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克虏伯公司,曾经研制一种“超级巨大”的大贝尔沙炮,在设计成功后,这种“神炮”居然在战场上让英军大吃苦头。直至后来,英军才在敌方俘虏口中得知了制造大贝尔沙炮的“神秘金属”。克虏伯公司究竟用了哪种神秘金属制炮呢?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世界爆发了一场极具破坏力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此次参战双方为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阵营,最后是以英国与法国为首的协约国,获得了战争的胜利而告终。
可是在战斗过程中,英国与法国军队却并非一帆风顺,在科学飞速发展的时代,各类新式武器加入了战场,如飞机、毒气、坦克等,其中最让英军视作梦魇的,正是克虏伯公司出产的大贝尔沙炮。
大贝尔莎炮与威廉大炮,历来被称作“一战中的大小王”,它是克虏伯公司于1914年研制的420毫米榴弹炮,专门以公司总负责人克虏伯的妻子而命名。在列日和那慕尔的攻坚战中,同盟国利用大贝尔沙炮,以其极大的威力轻松摧毁英军堡垒阵地,令协约国损失巨大。
英军指挥官看到战场的形势后,感到十分吃惊,在震惊之余,他也意识到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如果同盟国军继续以如此巨炮进行轰炸,自己的军队将会损失殆尽,最后成为一把齑粉。既然对方有威力强大的巨炮,为何己方就不能以牙还牙呢?
指挥官马上派人找来了武器设计师,将事情的原委讲述出来,并执意命令设计师设计一款用来反制的巨炮。可令其意外的是,武器设计师对此感觉颇有些为难,并坦言自己难以完成任务。其中的原因很复杂,简单来说,巨炮的制作往往需要更大的炮管与能量,这也同时增加了对炮体本身的负载。具备高能量的炮弹一旦被发射,就会在炮管处产生大量的热,而这些热量可以轻松融化炮管管体,继而令大炮成为一堆废铁。
指挥官虽然是一介武夫,但是对于设计师的为难表示理解,此事最终不了了之,协约国所谓的大炮也未能被如愿的被制造出来。随着战场形势的不断变化,协约国一方各地军队开始对敌进行包抄围剿,最终以鲜血的代价换来了战争的胜利。
同盟国一方在溃败之际,试图将大贝尔沙炮炸毁,以免先进技术外泄,只可惜还是晚了一步,还没等他们引爆炸药,便统统被俘虏了。在清点武器装备与人员时,英军指挥官特意将大贝尔沙炮运到了武器设计师的实验室,并且还为设计师送去了一件神秘大礼——敌方武器设计资料。
在“人证”与“物证”俱在的情况下,武器设计师终于找到了克虏伯公司制造大贝尔沙炮的“秘方”,原来这款重炮的炮管是由一种稀有金属制成的,这种金属就是“钼”。
“钼”金属的发现,源于19世纪60年代,当时有一位西班牙的地质学家,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尤马城北部的沙漠里,发现了一片富含金属银的矿区。在该矿区开采时,地质学家还偶然发现了不少明亮的厚叶状红色矿物,不过由于当时科学技术较为有限,故此它们也只能被当作标本放置于博物馆中。
在此以后,奥地利矿物学家弗朗兹通过细致的考察,再次在奥地利克恩顿州巴特布莱贝格发现了同样的矿物质,最终发现其内部含有“钼”金属的事实。
钼是一种呈银白色泽的金属,其质地坚硬无比,并且有较高的熔点,高达2623℃,而号称“不怕火炼”的黄金,其熔点是1064.18℃。不仅如此,根据钼金属坚硬的属性,可以将其以一定比例掺入钢铁之中,即可以增加其硬度,又能令合金金属导热性以及熔点升高。
钼金属的良好性能,令其具备了很广泛的使用性,在航天、航空、机械、汽车等制造领域,都有钼金属的身影。除此之外,钼合金还是制造武器最理想的金属,在军事领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故此它也被称为是“战争金属”。
不过还有一点令人担忧,据统计,钼金属矿藏在地球中较为稀有,故此其价格也相当昂贵。不过科学家们正在试图向外太空寻找钼金属矿藏,并试图研发其他的替代品,以此来应对钼金属短缺的尴尬。小编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一定会在合理利用资源方面取得巨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