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松访华50周年,中美处于微妙时刻

日本《日经亚洲评论》2月16日文章,原题:尼克松访华50周年

亨利·基辛格第一次秘访北京的兴奋劲儿过去几年后,有一次与中方官员进行了一场难缠的会谈。后来,他对一个助手说:“当这些人不再需要我们的时候,将很难打交道。”

基辛格1971年的戏剧性访华,为美国时任总统尼克松次年抵达中国首都做好了准备。当时,尼克松对中国的访问,是在任美国总统首次访华,它打破了两国自1949年以来的僵局,并帮助改变了冷战的地缘政治。那次访问具有友好国事访问的所有特征,包括游览长城和十三陵,与毛泽东的短暂会面,与周恩来总理的数小时谈话,以及在上海行程结束时发表一份公报。

半个世纪过去了,尼克松访华时刻已失去了光芒和鼓舞人心的力量。今年,吸引世界的峰会不是在中美之间,而是在中国和俄罗斯之间。北京冬奥会开幕前,中俄国家元首举行了会谈。

在华盛顿,庆祝与北京关系和解50周年的热情被抛在一边,转而反思出了什么问题以及如何纠正。在北京,中国官员对华盛顿的错误行为的谴责。

这导致了围绕50周年时刻的更大问题。这并不是说美中冲突总是不可避免的,尽管这无疑是事实。更重要的是,北京是否一直在调整其外交,以准备应对美国。或者中国是否只是在“韬光养晦”,直到强大到可以与美国正面对抗?

2008年金融危机后,北京感觉到美国正在衰弱,并开始挑战它。随着2016年特朗普当选,以及后来他的政府、新冠疫情和2020年总统大选的一连串混乱,北京转向了一个决定性的新阶段,确信美国正处于不可逆转的衰落之中。

2016年前后,北京开始谈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让人想到19世纪末中国人的悲叹,当时他们被迫向西方国家割让主权,并抱怨正在经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拜登赢得2020年大选之后,中美两国在气候变化方面显示出合作的迹象。但两国关系的更大特点是在多个领域——国防、情报、科技、贸易、地缘政治和印太地区——的对抗性竞争。最重要的是,这场竞争正演变为不同体制之间的竞争,从而使这场竞争具有意识形态特点,与两国的贸易关系并存。

在美国,以及某种程度上在中国,对于双方关系的破裂都有一种强烈的情绪,觉得是对方背叛了上世纪70年代初和解时所承诺的文字和精神。

尽管有债务增加、人口减少和美国主导的科技封锁等问题,中国仍很可能在2030年左右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事实上,当基辛格和尼克松最初访问中国时,中国的雄心也大致如此。

但挑战不仅仅在于北京。如今,中国是一个可预见的大国。而美国仍然处于特朗普的阴影下,连对自己在世界上的地位都不确定。

基辛格说,一个强大的中国将“不好”打交道。事实证明,这样的说法还算是低估的。1973年,基辛格在一次关于对柬埔寨政策的会议上向助手们提出类似的观点,告诉他们,试图孤立北京毫无用处。他说,对美国来说,外交孤立可能是“心理上的困扰”。但3000年来,这根本没有困扰到中国。中国有足够的“自信”来处理孤立问题。毫无疑问,98岁高龄的基辛格今天会给出同样的建议。▲(作者理查德·麦格雷戈,陈俊安译)

来源:环球时报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238 字。

转载请注明: 尼克松访华50周年,中美处于微妙时刻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