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近日呼吁国际社会今年年底前向阿富汗提供6.06亿美元的援助。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执行主任比斯利表示,阿富汗“1400万人,人口的1/3,正濒临饥饿的边缘。”
过去20年,阿富汗一直居于西方国家第一援助对象的位置,发展援助资金占到阿富汗国家预算的一半以上。然而如此规模的投入,却造就了一个近半数国民生活在每天1.9美元贫困线以下的国家。西方发展援助失灵的原因需要反思。
一是意识形态压倒发展。长期以来,西方国家一直利用对外援助渠道输出意识形态和治理模式,援助国常常用“独裁”“无赖”等字眼来威慑受援国,使他们不得不屈从于出资方的变革条件,否则就停止援助资金注入抑或直接进行制裁。英国外交大臣近日公开表示,“我们不会对塔利班直接提供援助。”联合国主管人道主义事务的副秘书长对此表示,“这事关几百万阿富汗平民的生命,成员国采取的任何制裁或反恐措施都必须永远豁免公正的人道活动。”
二是过度迷恋程序正义。过去20年,曾有数千个不同领域的非政府组织在阿富汗活动,每一方都有自己的计划,导致当地大量的重复工作和发展资源浪费,而阿富汗的普通老百姓几乎没有享受到援助。经合组织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平均一个受援国每年要接待来自各援助国近300个代表团,花费高达50亿美元的资金成本。有些受援国每年需要为800个援助项目做准备,并撰写2400份援助项目报告。西方援助国长期对过程文件的执着,导致受援国实际获得的援助资金与援助方的对外承诺相比大打折扣。现在国际社会呼吁各国追加对阿富汗提供援助,阿富汗也的确需要援助,但需要的是“真实”的援助,是像中国援建低造价保障房那样能惠及到阿富汗百姓的援助。
三是发展目标割裂游离。国际发展援助理论表明,在人道主义危机爆发时,最脆弱的群体受到的冲击也最大,因此应对危机最有效的工具是将人道主义干预与发展援助相结合。当前阿富汗危机再次印证了该理论。根据联合国的评估,阿富汗贫困率飙升,公共服务将近瓦解。随着冬季的临近,人道救援迫切需要在冬季难以进入的地区提前存储粮食和其他物资,而妇女和儿童受到了最严重的伤害。但是西方的援助实践往往背道而驰。美国政府新上任的国际援助署署长鲍尔在履新前曾多次利用其官方和学者身份建议国防部直接动手干预海外人道主义危机。不难看出,紧急人道主义援助与发展援助目标的割裂和游离是导致危机不断发酵的重要诱因。
四是难以避免自身腐败。近期塔利班在阿富汗前第一副总统阿姆鲁拉·萨利赫的家中发现了大约 650 万美元现金和至少 18根金条。而萨利赫此前任职的内政部是阿富汗接受援助的重要政府部门。事实上,西方国家自己也知道他们长期以来采用的财政援助方式极易滋生腐败,但是出于维护自身援助形象和机构利益的考虑,他们往往采取了掩盖的方式。这反过来又鼓励了新一轮的权力寻租。难怪十几年前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学家就提出“援助的死亡”这一概念,而世界银行等援助机构却对此采取了选择性“忽视”的态度。
到目前为止,国际社会对于阿富汗最初的人道主义认捐已经超过了10亿美元,但是援助资金的使用理念、模式以及目标等诸多因素亟需反思和重构。西方社会如果不跳出固有的援助思维、不打破权力的傲慢,就不可能有效解决阿富汗迫在眉睫的人道主义危机。(作者是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虹桥经济论坛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研究员)
来源: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