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14日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主持例行记者会)
美国高校教职员工联名批评“中国行动计划”
我外交部予以回应
《北京青年报》记者:据报道,13日,177名斯坦福大学教职员工联名致函美司法部,批评特朗普政府2018年推出的“中国行动计划”严重偏离既定目标,损害美科研竞争力,煽动种族歧视。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赵立坚:媒体已经曝光,所谓的“中国行动计划”先设办案指标、再查案,如此罔顾司法正义的做法只会造成冤假错案。截至今年3月底,美司法部“中国行动计划”的网站公布的所谓“典型案件”汇编中没有一起涉及知识产权和商业窃密,指控的罪名都是欺诈、不实陈述、瞒报税款等等。美国高校教职员工联名函再次证明,越来越多美国国内人士都认识到,这个所谓的“中国行动计划”实质上就是美反华势力滥用国家安全概念、对华进行遏制打压的工具。这一计划不仅对中美关系造成严重伤害,也加剧了美国内的种族歧视现象,对美国亚裔群体造成严重损害。
我们敦促美方倾听美各界的正义呼声,切实纠正错误,停止干扰中美在科技、人文等领域的正常交流与合作。
美所谓“中国行动计划”损人不利己
□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 李峥
据新华社报道,美国斯坦福大学177名学者日前联名致信美国司法部长加兰,呼吁终止美国司法部正在实施的所谓“中国行动计划”。该联名信于9月8日签署,13日被公开。
另据报道,9月9日,田纳西州联邦法院宣判美国司法部诉加拿大华裔研究员胡安明一案,胡安明被判无罪并当庭释放。这是美国司法部“中国行动倡议”的首个宣判案例,引起广泛社会反响。拜登政府上台以来,美国学界屡次呼吁停止和废除特朗普政府时期提出的“中国行动计划”。有舆论认为,此次宣判让这一针对华裔和华人科学家的行动面临更大压力,计划或将顺势告终。
“中国行动计划”是特朗普政府时期在中美关系上最为恶劣的政策主张。该计划不仅将中国点名作为执法重点,也污蔑在美华裔、华人科学家、中国留学生在“商业窃密”“转移美国技术资源”“开展恶意影响力”上具有“更大风险”。这是美国冷战以来针对特定国家在美人员最具歧视性的政策,是“新版麦卡锡主义”的代表性做法。该计划在2018年推出以来,在美国学术圈引发了一次指向性针对华人和与中国合作科学家的“内部清洗”。数百名科学家遭到调查,上百人被辞退或终止活动,当前已经进入起诉程序的案件有80多件。
但相比疾风暴雨般的执法,司法部在法庭上却举步维艰。胡安明一案中,美国法院并未接受司法部的起诉要求,认为司法部未能证明这名纳米技术专家在申请研究资助以参与NASA项目时隐瞒与中国的关系。司法部同样没有提供胡安明在研究过程中使用过中国大学的设施、设备或资金的证据。今年7月,检察官撤销对五名被指控隐瞒与中国军方关系的访问研究人员的案件,撤销原因同样是证据不足。在起诉此类案件中,司法部采取了极为不公正的起诉程序,试图通过所谓“伪证”制造“口袋罪”,对被起诉对象施加没有法律支持的处罚。这样蛮横无理的执法手段甚至无法得到美国法庭的普遍支持,这让司法部当前处于两难境地。
美所谓“中国行动计划”引发的批评和反思远超司法部预期。从该计划出炉之日起,美国学术界、华人群体对计划的反对和批评就持续不断。多名著名科学家通过写公开信来支持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遭到调查的教授。麻省理工学院正为被指控的美籍华裔研究员陈刚支付法律辩护费。该大学公开声明称,是该学校接受了中国大学的资金,而不是陈刚本人。9月,近200名斯坦福大学学者签署公开信表示担心该计划不成比例地针对华裔研究人员,并敦促终止该计划。
该计划也遭到美国国会的批评。7月,国会众议院民权小组委员会就该计划专门举行讨论会,邀请多名曾经受到种族歧视和不公正执法影响的华裔科学家作证。此次讨论会对“中国行动倡议”持强烈批评态度,不仅认为该计划有种族歧视的嫌疑,更怀疑政府借此“不当扩权”,危及民众合法权益。
美所谓“中国行动计划”之所以引发如此大的反弹有以下原因:其一,该计划的合法性存在逻辑缺陷。司法部称,之所以专门针对华裔、华人及与中国有联系的学者开展行动,是因为以往案例中“多数与中国有关”。在批评者看来,这一初衷本身即有逻辑缺陷,多数案件与“华人有关”在一定程度上恰恰印证了美国执法机构针对华人科学家长期的“系统性种族歧视”。
其二,执法调查结果远低于美国政府预期。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曾称,该机构有超过2000多件“与中国政府有关的调查”。然而,从该计划实施的情况看。从2018年至今,真正转入起诉阶段的案件仅有不到100件,且多数仍未得到美国法庭支持。这意味着美国执法部门将大量资源投入到一个产出比极低的领域,浪费了大量资金、人力和时间。这些资源本来可以用于其他对美国民众和社会更有意义的领域。
其三,对美国科研环境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害。在美国科学界和创新产业看来,美国最宝贵的并非技术和资源,而是不断能够吸引全球顶尖人才的开放科研环境。这种环境是美国数十年在该领域“去政治化”“简政放权”的结果,营造起来需要数十年经营,但损害却可能是一朝一夕之间。“中国行动计划”给美国科研体系造成了难以挽回和修补的信誉损害,让各国科学家意识到他们已经成为美国政府和执法部门“紧盯的猎物”,无法再获得足够的政治支持和保障。该计划也推动大量海外华人科学家和中国留学生回国,成了美国政府在中美竞争中的一次“神助攻”和“乌龙球”。
基于以上原因,“中国行动计划”继续下去已经是无以为继、弊大于利。正如联名信指出,该计划制造了越来越敌对的氛围,非但没有保护美国国家安全,反而会损害美国的创新能力和科技未来。
【作者简介】
李峥: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安全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
【大众日报《环球论坛》专栏简介】
大众日报国际新闻评论专栏《环球论坛》开栏于2007年5月19日。栏目主打热点国际新闻解读,着力在新闻的深度延伸上下功夫,靠独家权威新颖的观点和论证确凿、鞭辟入理的深度分析影响读者,告知读者“新闻背后的新闻”。《环球论坛》专栏欢迎读者用户赐稿。如有线索或推荐作者,请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