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换人生28年”主人公姚策亲生母亲杜新枝似乎也遭遇了“微笑”之困。关注这场旷日持久人生错换大剧的人都会发现,但凡见诸网络的杜新枝笑脸大多灿烂若桃花,除此以外几乎没有什么别的表情。而之前,她的亲生儿子姚策深陷重病;在这之后,她的亲生儿子已然长逝。
杜新枝笑的很随性
外界一致批评她这种表情和心态不合时宜,缺少一个失去儿子的母亲本该有的精神状态。
杜新枝在姚策重病及去世以前,在外界太爱露脸了。在媒体面前她喜欢侃侃而谈,表情丰富,大嘴一张信口说话。我觉得这与她的性格有关,她不是一个藏得很深,城府很深的人。
搞新闻媒体采访工作的人都知道,采访前会就一些公众急待知晓的问题进行罗列,为了达到更加丰富的信息量,采访者也会在自我认知和读者需求之间预设一定的采访立场,这对杜新枝其实就是一口舆论陷阱,它能巧妙地诱导杜新枝回答或者透露出媒体想要的结果,而杜新枝不自觉中已经掉入到媒体预设的舆论“陷阱”里。
杜新枝网络形象大致如此
媒体的采访效果达到了,而且还会有意外收获。杜新枝配合媒体,最终却成了众矢之的,我们把这叫做言多必失,媒体得利。
杜新枝初期面对媒体的热情太足,而应对媒体的经验太少罢了,而她有更多的纰漏和“把柄”抓在媒体及大众手里,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喝酒的人都知道劝酒有技巧,别人给你敬酒,你如果没有站起来,敬酒人会说你装大,看不起人,得罚酒三杯;别人敬酒,你起身以示礼貌和敬意,敬酒人说屁股离座位,罚酒三杯。
这造成的局面就是,不管你坐着或者站着,你都得被罚酒,会让你陷入一种坐立不得的“陷阱”,杜新枝肯定也会面对这种陷阱。
我摘录了一些杜新枝的采访言语文字(这都成了杜新枝参与偷换孩子的罪责证据),大家看看由此反推一些采访人会如何给她提问?
1. “你们别来找我了,我现在有病了,等我死了以后再来找我!”
2. “没有哪个父母不想绝对拥有自己的孩子,就像是你手里有一个蛋糕,现在别人要过来强行分走一块儿,你会心甘情愿双手奉上吗?”
3. “人家已经想方设法跟我家孩子做了DNA检测,这对我来说已经是五雷轰顶了!”
4. “有生之年我能见到自己的亲生儿子已经实属万幸,我何尝不会日日牵挂?”
5. “那张单子上一长串的9,这跟卖黄金有何分别,让我不得不不去相信一些东西它就是真的。”
杜新枝网络形象
6. “这么多年,我对郭威一直视为已出。”
很多人在杜新枝的这些言语上做文章找线索。但是,这些回答相对应提出的问题是啥,大家有没有去琢磨过?
对一个普通的母亲,自己养了20几年的孩子,突然一个鉴定结论出来告诉你,你养错娃了,母亲是不是会有也应该有五雷轰顶的感受,见到亲儿子是不是确实属于万幸,她对养了郭威的爱视同己出。
请注意,如果错换人生没有被发现前,杜新枝如此说话,我都得怀疑并认定这里面有鬼,但问题是说这话时,错换已成事实,说出自己发自肺腑的心里话,似乎也无不妥。
但是,当杜新枝沿着媒体预设的提问继续接受采访,她的言论就越来越有“毛刺”,而她已深陷舆论预设的“陷阱”难以自拔。
杜新枝和亲生儿子姚策(已去世)
所以,建议杜新枝还是少露面少说话为好,说得越多到最后给公众造成的信息误读越多,舆论场里的意见撕裂越严重,问题越复杂越难解。
最后还是重复我的一个观点:如果最终认定杜新枝在“错换人生28年”里作恶,定不能饶。没有结论前,务必要对杜新枝保持善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