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山乡村小十七年巨变

见证山乡村小十七年巨变

  晨雾间的哈卜吗村小学(无人机照片,9月8日摄)。  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木戛乡哈卜吗村地处中缅边境,在这里世代生活的拉祜族是从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直过民族”,曾长期被贫困问题困扰,教育发展不均衡。  2003年前后,新华社记者到此处采访,记录下了当时哈卜吗村小学破败的场景。一年之后的2004年,23岁的拉祜族姑娘杨启秀来到这个学校,开始了她的任教生涯。当时学校里没有一间像样的校舍,教室钻风漏雨,门窗都不完整,孩子们睡在用竹片简单搭建成的狭小空间里,杨启秀自己只能在学校不到6平方米的厨房里暂住。虽然条件艰苦,但十余年来,杨启秀一直坚守在这所乡村小学。  随着国家大力投入和经济社会发展,杨启秀亲眼见证了这所学校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校的教学楼和宿舍楼陆续建成,孩子们再也不用为吃饱饭发愁。如今,学校的小菜园保留了下来。每周三下午,学校老师会带着孩子们一起上劳动课,为的是让孩子们学习劳动技能的同时,传承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  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见证山乡村小十七年巨变

  杨启秀在给学生们上课(9月7日摄)。 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见证山乡村小十七年巨变

  杨启秀在给学生们上课(9月7日摄)。 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见证山乡村小十七年巨变

  杨启秀在给学生们准备早餐(9月8日摄)。 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见证山乡村小十七年巨变

  杨启秀在食堂给学生们盛饭(9月8日摄)。 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见证山乡村小十七年巨变

  杨启秀(右一)在给孩子们添菜(9月8日摄)。 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见证山乡村小十七年巨变

  杨启秀带着孩子们在菜园收获南瓜(9月8日摄)。 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见证山乡村小十七年巨变

  哈卜吗村小学的孩子们在学校菜园里劳动(9月7日摄)。 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见证山乡村小十七年巨变

  劳动归来的哈卜吗村小学的孩子们双脚沾满泥土(9月8日摄)。 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见证山乡村小十七年巨变

  哈卜吗村小学四年级学生李亚八抱着收获的南瓜返回校园(9月8日摄)。 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见证山乡村小十七年巨变

  拼版照片:上图为2021年9月8日,杨启秀在督促学生们午休(新华社记者江文耀摄);下图为2003年,哈卜吗村小学的孩子们在宿舍里吃饭(新华社记者秦晴摄)。 新华社发

见证山乡村小十七年巨变

  拼版照片:上图为2021年9月8日,哈卜吗村小学的孩子们从宿舍返回教室(新华社记者江文耀摄)。下图为2003年,哈卜吗村小学的学生们准备上课(新华社记者秦晴摄)。  新华社发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945 字。

转载请注明: 见证山乡村小十七年巨变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