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这里将是亚洲最大地下岩洞工程,解决香港10%人口污水处理问题

由 岳洪秀 发布于 综合

香港新界沙田城门河畔,绵延数里的亚公角女婆山依势而立,层峦叠翠。在其靠近大老山公路的山腹端,一幅写有“搬迁沙田污水处理厂往岩洞工程”的红色条幅格外醒目。

草木皆学问,穿山见洞天。在工程车辆及器械的轰鸣声中,建造者们排除万难、凿石开路,不断拓展着城市发展的新维度。

10月28日上午,“时代精神耀香江”之大国建造香港重大民生工程采访团来到沙田梅子林路旁的岩洞工程地盘。“香港山多而陡,岩石坚固,沿市区边缘的山地特别适合发展岩洞项目,属于优质的‘隐藏’土地资源。”香港特区政府发展局局长黄伟纶曾多次撰写网志推展岩洞工程计划。

2019年2月,特区政府正式展开施工工程,将沙田污水处理厂位于城门河河口的厂房迁往对岸女婆山的拟建岩洞中,以腾出优质的地面空间作其他有利民生的用途。有关项目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土地平整、兴建连接隧道;建造主体岩洞和上游污水收集系统工程;在新建岩洞内兴建污水处理设施,并拆卸现有厂房。

2021年7月,项目进入关键的第二阶段建造工程。其难度和规模之大,令特区政府渠务署岩洞工程部总工程师梁家聪肩负不少压力。“我们要挖出‘七纵四横’11个主要洞室和多条网格式通风隧道,总占地面积逾14公顷,岩洞建筑群体积约为230万立方米,钻爆最大截面可达900平方米,是城市环境下的超大截面隧道爆破施工。”

站在岩洞洞口,潮湿的空气扑面而来,窄长的隧道似乎望不到尽头。梁家聪直言,自己每天都要去洞内走走看看,遇到技术问题便第一时间与团队沟通、解决。

据项目数字显示,新建的污水处理厂将比原厂缩小一半占地面积,利用世界先进的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等技术,峰值时可每日处理高达34万立方米城市污水,解决香港十分之一人口的污水处理问题。“新厂以科技赋能,建成后将成为亚洲最大的地下岩洞工程!”梁家聪言语间带着自豪。

渠务署预计,新的污水处理厂可于2029年落成并投入服务,届时会开始清拆现有厂房,有关地块最快可于2031年腾以并作其他用途。

岩洞工程紧邻民居,施工场地十分狭窄,且爆破精准度要求极高……在重重关卡下,项目承建方中国建筑国际集团展现出义不容辞的决心和专业科学的态度,将技术难题一一攻克。

负责项目总体统筹及建设的高级地盘经理李易峰向记者展示俗称“珍宝”的智能化凿岩台车,其伸缩钻臂上安装有排列整齐的微型感应器,“这些小家伙就是我们的‘眼睛’,通过它们不间断传回的数据,工程师可实时掌握岩洞内的钻孔位置、深度、以及岩石节理、坚硬程度等,大大增加了爆破工程的精准度,降低因爆破不确定性而衍生的额外工程及成本。”

此外,工程亦使用团队自行研发、名为“岩洞探哥”的机器人监察系统,作为爆破工程后进洞测量和评估的“先遣队员”。“它还能协助监测岩洞内的空气质量,识别潜在风险,进一步提升施工安全,”李易峰补充说。

“看到洞口山边那个白色盒子形状的东西吗?那是我们的5G基站哦!”提及“智慧工地”的创新应用,中国建筑国际集团高级项目经理钟发明侃侃而谈。据了解,除了BIM、DfMA、MiC、物联网等技术外,项目还积极引进前沿的数字化施工技术和测量设备,包括实时喷浆监测技术、3D激光扫描、工程监督系统等。

中国建筑国际预计,第二阶段施工工程将于2023年起进入爆破高峰期,每日最多可产生8000吨至10000吨花岗岩石块。“从工程中来,到工程中去。这是我们秉承的基本施工原则。”李易峰笑说,这些石块不会丢弃,而将循环再用,包括制作石料、混凝土和沥青等,供后续或其他工程使用。

“岩洞为污水处理厂提供了天然屏障,在运作过程中产生的大部分气体和声浪将会与外界分隔,空气及噪音影响因而受到控制。”梁家聪表示,渠务署已购入最新的污水处理设备,并优化通风隧道及通风井布置,确保岩洞污水厂不会对环境产生任何污染。

家住岩洞工程附近的市民曾先生坦言,自己在沙田城门河一带居住近20年,长期都闻到污水的腐臭味,区内居民已不堪其扰,“相信处理厂搬迁工程完工后,周边环境和空气会有很大改善,城门河畔将重现鸟语花香!”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及香港回归祖国24周年,香港特区政府、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公室、中国建筑集团共同举办了“时代精神耀香江”之大国建造系列活动。期间,多位国家建筑专家参观和走访香港重大民生工程,并与香港青年学生分享中国建筑的发展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