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视点丨​落实“强制休息”需要骑手真正认识到超时工作之害

由 敖学农 发布于 综合

包括外卖小哥在内,依托互联网平台就业的网约配送员、网约车驾驶员、货车司机、互联网营销师等群体,都被称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新业态岗位有自己的优势,比如工作时间灵活,单位时间报酬相对较高等,但同时也有超长时间劳动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12月1日实施的《浙江省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给出了一些管理上的新规则。

《实施办法》着眼于保障基本休息休假权,确保劳动者身心健康和人身安全,要求企业合理确定劳动定额标准,不得制定损害劳动者安全健康的考核指标。具体来说,《实施办法》要求平台企业发挥数据技术优势,合理管控劳动者在线工作时间,对连续工作超过4小时的要安排工间休息。

很多情况下,超长时间工作仅仅是个体的事,而且没有危险。比如,一个白领加班做PPT,直接的后果无非是趴在桌子上睡着,这类情况其实不必管得太多、太细。但骑手、网约车司机、大货车司机的工作是有外部性的,他们如果超长时间工作,注意力、反应力都会下降,他们驾驶车辆,会威胁到其他人。所以,对骑手、网约车和大货车司机实施强制休息是合理的。

实际上,与一般观念不同,在这一点上,监管部门与平台的利益是一致的。

人都有侥幸心理,在计件工资制度下,劳动者为了多获取报酬,会心存侥幸,低估风险,进行超时劳动。但平台面对的是统计上的必然——过度疲劳必然会导致事故率上升,平台会承担更多的损失、赔偿。所以,平台有动机避免过度劳动。

其实,这是相关行业的常态。作为资方的运输公司,应该通过GPS监控行车记录,检测司机打哈欠、闭眼等行为,落实大货车司机强制休息制度,约束货车司机的侥幸行为。滴滴也曾公布过《网约车驾驶员防疲劳驾驶规则》,规定网约车司机出车时间达到一定时长,平台将通过技术手段对司机账户进行下线,强制司机休息。美团也推出过类似措施,美团CEO王兴曾表示,美团将按照政策指导升级派单系统,调整订单系统,为外卖骑手引入强制休息。这些平台的规定,既是自律,也是对司机、骑手的约束,为乘客、司机、骑手的安全负责。

所以,推行强制休息制度,引导从业人员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在这方面,监管部门与运输公司、网约车平台、外卖平台的目标是一致的,并不是通常所认为的那种需要“帮助骑手规避平台‘压迫’”。认识提升到这个层次后,就会发现很多新问题、真问题。

需要指出的是,正因为个体的侥幸,以及追求更多收入的原因,当一个平台停止对某个骑手派单后,骑手很可能并不会休息,而是会转向另一个平台接单。那么,强制休息就不仅仅是一个平台的事,而需要各个外卖平台相互协调、共享数据。实际上,当外卖平台都停止派单后,骑手可能仍然不休息,会转向其他工作,比如帮餐厅买菜、进货,开网约车等。笔者所在的小区,负责垃圾分类的工人,集中倒垃圾的时候在小区忙碌,之后就会去送外卖。个体的这种行为很难完全管理,把所有平台都统一起来并不现实。所以,避免从业人员超长时间工作,还需多方宣传,让他们认识到超长时间工作的危害,获得他们的认同后才能真正落实。

所以,只有客观认识超长时间工作背后的个体动机,消除“骑手被压榨”这种刻板印象,认识到骑手与平台的共识大于分歧、共同利益多于劳资矛盾,才能真正有针对性地解决超长时间工作的问题。正如人社部原副部长游钧在谈到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工作时强调的,“平台经济发展”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应该是统筹并重,而不是割裂对立。

(作者 刘远举,摘自《南方都市报》)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