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申城,近年来医护人员在院外救人的暖闻不时上演着。可最近,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部院区,一位姓赵的先生特别寻来,为陈惠琴送上锦旗。“是你救了我的命!”
陈惠琴是谁?大家都没想到:陈惠琴阿姨并不是医生或者护士,她是瑞金医院北部院区放射科的一名工勤人员。
紧急时刻力挽狂澜,她为患者赢得抢救时间
“赶快救人,救人呐!”
年初,嘉定区某家餐厅包房内传来呼喊声,正在隔壁包间吃饭的陈惠琴立刻放下碗筷,循着求救声跑去查看。一位老伯垂着头,迎面扑倒在餐桌上。手足无措的家属正在高声呼喊赵先生的名字,试图把他叫醒,可赵先生脸色煞白、唇色青紫,已经失去意识。
“不好!”陈惠琴心头一咯噔,连忙跑上前去,迅速检查了老伯的生命体征,已感受不到呼吸及颈部脉搏。
“不要扶他起来,赶紧把人放下来,再这样下去人就没了!”陈惠琴急道。家属迟疑着,并没有松手。陈惠琴拉高了语调,“等120来就不及了!现在是最好的时间,听我的,赶紧把人放下来!”
家属被她坚定的样子所打动,众人一同将老伯抬到通风处平卧。关照家属赶紧拨打120救护车后,陈惠琴立即跪到地上,解开老伯胸前衣物,左手掌跟紧贴胸部,两手重叠,用尽全身的力量,为他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经过陈阿姨一番急救措施,赵先生终于恢复意识。此时救护人员也已到达现场,大汗淋漓的陈惠琴这才松了口气。赵先生被救护车紧急送往就近中心医院接受治疗,在抢救室住了3天。若非抢救及时,后果不堪设想。
院内急救培训让她“敢救人”
得知赵先生被救活了,陈惠琴感觉特别高兴。“我正好在医院学了心肺复苏,能够救人。”她很是自豪,“我看到过好多次医生抢救病人,但是给真人做心肺复苏,倒是第一次。当时情况紧张,但人命关天,无论如何总要帮忙搭把手。”
陈惠琴说,瑞金医院会定期组织各个岗位人员开展急救培训,确保大家能掌握包括心肺复苏术在内的急救技能,即使是工勤、保安等外包员工也不例外。“一开始是不懂的,但培训老师从零教起,按哪里、怎么按、用多少力度,还有实训。多练几次,我们都有信心了,所以这次碰上需要救人的事,我也不怕。”她说得朴实,“和医生护士在一起上班,他们救死扶伤,我虽然不是专业人员,但也好像被他们激励了,要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
工友学校擦亮医院另一张“服务名片”
不只是陈惠琴,在瑞金医院,几乎所有工勤人员都学过急救知识。2017年11月起,瑞金医院还开办了工友公益学校培训班,至今3期课程中,共有120名工友获得了包括应急技能、医院文化、人文素养、健康生活等在内的四大类课程“提高班”。精神文明办主任吴瑞春介绍,每期课程历时3个月,大家利用午间休息时间提升自我,积极性很高。“授课老师都是院内的医院志愿者,考虑到工勤人员的生活背景、文化程度,除了浅显易懂的讲授方式外,更多的实操课程让他们更容易理解。”
作为工友学校的发起人,党委副书记俞郁萍介绍,除了急救技能,如何在日常工作中做好职业防护、如何与患者和家属进行良好沟通等,都是“必修课”。“平日里,他们分布于医院各处:电梯间、配膳室、病房……工作看似与医疗核心业务无关,但他们的服务却与病家的就医感受息息相关。”正如她所说,患者到了医院后,每一名医护人员、工勤人员,都是一个个“窗口”,“工友的服务品质也可以成为医院的骄傲,为上海这座国际化城市的医疗服务再添一抹亮色。”
栏目主编:顾泳 文字编辑:黄杨子
来源:作者:黄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