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人喷国产车垃圾?别逗我笑了
故事的开头是这样的。
画面的内容有些令人不舒服,但这不是剧本安排,而是来自买买君身边一位“精德”粉的所谓的“肺腑之言”。
相信不少朋友和买买君一样,身边总有那么一些愤青,一边用着小米手机,穿着美特斯邦威,吃着路边摊张阿姨做的韭菜馅包子,一边却喋喋不休,各种嫌弃,张口闭口就“国产垃圾”,要不是看在认识的份上,恨不得一脚把他踢到津巴布韦去,还真以为穿着美邦就可以不走寻常路了。
诚然,时至今日,国产车仍然有不少提升空间,但也不至于成为喷子口中的那个“垃圾”,都是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人,“垃圾”一词的意思,也不用买买君多做解释。
少一点偏见,多一点理解,别说国产车,即便被那群崇洋媚外的喷子捧为神的德系、日系车,同样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烧机油、简配、漏油......这样的案例近些年还少吗?
更有一群人,根本从来没有拥有过国产车,甚至连国产车方向盘都没摸过,每天坐着国产公交上下班,却对国产汽车工业报以最大程度的歧视和冷嘲热讽。
从买买君观察来看,国产车喷,主要从以下三点入手:
(1)、质量差
(2)、用料差,堆配置
(3)、逆向研发,不思进取
国内汽车工业起步晚,目前几个主流的国产品牌,基本在20世纪末或21世纪初才成立(长城1984年、比亚迪1995年、奇瑞1997年、吉利1997年,广汽自主品牌乘用车项目成立2008年......),而且很多车企都是半路出道(吉利最开始是做冰箱配件的、力帆摩托车起家)。
起步晚,技术积累薄弱,再加之国外的技术封锁和当时的一些政策限制,所以国产品牌早期涉足汽车行业时,也是走的丰田、大众的老路——抄袭、逆向开发。通过购买国外落后淘汰的生产线,以及成熟车型,拆解、测绘、模仿。
汽车是一个由上万个零部件组成的结构复杂的交通工具,每一个零部件的设计、材质选择、生产制造等环节都有严格的标准,哪一个环节没有把控好,都可能出现产品质量问题。所以早期那些靠东拼西凑,山寨出来的国产车,质量也就可想而知了。
但近年来,随着国内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以及车型的不断更迭,国产车在研发、技术、经验、工艺、品控等方面,都有了十足进步。
国产车也不再是你以为的那个国产车。
衡量车子质量如何,百车故障率最有说服力。来自J.D. Power的数据显示,国产品牌百车故障率从2015年的120个降低到2019年的101个,5年来和国际品牌的差距从22个缩短到9个。说明目前国产品牌与国际品牌在产品质量上虽然仍有差距,但差距在不断缩小。
而在J.D. Power:2019中国新车质量研究中,我们欣喜的看到很多国产车型力压合资车型,成为各自细分市场排名靠前的车型。
另外我们在查阅车质网近一年的投诉排行榜时,发现投诉前十的车型中,都是清一色的合资品牌,没有哪怕一款国产车型。
早期国产车一没有品牌优势,二没有技术优势,所以主要靠价格获取市场,高性价比一直是国产车的一手好牌。
配置高、空间大,用合资车A0级的钱就能买到国产车A级车,但成本就摆在那,车企也不可能亏钱做买卖,所以用料可想而知。
买买君清楚地记得,公司之前购置了一台手动挡X60工作车,价格低、空间大、配置丰富,但出于成本原因,用料不敢恭维。空调旋钮毫无质感可言,手套箱在一次600公里的长途跋涉之后再也关不上了,副驾驶座椅安全带也莫名其妙扣不上了。
一分钱一分货,近年来,随着国产品牌的向上突破,国产车也不只在低价位徘徊,价格的上涨让国产车在用料上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再加之制造工艺和自动化水平的提高,目前主流国产车无论在做工还是用料上都有了明显提升。
上文已经提到,早期国产车起步晚、基础薄弱,所以逆向研发不失为一种快速进入汽车领域的方法,况且早期丰田也是靠模仿克莱斯勒Airflow才搞出了家族的第一辆轿车,风靡全球的兰德酷路泽也是模仿班塔姆MKII。因此模仿、逆向开发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思进取。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国内汽车市场太大,车企众多,水平参差不齐,不排除一些靠着市场红利,赚快钱的车企。而这部分车企在早些年,确实通过模仿国外成熟车型外观,用着老掉牙的技术,靠着高性价比,赚得盆满钵满。但这种不思进取的做法,终将会付出惨痛的代价。
随着国内车市增长红利消退,国内车市悄然步入了由增量到存量的新常态,在这个时期,消费升级,置换购车的消费者越来越多,对于这部分人来说,还想靠山寨、模仿、老技术来吸引用户已是不可能。
落后就要被淘汰,幻速、力帆、观致、凯翼,破产的、收购的,一个接一个,另外还有一些车企在死亡边缘垂死挣扎的。
当然还有部分车企,早期通过逆向研发或者与国外品牌合作,积累了一定资金和技术的,便能潜心研发,注重创新发展,掌握核心技术,拥有了一批国内顶尖人才,甚至不惜重金买来先进设备,请来国外设计大师和底盘调校大师,在海外设计研发中心等等。
目前人们在评价国产车的时候,很少再听到山寨一词,而更多的是好看,原创度高。
除了外观的突飞猛进之外,主流国产品牌在最薄弱的核心三大件上也有了很大进步,目前主流的国产品牌基本拥有了自主研发的三大件,并且运用在主流车型上,而且参数表现和用户反馈都不错。
比如奇瑞的1.6TGDI发动机,刚诞生时热效率达到了37.1%,是当时热效率最高的国产量产发动机,甚至可以媲美很多国外品牌;长安的蓝鲸NE发动机平台,旗下首款1.4T发动机热效率达到了37.6%,综合实力媲美甚至超过了部分国际一流发动机。
时至今日,国产品牌早已突破了20万的天花板,并且不乏长安CS95、哈弗H9、比亚迪唐、WEY VV7这一类的热门SUV车型。
但如果你有20万预算会选择国产车吗?
我们从SUV市场来看,20万级的合资SUV主要有RAV4荣放、探岳、CR-V、奇骏等紧凑型SUV,这些车型征战市场多年,优点在于:积累了良好的用户口碑,可靠性好,动力匹配良好,燃油经济性不错。但缺乏个性,而且20万能落地的这些车型往往是低配版本,配置相对较低。
但如果花20万选择国产SUV,我们可以买到长安CS95、哈弗H9、比亚迪唐、WEY VV7等中型/中大型SUV,它们往往是各自品牌的旗舰车型,搭载了各自品牌最新技术,并且也是各自招牌,厂家也愿意花心思和成本在上面,不仅定位高,配置丰富,用料也很扎实,而且20万元基本能买到各自的顶配车型,用车体验也是最好的。
当然很多人关心品质和可靠性,其实上面已经提到了,主流国产车近年来在这两方面的进步已经很快,与合资品牌的差距越来越小,甚至在某方面已经超越了部分合资品牌,况且上面几款车已经入市多年,如果有问题,老车主早已炸开了锅,喷子们也等着看热闹。
当然车无完车,在底盘调校、动力匹配方面,这些车型与同级车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但差距不会太大,如果你对此不介意,追求性价比,不太在意品牌,那么花20万买辆国产中大型SUV,有何不妥。
种种迹象表明,国产车早已今非昔比,虽然与国外品牌在某些方面尚有差距,但不夸张地讲在一些方面已经追上或者超越了某些合资品牌,所以喷子嘴里所谓的“国产车垃圾”,显然站不住脚。
如果您有20万预算,会选择国产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