听女兵们的故事……

去年还是无人机“小白”的闫柯,如今变身专业“大拿”。安装脱落节,她5秒钟装好12颗钢珠;起吊飞机,她5分钟内便可完成……

“我是战士,我有我的使命。”回忆军旅征程,女子飞行班的女兵们褪去了稚气,为守护祖国边关和人民生活,一往无前!

走近高原女子飞行班 听听女兵们的故事……

作者:傅德旺、刘恒武、苏比·艾合买提

摄影:李伦、穆明鑫、潘涛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542 字。

转载请注明: 走近高原女子飞行班 听听女兵们的故事……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