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贵阳10月30日电 题:建在楼顶的“快乐星球”
新华社记者郑明鸿、吴思
下午放学后,天蓝色的篮球场上,校队的小队员们正在训练。另一边,几位喜爱篮球运动的男教师正在捉对切磋。这是记者日前在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第二小学的楼顶操场上看见的一幕。
石阡县第二小学建于1996年,位于石阡县老城区,目前有师生2700余人。由于地处老城区,拓展空间极其有限,该校一直未能有正规的体育场地。校长张肄说,建校20多年来,教学楼下铺着大理石板的空地一直充当操场使用,体育课、课间操和其他集体活动都在那里进行。
体育教师甘佑军已在学校工作8年有余,他告诉记者,以前上体育课,只能几个班的学生挤在一起,既不安全,也会影响到其他班级的教学活动。
“由于没有场地和设施,想教的东西也教不了,每次上体育课,低年级的学生就练队列队形和前、后、左、右四面转法,高年级的学生就教做操。”甘佑军说,跑步等对场地要求稍高的活动都没办法开展。
事情的发展在今年迎来转机。经过多方联络,上海正心公益基金会等爱心组织和企业获悉该校的需求,联合捐资59万余元帮助学校修建了体育教学场地。暑假期间,石阡县第二小学合理利用空间,动工修建楼顶操场。
金秋九月,学生重返校园,楼顶操场也建成投用,全校师生有了新的运动场地。记者在现场看到,这座操场包含两个篮球场、一个5人制足球场、一个羽毛球场、一条环形塑胶跑道和投掷区,天蓝色的主体配色让其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张肄说,楼顶操场不仅解决了该校缺乏体育教学场地的难题,还为教职工提供了休闲健身场所。“以前举办教师节庆祝活动,老师们只能在空地上拔拔河,趣味性不强。今年我们买来道具,做了很多趣味运动,老师们都很开心。”
数学教师刘兴武告诉记者,以前每天下午放学后,他直接就回家了,学校里静悄悄的。现在只要天气条件允许,他都会和其他喜欢打篮球的同事切磋下球技,然后才回家,“每次可以打1个小时左右,出出汗,挺好的”。
甘佑军则明显感觉到,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致比以前更高了。“小孩子天性好动,以前场地受限,他们的天性得不到很好的释放,现在有了场地和设施,他们肯定更高兴了。”他说。
“有了场地和设施,我们也可以教学生更多内容。”甘佑军补充道,他们正在采购羽毛球网架和接力棒等体育器材。
据了解,石阡县第二小学计划将楼顶操场的使用与“双减”政策相结合,把体育社团活动纳入延时服务中,保障学生的锻炼时间,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