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上新征程,香港如何拥抱新机遇?

本文转自:人民网
历风霜,初心如磐;凌青云,乘风破浪。
树高叶茂,系于根深。回望来时之路,二十五载栉风沐雨,“东方之珠”无惧险阻,仍顾盼生姿,璀璨夺目。“爱国者治港”在香港落地生根,香港维护国家安全法、新选举制度擘画光明前景,今日之香港正开启良政善治新篇章。
香江风劲,红旗招展。自回归以来,国家始终是香港的坚强后盾,在各项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香港各行各业持续发展,产业优势不断巩固,迸发无限活力。2022年,迈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的第二年,香港正紧握机遇,重塑优势,勇立潮头谱新篇。
稳健底色——
金融优势 巩固核心竞争力
25年间,背靠经济迅猛发展、市场潜力巨大的内地,香港金融业在实践中收获成长,从挑战中实现突破。
无论是金融海啸、疫情冲击,抑或是错综复杂的外部势力影响,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稳如磐石。
香港金融管理局成立于1993年,见证着香港回归以来的发展历程。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余伟文表示,过往25年,在国家的支持及业界的努力下,香港银行业稳步发展,金融市场继续蓬勃,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持续增强。
截至2022年4月,香港银行体系资产总额达约27万亿港元,较回归之初增长2.1倍;香港股市市值在2022年5月约为38万亿港元,较回归初期增长7倍;2021年度,香港债市发行额约4000亿美元,与1997年相比,增幅近20倍……
“相较其它国际金融中心,香港最核心且独特的竞争力在于‘背靠内地、面向世界’,得天独厚的优势让香港扮演着重要的桥梁角色。”余伟文介绍,“一方面,通过各项互联互通机制为内地经济和金融发展引进外资,并提供‘走出去’的完善平台;另一方面,在国家推进金融市场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债券通、沪深港通、跨境理财通日均交易额迅速增长,足见香港与内地的金融市场融合正有序进行,不断壮大。
此外,两地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沙盒)已成功联通和启动,2021年9月公布的《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为推进深港合作,提升大湾区金融发展一体化提供更广发展空间。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李君豪指出,过去一年,互联互通机制取得突破性的成就,从机构投资者扩展到个人财富管理,进一步拓宽两地投融资渠道,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优势,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注入新动能。
整体而言,余伟文认为,完善的行业生态系统、高强度的市场韧性、全新的发展机遇是支持香港金融市场稳健发展的三大要素。他补充道,香港拥有高效率的金融基建,包括与国际接轨的监管和司法制度,能够灵活应对各种冲击,在经济起伏中展现韧性。
未来,香港金融业将在国家“十四五”规划进程中,向更高水平的互联互通机制迈进,继续探讨“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深化,发挥区位优势,为业界提供多元化的金融产品,保持行业活力,再创经济高峰。
永续发展——
航空航运 擎动经济蓄势腾飞
航空网络广阔无垠,航运生态圈蓬勃发展,是香港回归25年来经济勃兴的时代缩影。
作为全球少数货运、客运量长期领先的机场,香港国际机场见证着香港回归祖国后的一次次腾飞。1998年搬至大屿山赤鱲角之后的新机场,年客运量由约3000万人次增长到疫情前超过7000万人次,位居全球前列;年航空货运量由约168万吨上升到2018年超过500万吨,位列世界第一。
即将启用的香港国际机场第三跑道是香港航空业未来发展的重要一环,目前已顺利完成试飞、演练等准备工作。第三跑道系统项目工程除了新建一条跑道外,还包括新的行李处理系统及相关交通配套设施,相当于在已经运作的机场旁边,再建一座新的机场。香港机场管理局行政总裁林天福表示,扩建后的香港国际机场,目标是达到每小时102架次升降,预计在2035年,可达到处理年客运量1.2亿人次、年货运量1000万吨。
“机场的竞争力直接反映所在城市的经济实力。”林天福忆述,过去25年来,受惠于内地市场的蓬勃发展,香港金融服务、贸易及物流、旅游及工商专业服务业这四大经济支柱产业得以迅速成长,为机场的客货运业务提供增长动力,而机场通过带动人流及货流,又对四大支柱产业的发展产生推动作用。
“‘机场城市’是香港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交汇点,香港国际机场不仅仅是香港的机场,更是属于大湾区的国际机场。”林天福介绍,香港国际机场正与大湾区多座内地城市交流合作。待机场扩容后,在带动内需市场及资金北上等方面,都将起到正面作用。
“香港及香港国际机场的发展紧跟国家步伐,未来将配合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升香港作为国际航空枢纽的地位,部署在粤港澳大湾区共建世界级机场群。”林天福充满信心地说。
在国家战略规划中,香港航运业角色很明确:巩固和提升国际航运中心地位;发展方向很清晰:发展船舶管理及租赁、船舶融资、海事保险、海事法律及争议解决等高端航运服务业;作用也很明晰:通过为内地企业提供相应服务,参与并助力大湾区建设和“一带一路”建设。
国际航运公会(中国)办事处首席代表刘洋指出,随着世界航运业“西风东渐”,亚太区作为全球最关键的航运重点,经济活动占全球总量的一半以上,对世界海运发展至关重要。作为亚太区内重要的枢纽港之一,兼备“一国两制”的独特优势,香港发挥着内地与世界的“超级联系人”作用,航运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发展高端航运服务业,是香港海运业未来发展的正确方向,而海运脱碳是未来10至20年全球航运业关注的焦点,也是国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刘洋认为,无论是智慧港口、绿色债券,还是航运金融,香港都应拿出更大抱负,成为亚太区绿色航运金融和航运碳减排的中心。
展望未来,香港特区政府立足多方位提升香港在空运和海运方面的竞争力,并把握大湾区建设带来的机遇,令香港担当世界各地旅客及货物进出内地的主要门户,做好大湾区内国际航运中心和航空枢纽的角色。
澎湃动力——
创新科技 打造崛起新引擎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回归以来,香港特区政府全面规划发展创新科技,1999年注资50亿港元设立“创新及科技基金”,致力于实现香港经济转型的长远目标,并扶持及培育香港初创科技人才。
过去5年,香港特区政府史无前例地投入1500亿港元,不遗余力地推动创新科技,带动产业发展热潮。2021年数据显示,香港初创企业达近4000家,数量比2015年增长2.6倍。在《2021年世界数码竞争力排名》中,香港位居亚洲之首、世界第二。
位于钢线湾的香港数码港作为创科发展及创业培育基地,汇聚超过1800家初创企业和科技公司,当中包括近400家金融科技公司,是香港最大的金融科技集群。
香港数码港董事局主席陈细明表示,得益于国家的大力支持,香港作为连接国际的桥梁角色,从金融方面延伸至创科领域,助力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的建设,为香港打造新经济动力。
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印发,强调香港要大力发展创新及科技事业,培育新兴产业;2021年3月,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深化香港与内地的创科合作关系……香港创科发展备受国家认同和支持。
同时,香港凭借国际化的金融体系和湾区优势,为内地初创企业提供了集融资及拓展海外业务的平台,便利人才、科研、信息等资源流动。
“创科资源的双向流动,尤其是人才的培育及吸纳至关重要。”陈细明以“数码港大湾区青年创业计划”举例道,该计划自2011年启动,已有2100多名粤港青年参与,开发超过480个项目,鼓励青年投身创科事业。还有“数码科技实习计划”“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科技人才入境计划”等多项人才支持计划,鼓励海内外创科事业交流与协作。
2004年通过“输入内地人才计划”来香港发展的高凯,是一名金融科技工作者,长期往来于粤港澳大湾区各地,亲历香港创科事业的变化。
高凯感叹行业发展日新月异,“受益于各项政策及联通机制,当前已形成区域联动、深度融合的发展格局,能够顾及创科事业在不同阶段的发展所需,实现科技建设和应用的无缝对接。”
可以预见,香港创科发展前景一片光明,作为国家“十四五”规划的全新定位,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动力澎湃。“希望创业者立足湾区、放眼世界,把握国家发展创科的黄金机遇,在积极融入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格局中,共创大未来。”陈细明期冀。
焕发生机——
文化艺术 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拥有世界级文化基建、营造多元化艺术氛围、云集全球各地艺术与创意人才……香港文化艺术的新格局渐成,以全新气象迎接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
1997年,香港特区成立,香港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艺术发展迈入新阶段。香港艺术发展局主席王英伟忆道,“自首任行政长官强调要加强市民对国家历史文化的认识,同时要维持香港中西文化交流的特色以来,历任特区政府不断丰富香港荟萃中西、贯通古今的文化艺术特色。”
在香港文化艺术的发展历程上,香港艺术发展局肩负着重要使命。王英伟强调,我们的愿景是将香港建立成一个充满动力和多元化的文化艺术之都,促进并改善艺术的参与和教育及加强政策研究等工作,务求藉艺术发展提高整体社会的生活素质。
“从长远看,香港要发展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培养和造就大批优秀艺术人才是当务之急。”在王英伟看来,香港应把握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机遇,与国内外文化艺术学院展开更多交流,培养和吸引具有文化艺术素养、全球视野、行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引领香港文化产业发展,打造香港文化艺术高峰。
现担任香港各界文化促进会副主席的唐娅,被“香港这座城市的包容性和中西合璧”吸引,2005年,她毅然加盟香港舞蹈团,自此扎根香港。
《雪山飞狐》女主苗若兰、《神雕侠侣》的小龙女、《清明上河图》饰汴河女神、《倩女幽魂》演聂小倩……众多不同类型的经典舞蹈角色由她演绎。谈及印象深刻的经历,她难掩激动地说:“2008年,以香港代表团的身份参加北京奥运开幕式前演出《马运之都耀香江》,深感振奋于我们国家愈来愈强大,也油然而生对香港这座城市更深厚的热爱。”
十余年在香港的舞蹈表演生涯转瞬而过,如今致力于舞蹈教育的唐娅有两个主要目标:一是竭力在香港社会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利用自身在舞蹈上的专长和热爱,为中华文化艺术发展贡献力量;二是投身舞蹈教育,在舞蹈的美育和专业教育之中,培育更多香港青少年感知中国文化,提升民族自豪感和国民身份认同。
随着翻新后的香港艺术馆、自由空间、M+博物馆及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等相继启用,在越来越多的优秀文化艺术传播者助力下,香港文化艺术事业发展前景无限。
“在国家‘十四五’规划的指导下,香港将继续发挥‘东西交汇、多元共融’的独特优势,激活文化创意引擎,展现国际都会绵延不绝的创意活力和文化动力,为香港未来的文化艺术发展续写新篇,为不遗余力地讲好中国故事贡献力量。”王英伟满怀期待。
穿梭于香港的大街小巷,“砥砺奋进廿五载,携手再上新征程”的主题语处处可见,凝聚着香港特区政府与700多万香港市民共成长的坚定意志。新时代东风浩荡,中国梦前景光明,着眼未来,香港将开拓进取,再创辉煌。
香港,正向新出发。
责编|翟巧红 编辑|赵雯
来源|人民网-港澳频道 吴宇扬扬 严小晶
再上新征程,香港如何拥抱新机遇?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4455 字。

转载请注明: 再上新征程,香港如何拥抱新机遇?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