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刊发文章,剖析了甘肃省平凉市委原常委、原常务副市长黄继宗严重违纪违法一案。这起典型案例再次警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加强家风建设,管好家里人和身边人。
没有人是天生的腐败分子。出身农家的黄继宗一度生活窘迫,但他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都保持了勤政廉政的作风。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在后期腐化变质之后,尽管生活已经穷奢极侈,他对于钱财仍然欲壑难填,贪得无厌。从“贫而廉”到“奢而贪”的蜕变过程中,他个人的腐化和家风的败坏“同频共振”:一方面,在他的默许、纵容直至鼓励下,家属对钱财的胃口一步步变大,最终大肆捞钱。另一方面,家庭生活日渐奢靡又反过来腐蚀他的意志,最终把他推向贪欲的深渊而难以自拔,走上违纪违法的不归路。
对于党员干部的廉政作风,家风具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这两方面在黄继宗身上都有着生动体现。身为一位农家子弟,在参加工作之后的第一个18年里头,原生家庭的良好家风深深地影响着黄继宗,也影响到他成家之后小家庭的家风。他的父母是朴素的农民,对他的叮嘱教育是“瓜田不弯腰、李下不伸手”。他的妻子于改香主动当起“廉内助、纪检员”,人来客往都严格把关,绝不收礼。他们对子女的家教也很严格,公车不私用、公权不谋私。在这种良好家风的熏陶下,黄继宗胸怀理想、严以修身、正心明道,在事业上获得了快速成长。18年的时间,他就从一位农校中专毕业生,成长为正宁县县长。
然而,当良好的家风逐步败坏,家庭就从事业的“加油站”,慢慢变成了腐化堕落的泥潭。家风败坏肇始于黄继宗的信念动摇、思想混乱。由于仕途上一次提拔失败,他就对组织失去了信任,错误地将之归因于“没有送钱送礼”。 他的错误思想迅速影响到身边人,妻子因此认为应该多捞钱。当她萌发了“一定要做生意,要挣钱”的念头之后,家风败坏就难以避免了。
败坏的家风,很快成为黄继宗腐化变质的“催化剂”。当妻子“挣钱”的双手伸进自己的“权力范围”,黄继宗主动为其打招呼、拉关系。尝到“权力变现”的甜头之后,两人干脆开起了腐败“夫妻店”——一个是“搂钱的耙子”、一个是“装钱的匣子”,形成了“分头捞钱、集中管理”的模式,把权力变现用到极致。两人对子女的教育也迅速腐化——以前连子女上学都不能使用父亲的公车,现在子女浑身名牌,零花钱都以百万元计,买车一出手就是70万元。家庭生活也堪称穷奢极侈——住的是受贿所得的豪华别墅,光是装修就花费200多万元。全家人吃穿用度都挥金如土,一块手表30多万元,家里的茅台酒储藏了近百箱。
家风败坏对党员干部的危害性,连旁观者都看得清清楚楚。黄继宗在庆阳任职时候,干部群众就已经议论纷纷,“黄继宗出事,一定出在他老婆身上”。当年那位对送礼者严词拒绝,将礼物扔出门外或者送交纪委的“廉内助”,变成了信奉“捞大钱当大官、当了大官捞大钱”的“贪内助”。在贪欲的驱动下,她甚至“反客为主”,要挟着黄继宗在贪腐路上越走越远、越陷越深。这位“市长夫人”利欲熏心达到什么程度呢?在黄继宗“出事”之后,她当天晚上就转移财物,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转移茅台酒。
黄继宗的案例发人深省。它生动地说明,对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来说,家风不仅仅是个人私事、家务事,它还是干部作风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家风可以促进领导干部的党风廉政建设,是干部获得成长、工作取得成绩的重要保证。相反,败坏的家风不但会腐蚀领导干部的意志,把他们引向腐败的歧路,还会毒化一个单位、一个地方的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损坏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损失。所以家风家教并非小事,领导干部务必戒之慎之、防微杜渐。
栏目主编:封寿炎 文字编辑:封寿炎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 图片编辑:项建英
来源:作者: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