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日系车发动机技术好,为何把它们都拆光了,也难以仿造出来呢?在经历多年艰苦挣扎以后,自主品牌的发动机技术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准,长安的蓝鲸、上汽的蓝芯、奇瑞1.6TGDI都是国产发动机的巅峰。但这些发动机尽管各自有优势,却仍然难以跟日本发动机比拟,自吸就不说了,在咱们投入了大量精力的涡轮领域,一比起本田的地球梦和日产的可变压缩比发动机,就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不太够看。
然而在咱们发动机起步阶段,日系起到的帮助是非常大的,比如曾经国产车一致搭载的三菱发动机,还有铃木等品牌的技术,都被各个国产车企业直接拿来用。而两田一产的发动机咱们也可以拆解开了仔细观察琢磨,可即便是我们把这些发动机拆开拆到烂,就这么一块不足1立方米的东西,就硬是造不出来呢?
其实造不出和日本相同的发动机,第一个难关就是专利问题。有些技术你拆开了,发现好像不值一提,自己去做也可以做到,但这玩意涉及到专利,如果人家发现你没有购买专利费,就擅自用了,可以起诉到你倾家荡产。别怪人家不客气,这是完全合理合法的,如果人人都可以不遵守专利法,那整个市场就乱了,也没人愿意跟你玩。
而如果去购买专利,首先关键技术人家不会卖,其次会卖给你的,收费也不低,这样成本就上去了,造一台发动机出来根本无法获得商业上的成功。比如当初丰田在混动领域获得成功,垄断了绝大部分专利,直接就导致除了本田外,几乎所有车企都没法玩不插电混动。说明在专利壁垒之下,无法作出突破的不止国产自主品牌,而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难题。这就好比从A点到B点有5条路,结果5条路都被别人宣布占领,你怎么过?没法过。
就算你在专利这一关过去了,要在不经指导的情况下,完全还原一台发动机的生产过程,也很困难。有些零部件要在低温条件下装配,有些则不需要,内部结构又极为精密,一个地方错了,全部就错了,再加上实验室和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巨大差异,因此很可能在实验室里你觉得没问题,结果拉到路上跑三天就歇菜。
还有烧的油品问题,或许人家在完美状态下,可以达到彻底燃烧油品,保证发动机的耐用。但你不行,实验室状态下发现油品彻底燃烧了,一上路就烧机油、积碳,车主能骂你骂到倒闭。
因此别看现在这些技术好像相比起日系、德系的发动机还差一点,可也是在顶尖人才的多年攻关下才推出的成品。就这么说吧,或许国内自主品牌的发动机工程师不如日系和德系的工程师,可他们也已经是我们最好的科研人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