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西红柿妈妈
泰曼约翰逊说:成功的家教,造就成功的孩子。失败的家教,造就失败的孩子。
有的孩子犯错后,爸妈的教育方式很赞,让孩子意识到错误,从而改正错误。
可是,有的孩子在犯错误后,却被爸妈严厉指责,最终导致孩子叛逆不羁,破罐子破摔,或是心态出了问题,不会做人了。
足见,爸妈的教育中,藏着孩子的未来。
同样是孩子“偷拿”了10元,3种爸爸不同做法,造就娃不同人生
有一个班主任在网上,发过这样一个帖子:
多年前,班级里有个学生重病,他组织其他学生捐款。可这位老师也没想到,有三个学生竟然是“偷钱”捐款。
事后,班主任特意找到这三个学生,了解了事情的全过程。班主任发现,这三个孩子的爸爸在处理这件事情上的态度,还真是各有不同。
第一个孩子的爸爸:二话不说,直接开打
这位爸爸买烟时,发现兜里的工资钱,少了10块。爸爸反复翻找,还为此跟老婆差点吵起来。
最后,这位爸爸得知,孩子拿走了10元,没有跟他打招呼。于是,二话不说,直接开打。
孩子觉得自己特别委屈,明明做了好事,只是忘了跟爸爸打招呼了。当天,他想管爸爸要钱,可爸爸睡着了。事后,他就把这事给忘了。
显然,这里面有误会。
第二个孩子的爸爸:问明原因后,又给了孩子10元钱
这位爸爸很理性,发现钱少了以后,就找孩子问话。孩子承认了,并跟爸爸解释,这是班级里组织的捐款活动。
他怕爸爸不同意,因为爸爸平时告诉孩子“别乱花钱”,孩子怕拿不到钱捐款,给自己丢面子就偷钱了。
爸爸了解孩子的想法后,跟孩子沟通:“助人为乐不叫乱花钱,没钱捐款也不叫丢人,因为你还没赚钱。另外,偷钱才叫丢面子。”
说完这话,爸爸又给了孩子10元钱,作为孩子承认错误的鼓励金,任由孩子支配。
第三个孩子的爸爸:严厉地罚了孩子一次
这个孩子的爸爸很严格,对孩子实施了体罚。这位爸爸要求孩子跑2000米,算作是偷钱的惩戒,孩子乖乖听命了。
后来,这三个孩子长大的人生有了很大的差别:
第一位孩子:他有一份体面的工作,但就是偏爱占人小便宜。他觉得,占了人便宜才快乐。如果有人拒绝被占便宜,他就会暴力相待。
当了领导后,他时常克扣员工工资,对于有反对意见的人,他就利用职位打压对方,开会时找茬训斥对方。
不过,正是因为这种处事方式,他的工作后来也弄丢了。
第二位孩子:他在单位里乐于助人,不以利益交友,同事关系不错,近君子远小人。最终,升职加薪,日子过得稳定又幸福。
第三位孩子:他在单位里特别守规矩,职位没提升,但工作很稳定。在老板眼里,他任劳任怨,业绩不怎么突出,可是他很勤勉,老板也信得过他。
三位孩子在多年后的处境,跟家长的教育方式有直接关系。
其实,从小时候孩子偷钱时,爸爸的处事态度,就能窥见孩子的未来状态。确实,家长的教育模式,会影响到孩子的未来。
那么,爸妈发现孩子偷钱了,该怎么教育孩子呢?
在一次匿名的网络调查问卷中,有60个成年人参加了问答。其中8个人表示,自己幼年时有过“偷钱”的行为,被爸妈动手打过。
有11个人表示,爸妈知道后并没有过分责怪,只是把钱看管的更紧了,但会适当给一些零花钱,自己确实也没再偷过钱。
对于多数孩子来说,“偷钱”这种行为,可能只是暂时的冲动所致,因为花钱的诱惑没法抵挡,或是一时好奇心强,孩子就走上了歪路。
因此,爸妈发现孩子偷钱时,可以这样做:适当给孩子足够的零花钱,不把钱财外露,不放在孩子够得到的地方,就可以避免孩子“偷钱”了。
另外,一旦发现孩子偷钱,千万不要打骂孩子,更不要过分地惩罚孩子。否则,一旦产生了破窗效应,孩子可能以蛮不在乎的态度,对待这件事情。孩子可能会把偷钱,当习以为常的小事看待,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念。到那时,再去帮孩子扭转,就很麻烦了。
总之,小孩子偶尔会犯错,家长不必太较真,用正确的教育方式,给予孩子一定的引导就好。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