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非洲青年代表在武汉新能源研究院合影。(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柯皓 何宇欣 摄)
非洲青年代表在武汉华星展厅体验可折叠手机。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柯皓 何宇欣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农新瑜 见习记者 田佩雯 通讯员 吕程辉
12月13日,作为2021中非创新合作大会系列活动之一的“非洲青年人才光谷创新行”在汉举行,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的33名非洲青年留学生代表,走进武汉东湖国家高新区,感受“中国光谷”这一创新高地的魅力。
整整一天,六站行程,收获满满。代表团一行走访了湖北富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武汉新能源研究院、湖北东湖科学城展示中心,参观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展厅、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武汉留学生创业园等企业、园区和科研机构,充分了解感受光谷的创新活力和大武汉的科技实力。
让我们大开眼界”
“茎水势传感器”“农业物联网设施”“土壤改良剂、定制肥料”……在湖北富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禾大科技创始人、CEO刘世生为非洲青年们介绍了多个领域的尖端产品。
“这台土壤CT扫描检测车,可以检测土壤所含的污染物、养分等数据,一台这样的检测车一天可以检测2000亩到4000亩地。”展厅中一台造型奇特的车,引得大家仔细围观。
来自卢旺达的化工专业博士留学生易满,则对一台智能配肥机兴趣浓厚。这台机器能够与土壤数据库无缝对接,“因地制宜”配置肥料。
“只能给一种作物配置吗?”他问。刘世生回答:“可以给苹果、水稻、玉米等多种作物配置肥料,数字化配方,能满足土壤和作物的双重需求。”易满听后很惊讶,“从未见过这样的肥料配置方式,实在是高效。”
“可折叠的手机屏,手感柔韧;用了盲孔技术的手机屏,摄像头也隐藏起来了……”在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留学生们被展厅内琳琅满目的各种手机屏、电脑屏等产品吸引,争相上前触摸体验,连声称赞。
在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来自加纳的留学生丹尼拿起手机不停地拍照,学习计算机专业的他对芯片最感兴趣。“我以前听说过昇腾910,它是全球算力最强的AI处理器,今天终于见到了。”丹尼说,此次光谷行让他见识到很多顶尖技术,大开眼界。
“这里必将引领世界潮流”
光谷的著名地标建筑“马蹄莲”总投资5.31亿元,已成为极具国际影响力的绿色建筑典范。
运行这座大楼的武汉新能源研究院,致力于风能、太阳能、清洁能源等新能源领域前瞻性、战略性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应用技术研究,是湖北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技术创新源和支撑平台。
站在大楼16层,隔着环形落地窗远眺,光谷之城靓丽风貌尽收眼底。来自塞拉利昂的留学生付迪娅感慨万千:“光谷太美了!我很喜欢武汉,这里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前景不可限量。”
“规划范围100平方公里,统筹范围160平方公里,拓展范围260平方公里……”在东湖科学城展示中心,气势不凡的沙盘模型和墙上的展示图文,勾画出东湖科学城宏大的规划布局,引来非洲青年们阵阵赞叹。
作为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的核心,按照《东湖科学城建设发展规划》,这里将建起七大湖北实验室、九大科学装置、九大创新中心、七大重点板块,共同构成“7997”科创平台,撑起湖北东湖科学城的“四梁八柱”。未来,东湖科学城将建成科学特征凸显、创新要素集聚、策源能力突出、科创活力迸发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科学城。
听完介绍,来自坦桑尼亚的博士留学生萧京赞叹不已:“这样的大手笔规划令人震撼,指向了未来20年至30年的发展目标,国家级科技创新中心数量多、定位清晰,相信未来这里必定引领世界潮流。”
“这里可提供每秒10亿亿次的计算速度,世界人工智能算力500强排行榜第一位,高性能计算存储系统性能排行榜第一位……”在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非洲青年们兴致勃勃地听工作人员讲解,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看过东湖科学城、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发展规划,易满连用了两个“wonderful”(精彩)来形容自己的感受。“很多国家十几年来一成不变,但中国的变化有目共睹,原因就在于长远的规划,武汉正在一步步实现它的发展目标。”他说。
希望成为中非合作的桥梁
眼下,在光谷,以东湖科学城为核心的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建设已全面启动,瞄准全球四大创新中心(全球光电信息科技创新中心、全球生命健康科技创新中心、全球碳中和工程科技创新中心、全球智能制造产业创新中心)不断发力,“光芯屏端网”和大健康两大万亿产业集群正在加速崛起。
一路走来,所见所闻,让非洲青年代表们深受触动。
坐落于光谷的武汉华星光电,是武汉“光芯屏端网”产业的主力军,2014年成立至今在汉投资达757亿元。华为、小米、OPPO、vivo等主流手机品牌都是“TCL华星”的客户。在华星光电参观车间,代表们逐一参观先进的工艺流程,并不时与工作人员交流。
“如果有机会,我希望留在中国,成为中加两国的桥梁。”来自加纳的丹尼说。
博士生萧京来中国已有5年,此前他供职于坦桑尼亚基础设施、通信和运输部。在湖北富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当看到数万个琳琅满目的肥料样本时,他大为震撼:“这里收集有20多年前的肥料,每一瓶都是根据当地的土壤情况定制而成,这让我大开眼界。”听完讲解,他特意添加了富邦相关人员的微信,希望今后加强交流学习。“在这里,我看到了中国顶尖的农业科技成果,这些技术推广以后将带来一场新革命。我要继续学习,回去后更好地服务于坦桑尼亚的农业发展。”
来自尼日利亚的拜楼,在辽宁工业大学度过四年大学时光后,选择来华中科技大学读研深造。“我读的是土木工程专业,今天在光谷看到了很多优美建筑,希望接下来的几年能学有所成,回家建设祖国的基础设施,同时也为中尼友好添砖加瓦。”拜楼用流利的汉语对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说。
来源: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