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湖南省怀化市鹤城城区公立小学一年级招生剩余学位随机派位工作结束。鹤城区纪委监委全程监督,保障招生公平公正。然而,就在一年前,鹤城区的招生工作,还被把持在腐败分子的手里,处于乱象丛生的状态之中。当地纪检监察机构对这起招生腐败窝案的查处过程,也在《中国纪检监察报》的最新报道中得到了详细披露。
不久之前,鹤城区纪委监委深挖彻查教育系统招生腐败问题,立案审查调查多人。其中,鹤城区教育局原党委书记、局长张致才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和公职,涉嫌犯罪问题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而这起案件之所以被有关部门发现,还要从一块移动硬盘说起。
2020年9月至11月,湖南省委第七巡视组巡视怀化市鹤城区期间,群众反映有人非法买卖城区学位,损害教育公平。与此同时,因为营养午餐工作中的违规问题,被有关部门留置的区教育局体育卫生保健所副所长刘茂华,也提供了相关线索,让有关部门发现了一块移动硬盘。在硬盘中,一份200余人的学生名单引起关注。核实这些学生的情况可以得知,尽管他们并不符合入学条件,但是却就读于相关学校,这正是当地存在违规安排入学情况的有力证据。
循着这一突破口,专案组随即查到:违规安排这些学生办理入学的不仅有刘茂华等普通工作人员,还有时任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张致才。鹤城区买卖学位、违规安排入学的问题,也终于被逐步揭开。据悉,因鹤城区优质教育资源短缺,一些重点学校的学位成为争相抢夺的“香饽饽”,掌握学位资源分配的教育局领导干部、学校校长等成为当地“炙手可热”的人物。他们中有些人利用工作或职务便利违规安排入学,为择校生违规入学打招呼、找关系,从中牟取私利,收受钱财。同时,也有相关学校不按政策规定超计划、超范围招生,私自扩充班级,导致严重超员,挤占教育资源。
身为鹤城区教育系统的“一把手”,张致才常年把公共教育资源作为利益交换的筹码。2017年至2020年,他本人违规安排学生入学200余名,以此换来别人的请吃、烟酒和红包等。2020年8月,帮助怀化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一股东安排非鹤城区户籍、鹤城区无住房或住房不属于招生范围的学生入学;同年9月,帮助湖南省某广告传媒装饰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安排两名学生入学……梳理张致才的违纪违法行为可以发现,他接受的大多是朋友、熟人的请托,其中不乏公司老板,事情办成后他们再以拜年、节礼等名义送上“感谢费”。
类似的情况,当然不止发生在鹤城一地。面对《中国纪检监察报》的采访,海南海口市纪委监委驻市教育局纪检监察组组长沈名勇告诉记者:“涉及学校、人员多,多种身份参与其中,是招生腐败类案件的特点之一。”去年以来,海口市、区纪检监察机关查办了一批违规办理入学指标的案件,涉案人员中既有教育部门的主要领导、职工,又有学校的校长、副校长、教师,还有社会“黄牛”,整个运作呈现“流水线”式作业,每个节点都有相应的角色发挥作用,易形成系统腐败窝案。
从小学到大学,整个教育体系的各个环节,都存在招生录取上的竞争,因此自然都有腐败滋生的空间。能在其中通过违法操作“分一杯羹”的,当然也不止教育主管部门的官员。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原处长蔡荣生被提起公诉。作为全国知名的一流高校的招生人员,他的案子一度引发广泛关注。据指控,2005年至2013年期间,蔡荣生利用其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的职务便利,接受请托,在招录考生、调整专业等事项上为他人提供帮助,非法收受贿赂。
更早之前,北京的“小学名校”中关村三小,还曾发生过学校领导大肆收取“择校费”,建立“小金库”的丑闻。2008年,中关村三小原校长王翠娟在法庭上证实:中关村三小的账外资金超过了1亿元,而这部分账外资金,几乎全部来自“片外”学生入学缴纳的赞助费。
从这些既往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直以来,招生入学工作都有不小的腐败空间。中国家庭向来对子女教育高度重视,因此,不法分子试图借机牟利,并不令人感到意外。堵塞制度漏洞、规范招生权力运行,是严防违规招生问题的基础工程。对此,有关部门还需常抓不懈。
资料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新京报、半月谈等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