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野挺进大别山时,为什么要将武器掩埋而不是给西兵团?

中野挺进大别山时,为什么要将武器掩埋而不是给西兵团?虾宾械将

6小时前

解放战争进行到1947年6月份时,举国上下的形势走向,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370万人左右的兵力,已经是当时国民党军所有的总兵力了,战略机动能力很明显较于起初的时候,减弱了不少,战斗力也已然不能和起初相比较;而与之相反的是,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增加到了 195万人,在战略机动能力方面,一度超过国民党军。当时,土地改革在解放区中有了很大反响,后方在生产力方面,保持着非常积极的走向,使得粮食等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因此参军的百姓也变得踊跃了起来,人民解放军的兵力以后了增加之后,实力自然也就有了提升。而此时的国民党统治区,发动群众开展革命运动的工作也未曾断过,慢慢的也就形成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二条战线。当此形势基本稳定之后,第二年的基本作战在中共中央的商议下,确立出来了,就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以主力打到不属于我党范围的外线去,然后将战火的火苗引到国民党领导的区域,最后在外线范围大量歼敌。 通过刘邓大军,对敌军的中央力量进行突破,再由三路大军齐头并进,形成一个包围圈。

中野挺进大别山时,为什么要将武器掩埋而不是给西兵团?

解放战争还未完全爆发之时,外线制作方针就已经被中共中央制定出来了,这次部署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挺进大别山,在解放军向着大别山前进的过程中,数十万敌人对刘邓大军率领的中原野战军进行围追堵截,黄河汹涌湍急,刘邓大军只能强渡,黄泛区出现在他们眼前,黄泛区几乎没有一块好地方,全是淤泥,积水很深,甚至到了成年人的膝盖,在这里,几乎见不到除了部队以外的活人,积水和淤泥让大军寸步难行,而且也找不到食物和住处,但是我军在这些困难面前依旧没有认输,17日的时候,黄泛区就在我军背后了。随着大军的前进,我军又来到了汝河,渡口由刘伯承和邓小平亲自察看,我军顺利强渡汝河,在征途中,我军遇见并克服了所有的困难,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计划成功。

中野挺进大别山时,为什么要将武器掩埋而不是给西兵团?

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这一次行动也成为了我国在解放战争时期的重要转折点,标志着我军正式开始从战略的防御阶段进入到一个战略反攻阶段,战略大反攻行动正式开始,在我军各路军队的紧密配合下, 刘邓大军选择了没有大后方的千里跃进的进攻方式,直捣黄龙,进军由国民党军统治的大别山,在进入大别山后,我军队伍便呈现出一种品字形战略形势,东边是南京,西边相接的是武汉,国民党的两大重镇在我军的包围之中,这样有利的地理条件无疑为我军后面进入反攻阶段增添了助力,在挺进大别山区后,我军将大片的根据地建立在此处,这一举动也为我军后面进入全国性战略进攻阶段创造了先决条件。

中野挺进大别山时,为什么要将武器掩埋而不是给西兵团?

相信许多军事迷应该都没有错过这部电影。它的剧名是《挺进大别山》,事实上,这部电影所讲述的就是鲁西南战役的经过,在作战方针上采用了南北牵制,宽大正面、多地段强渡黄河,通过这种方式,积极制造更有利的战争局面,将敌军逼入困境,进而选择投降,把攻城与野战、分割与围歼进行了很好的组合,我军只派出了15个旅的兵力就将敌军4个整编师共9个半旅5万余人悉数歼灭。导致国民党军在南部战线的战略部署无法继续推进下去,成功开辟了一条攻进大别山的道路,至此,人民解放军迈入了战略进攻的阶段。

中野挺进大别山时,为什么要将武器掩埋而不是给西兵团?

但是在这场战役中我军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虽然不久之后就成功的与西兵团汇合,但此时的西兵团也是元气大伤,而在这时,刘邓大军又接到了进军大别山的指令,两军才刚体会到重逢的喜悦就又要经历分别了,而刘邓大军在把大量的武器就地掩埋之后就全军一同前往了大别山地区,当看到这一幕时小编也是十分诧异,为什么要将武器掩埋而不是给西兵团呢?

中野挺进大别山时,为什么要将武器掩埋而不是给西兵团?

我们从西兵团的战况就能够看出当时中国所处的局面,与中野部队分别之后,西兵团带领这一支十万兵力的部队,与敌军在鲁西南地区你攻我防的来回作战,然而国军的第五军, 第57师、84师、68师和暂24师等等部队的兵力都盘踞在这个地区。我军的西兵团游走进攻,时常改变作战的战场,国军的大部分兵力被其拖住,为中野部队的前进创造了机会。然而此次是淮河下游,地势平坦到处都是大片的沼泽地,长期在沼泽地中作战困难重重,很多士兵的脚都被泡烂了,所以如果在这样艰难的轻型下还要花精力和时间去保护重型武器,势必会对前行速度造成很不好的影响。就算我军意志力超强,但是人心是肉长的,长时间与敌军在沼泽地中你追我赶,还要负重,放在谁身上都难以承担。

中野挺进大别山时,为什么要将武器掩埋而不是给西兵团?

如果一开始刘邓中野不进攻大别山,而是先前往豫皖苏进行分段式跃进是否可以达到更好的成效,是否会让之后的战局变得更容易攻破呢?虽然我们从地图上进行排兵布阵时,这种安排十分合理,但是实际情况远比我们所想的要复杂,事实上,认真思考就会发现问题,在那个时候我军的华野西兵团和大批国民党军队进行纠缠,就是想让刘邓大军可以尽快调整部队的状态,而此时的刘邓大军刚打赢了鲁西南战役,部队元气大伤,几乎弹尽粮绝。身后还有敌军在对其进行攻击,如果想在之后进行分段式跃进的进攻方式,就非常有可能被敌军给分割包围,此时的刘邓大军处于非常不乐观的局势中,如果不能立刻南进可能很快就会陷入恶战之中,于是刘邓只能尽快率军挺进大别山,将敌军的兵力分散,以减轻我军的压力。

中野挺进大别山时,为什么要将武器掩埋而不是给西兵团?

我想很多读者都会问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原野战军会成为共产党进入国统区的首要选择?解放战争是我国两党之间为了争夺政权而爆发的,也就是说谁胜出了谁就是执政党,我党旗下的各个部队都在战斗,根本就没有在大后方等待的兵力,其实原计划是从中原,华东这两只部队中各派一部分出来进入大别山。但是战争局势让计划破灭,第三野战军被国军围困,没有余力完成挺进大别山的任务,此时中原野战军形势很好,没有受到敌军的包围堵截,所以这个军事任务只能交给他们去完成。

中野挺进大别山时,为什么要将武器掩埋而不是给西兵团?

毛泽东曾说,华北地区的胜利,如果要记功,那么中原则占据一半的功劳,朱德将军也有类似的看法,历史经验表明,得中原者得天下的说法,将东北、华北收入囊中以后,再夺取中原地区,就等同于占据了全中国。而控制了大别山地区,就意味着在蒋介石头上悬了刀,直切国民党要害,南京,武汉必在其中。再回过头来看挺进大别山之前,解放军虽然也是节节胜利,但同时,解放军也一直是处在一个被动防御的阶段。进入大别山,不仅仅是为了缓解我军一直以来的防守压力,也是为了要让国民党军队猝不及防,被迫选择调兵回防,以此来为我军争取更多的时间和空间。

中野挺进大别山时,为什么要将武器掩埋而不是给西兵团?

挺进大别山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这个任务执行起来相当困难,这个过程十分的难熬,不仅是要跨过一道道天然屏障还要躲避国军的重重进攻。从转移时的十万人到最后不到五万人,整个路程中损耗五万多人,虽然从表面上看我军损失惨重但是挺进大别山改变了解放战争的战略态势。 可以说,“没有这次重大的军事行动, 就不可能在国统区建立政权”。这一行动成功把战争从解放区转移到了国统区,国军的战略部署不得不进行调整,华中国军在行动上处处受到阻碍,这次行动开辟了人民解放军继续前进的战略基地,配合了其它战区的行动,尤其对华东战区的益处巨大,这就是为什么在淮海战役后,刘邓大军能够最终解放大西南地区的关键。

中野挺进大别山时,为什么要将武器掩埋而不是给西兵团?

即便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只是解放战争中的一个缩影,但也是无数先烈用生命换取的祖国的统一,解决了混乱的战斗,北洋军阀专权制度,和不利于祖国统一的顽固组织,由此开启了新纪元。在烈士陵园里看到了太多的先烈,他们在抗战期间,抛头颅,洒热血,迎来了新时代的中国,那段岁月显得弥足珍贵,你会明白,这是他们用鲜血换来的东西,想想他们为了祖国所做的事情,我们更应该学习他们的精神,在祖国危难之际挺身而出。

中野挺进大别山时,为什么要将武器掩埋而不是给西兵团?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3028 字。

转载请注明: 中野挺进大别山时,为什么要将武器掩埋而不是给西兵团?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