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每天有多少垃圾入场?渗滤液处理设施运行正常吗?”为了给群众营造干净整洁的春节氛围,连日来,重庆市云阳县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黄道春起早贪黑地奔波于县城各垃圾处理厂之间调度工作。
自1985年从卫校毕业后,黄道春便被分配到了云阳县城乡建设局环境监测站,从此便与生态环保工作结下不解之缘,成为云阳县生态环保事业的“拓荒者”。由于工作成绩突出,黄道春获评第九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
黄道春刚参加工作时,云阳县的生态环保工作刚起步,条件十分艰苦,其所在的环境监测站只有3名工作人员。当时,这仅有的3名工作人员没有独立的办公室,他们在县城乡建设局综合办公室里设了3张桌椅临时办公,有人戏称:“这是云阳县环保办公桌”。
条件简陋,但工作却不能打折扣。黄道春刚到单位报到,就逢全国工业污染源普查,一场考验正在等着他。一次,他到黄石镇一煤场调查,早上4点多就从县城乘机动船到双江镇,随后换乘木船到黄石公社,之后又请人带路步行了10多里。几番辗转赶到目的地时,已是下午两点多了。黄道春顾不上吃午饭,立刻着手收集企业基础信息,了解场区布局、采煤工艺和生产经营状况,实地调查该场的“三废”产生、处理处置和利用情况。等他忙完工作时,天已经黑了。此时他又拖着疲惫的身体匆匆往回赶,晚上9点赶到黄石住了一宿,次日才回到县城。
三峡工程移民搬迁时,县里环保局资金不足,为了得到对口支援省份的支持,黄道春和3个同事带上4箱方便面,便从云阳乘船东下前往千里之外的南京求援。一路上,他们饿了泡方便面,渴了喝矿泉水,舍不得去餐厅买菜吃。同舱旅客笑道:“你们几个哪像干部出差哟,这么节约!”黄道春回道:“能节约一个算一个吧。”经过四天三夜的行程,他们终于来到了江苏省环保厅。凭着一腔真诚,他们说动了江苏省环保厅,对方很快伸出援手,帮助云阳县环保局解决了大难题。
2014年,云阳县开始创建“重庆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县有42个乡镇街道、478个村,按照规定,必须80%的乡镇和80%的村通过国家级生态乡镇和生态村的验收,才能获评市级“生态县”。当时,云阳仅有1个乡镇是国家级生态乡镇,因此很多人都觉得这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这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便落在了黄道春身上。
“工作都是干出来的,不是等出来的。”黄道春说,“我们没有工作经验,只能慢慢摸索。”他带着几个与他有同样理想信念、敢拼敢闯的同事,开启了长达三年的“生态县”创建征程。从接到任务那天开始,他每天早出晚归,有时一天要绕山路到四五个乡镇指导创建工作。“白天下乡,晚上回家后还要整理工作笔记,50岁的人了也不知道爱惜自己的身体。”看着黄道春每天工作到深夜,他的妻子既埋怨更心疼。
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2017年。这一年,黄道春和同事终于完成了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们“苦熬”三年终于赢来丰厚的回报:云阳率先建成市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示范县创建成功不仅是一纸荣誉,更为云阳生态环境带来实实在在的改变。据监测显示,2018年以来,云阳城区每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均在95%以上,其“一江四河”水质保持Ⅱ—Ⅲ类标准,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在90%以上。
“生态环境保护没有最低限度,只有最高标准。”黄道春始终认为,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要事业,是子孙后代幸福生活的重要保障。在他看来,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就是幸福,发展经济是为了民生,保护生态环境同样也是为了民生。
数年前,云阳县乡镇污染防治工作相对滞后,可谓是“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群众意见很大。黄道春主动思考,提前谋划,他走遍了全县42个乡镇,广泛收集第一手环境资料和社情民意。经过数月的艰辛努力,他组织编制出了《云阳县污水垃圾处理项目规划》《云阳县环保五大行动实施方案》。同时,他牢牢把握住三峡后续工作规划、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等国家重大专项规划机遇,将污水垃圾处理项目规划申报入库,精心组织实施。
目前,云阳县已建成农村污水处理厂108座,乡镇污水管网446千米,新增污水处理能力4万吨/日,率先在三峡库区实现了乡镇污水处理全覆盖,被住建部评为“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此外,云阳县还建成垃圾处理厂4座、垃圾中转站8座,购置垃圾运输车60多辆,配置垃圾桶9000余个,基本实现了“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体系,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2%。云阳县已成为全市环保名城,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重庆市环境保护模范县”等多项荣誉,并连续12年获得全市环保工作一等奖。(通讯员 王廷志 熊浩燃 李旭忠)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