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清洁空气中心发表报告:中国空气质量实现七连升

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召开在即,10月27日,亚洲清洁空气中心在北京举办“2021中国蓝天观察论坛”,发布最新报告《大气中国2021:中国大气污染防治进程》(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自2013年以来,中国整体空气质量已连续七年显著改善,在亚洲发展中国家中成绩亮眼,“达标”成为中国城市空气主旋律。

亚洲清洁空气中心发表报告:中国空气质量实现七连升

滕宇鹏 摄

报告称,2020年全国337个城市空气质量全年平均达标天数比例升至87%,260个城市的优良天数比例大于80%,全国全面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21)的城市增至202个。2020年6项污染物年评价浓度整体全面达标,其中,全国PM2.5年均浓度降至33μg/m3,首次迈入中国国家标准达标线。近年来有抬头趋势的臭氧在2020年实现了年评价浓度首次同比下降,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和汾渭平原等重点区域改善明显。

“能源行业过去几年主要从结构调整、提高能效、清洁化发展方面推进转型发展,相关三年行动计划和‘十三五’目标都超额完成了情况”,亚洲清洁空气中心中国区总监付璐表示,中国空气质量持续向好,得益于重视结构调整、末端治理和科学支撑的组合拳。报告显示,2020年,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降至56.8%,煤电装机比重首次降至50%以下,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实现65%,同时,煤电超低排放总装机容量达到了88%。

本次报告同时发布了“2021年蓝天百强城市榜”(中国城市空气质量管理榜单)。亚洲清洁空气中心已连续三年发布该榜单。与传统空气质量榜单不同,“蓝天百强城市榜”评估的是城市的三年滑动平均空气质量改善情况和政策措施,根据空气质量改善的情况和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分别得到“成效分”和“努力分”,加总得到“综合评分”,旨在鼓励城市加大措施力度不断改善空气质量。

在纳入评分的168个重点城市中,合肥市摘得综合评分排名桂冠。合肥、广州、深圳、北京、杭州等9个城市空气质量改善幅度大、措施力度夯,成效分和努力分都达到“好”等级,成为本年度榜单双优城市。

榜单显示,努力分排名靠前城市均为一线或新一线城市,除了北上广深,还有成都、武汉、青岛、天津、郑州等,反映经济发达城市空气治理力度更大,政策支持更全面。成效分排名中,临汾和晋城因空气质量改善较大,摆脱了此前的垫底境况。成效分落后城市主要集中在河南省,其中鹤壁市在成效分和综合评分排名中均垫底。

报告指出,中国已发布的碳达峰碳中和路线图将会对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带来利好,建议中国在“十四五”期间协同空气与气候目标与路径,明确PM2.5和臭氧的协同共治目标和措施,从提标可行性研究入手启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修订,加强经济、能源、环保等行业部门多领域统筹协作,持续深化能源、交通、产业结构调整,协同交通运输规划与产业调整布局,重视偏远不发达地区清洁取暖问题,助力实现清洁空气与“双碳目标”。

与会专家学者均认为,“十四五”期间应尽快协同空气治理与气候变化的目标与路径,持续优化结构调整,助力实现清洁空气和“双碳”目标。

亚洲清洁空气中心发表报告:中国空气质量实现七连升

自左至右:亚洲清洁空气中心中国区总监付璐、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朱彤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贺克斌称,双碳目标给节能减排带来了巨大的驱动力,通过能源结构、交通结构调整带来的氮氧化物的大幅度减排,有可能实现PM2.5和臭氧上双获益。他同时指出,“‘减污降碳’是发展中国家环境治理的必经之路,随着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未来中国会走出一条极具中国特色的“减污降碳”的发展之路,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范例。”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朱彤教授表示,在‘双碳’目标加持下,空气污染改善的程度可能远远大于我们的预期,我国也需要相应修订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部分有需求和具备条件的地区可以先行制定更严地标。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583 字。

转载请注明: 亚洲清洁空气中心发表报告:中国空气质量实现七连升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