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7月3日讯 3日上午8时,结束梅雨期48小时的天气预报值班,武汉市气象局首席预报员谌伟下班回家了。加上家住得远,提前一夜住进单位,他在局里已足足住了3晚。
武汉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谌伟正在工作中。 长江日报记者龚萍 摄
他值班的这两天,正好遇上持续强降雨的梅雨天气,工作强度大,他几乎没怎么好好睡一觉。下班时心情是轻松的,但脑子里那根绷紧的弦还没有完全松下来,这是19年天气预报工作长期以来形成的职业习惯。
“回去洗个澡、吃饭、睡一觉,回头还会再复盘这两天的天气,实际发生的天气和预报的对比,为下一次的工作积累经验。”
武汉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谌伟正在工作中。 长江日报记者龚萍 摄
雨下下来了
中午的午觉比晚上睡得踏实
2日中午,长江日报记者在市气象局12楼气象台见到谌伟时,他刚刚在办公室小憩了一会,脸上仍有遮不住的疲惫。
当天凌晨,江夏区迎来一场大暴雨,市气象台相继发布暴雨橙色预警、暴雨红色预警,及时的天气预警,方便相关部门和市民及时应对,这些天气预警是谌伟和同事们忙碌一晚上的成果,不放过一丝一毫的天气异动。
头一天晚上,雨水不断,谌伟晚饭都是在12楼吃的,和同事们一直忙碌到晚上10时30分,见雨水暂歇,才下楼回办公室洗漱。想着凌晨还有“一场硬仗”,他躺在沙发上准备休息会,等到凌晨再去楼上继续工作。
手机放在沙发旁边的小桌上,睡觉前习惯性设定铃声加震动,外加多个闹钟,避免睡过头或漏接电话。
谌伟每天要在手机上设置多个闹钟。长江日报记者龚萍 摄
心里一直惦记着凌晨这场暴雨,他基本没睡着,中间年轻的值班预报员打了4个电话过来,汇报发现的气象变化。“连每一条微信提示音,我都听到了,基本没睡着。”
凌晨3时左右,他回到12楼气象台,继续观察当天的暴雨路线,及时做出相应的气象预警。果然,天气预警发布后,凌晨5时左右,江夏区域开始下起暴雨。他和同事们又要及时监测雨情,逐小时进行实况通报,简报发给全市相关部门。雨水不停,工作就一直高强度进行着。
早上8时,雷打不动的全国天气会商,台里也有小型会商,专家们集中开会对这轮降雨进行判断,方便相关部门开展应对预案,不知不觉又过去了一上午。
每天上午的天气会商现场。长江日报记者龚萍 摄
10时多的时候,一整晚没有睡觉的谌伟实在撑不住了,下楼回到办公室休息。“这一觉虽然只个把小时,但睡得踏实了,雨下来了,可以稍稍放松些。”
天气预警“牵一发动全身”
丝毫不敢马虎
别看谌伟年纪不大,但他在气象预报的岗位上已工作了19年,多年的工作中,雷暴、强降雨、洪水、龙卷风……“工作越久,见得越多,更会如履薄冰,对工作的敬畏感不减反增。”
做气象预报员这么多年,梅雨期是最关键的天气阶段。每次开会的时候,气象局负责人也会强调预报的重要性。“天气预警提前几分钟,可能就给了大家更多的预防准备时间;天气预报牵一发动全身,预报了降水过程,比如水务部门会一直蹲守积水点。越准确预报,也给这些岗位的人员越多的主动性。”
每每听到这些,首席预报员心中既有压力,也有身为一名天气预报工作者的责任感,希望自己的工作给公众带来更多的帮助。
梅雨期间,如果雨水不停歇或者有异常天气变化,预报员们都会守在岗位上,废寝忘食是常态。
在12楼气象台的一侧杂物间,摆放着几箱方便面、袋装小面包和水果,这是梅雨期期间,单位给预报员们准备的“加班餐”,因为赶不上吃饭是常态,凌晨半夜加班也是常事。
“不但我们首席预报员吃住在局里,局长、台长们也都住在这里,气象台关键岗位人员都自觉地住台里,随时应对天气的突发状况。”谌伟说道。
(长江日报记者龚萍 通讯员陈声超 实习生段晓涵)
【编辑: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