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桥”连心 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新样板

本文转自:人民网

苏州桥西社区坚持党建引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关口前移、源头治理,培育“七桥连心”党建品牌,构建“一核、双擎、四支撑”工作机制,理顺社区各主体责任与义务,把党员、志愿者等社区力量有效动员组织起来,以社区治理创新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新样板,在未诉先办、垃圾分类、居民自治等方面形成了行之有效的“红色桥西经验”。

坚持党建引领,发挥党委“核心桥”作用,推动社区党建与社区治理有机衔接、深度融合。“枫桥经验”之所以永葆活力,根本在于将党的领导落实到社区一线。社区聚焦“讲政治、拉紧弦、强引领” ,强化党委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发挥党的群众工作优势和党员先锋优势,引领社区群众自觉贯彻党的主张,确保方向正确。聚焦“广覆盖、找准点、谋共识”,畅通党组织沟通交流渠道,将党的工作延伸至社区工作中的方方面面,了解社区居民现实需求,找准各主体之间“共振点”,携手推进社区建设。聚焦“凝人心、聚合力、求实效”,把服务社区,造福居民作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党组织架起与社区居民互动交流“连心桥”,把社区各方主体组织凝聚好,激发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实现共商共治、共建共享。

坚持人民为中心,发挥党建协调委员会、党支部“双擎协同”作用,创新服务群众工作方法。“枫桥经验”的生命力在于创新。社区着重于发挥党建协调委员会“向心桥”作用,借助社会力量、社会智慧、社会资源解决居民切实所需。抓住社区关键少数人群分层式发力,形成党员带头居民广泛参与,共同推动社区重要事项落地落实的良好局面。支部书记“头雁带领”、传授经验,支部之间比学赶帮,搭建“同心桥”,创新形成支部设置联结、支部书记联动、支部之间联建“三联工作法”,支部带着党员、居民提升环境、美化家园,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共建社区”的行动优势。

坚持关口前移、源头治理,发挥党员、积极分子、志愿者和群众“四支撑”作用,践行群众路线。“枫桥经验”依靠群众化解矛盾,实质就是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社区发挥党员“齐心桥”作用,注重挖掘党员优势特长,建立“社区党员智慧宝库”,通过培养党员楼门长,打造一支高素质服务群众队伍,发挥楼门长在宣传动员、解决问题工作中的关键作用,将党的工作延伸至社区治理“最后一米”。通过思想认同、行动认同、情感认同构筑参与社区治理积极分子的“诚心桥”,让他们在服务居民中收获认可,实现社区党委号召和积极分子主动投身社区建设的双向奔赴。通过理念转变、身份转变、行动转变搭建“爱心桥”,先行赋予红、蓝、绿、灰四类志愿者身份,不断壮大志愿者队伍、提升志愿者的能力和素质,志愿者年龄横跨 3 岁~83 岁,有 100人长期参加志愿活动,占社区总人口的1/10。通过工作走近、服务靠近以及心贴近的“三近工作法”,形成社区群众“热心桥”,动员所有社区群众积极参加社区会客议事厅和微信工作群的互动交流,共同协商解决居民的糟心事、难心事,倡导“无事常联系、有事共商量、困难大家帮、邻里一家亲”的理念。特别是在接诉即办工作中,社区党委依靠党员、发动群众用“尽心”换“安心”,用“未诉先办”解决“矛盾隐患”,2023 年上半年,社区处理居民诉求共 129 件,未诉先办 126 件,未诉先办比例达 97.6%以上,接诉即办案件 3件,占全街道接诉即办案件数 0.05%,问题响应率 100%,解决率 97%以上,满意率 99%以上,形成群众小事不出楼、大事不出院、难事共解决的良好局面。

苏州桥西社区党委围绕“老旧社区不是包袱,党建引领再焕新颜;群众诉求不是小事,倾心尽力再解民忧;自我认可不是标准,群众满意才是方向;美好桥西不是口号,共商共治共建家园”发展目标,向“桥”而行,唯“心”而治;探索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实现途径,在党的领导下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传承发展“枫桥经验”,努力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区治理共同体。(作者系北京市海淀区海淀街道党工委书记)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624 字。

转载请注明: “七桥”连心 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新样板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