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就开始做准备!开幕式成功背后还有一支气象预报团队

“非常幸运,没有赶上一些高影响天气过程,否则预报难度会数倍增加。”2月4日晚,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结束,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翟亮长舒一口气,心里一颗石头总算落了地。

4日8时30分最后一次天气大会商

为了服务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去年年底,市气象台专门成立了气象服务保障专班团队,10余人团队中有4人为首席预报员。

天气预报工作,需要大量的资料和经验积累。从2019年开始,翟亮就牵头组建了针对开幕式期间的气象条件研究团队,分析开幕式期间的天气气候条件、天气类型,进行分类、细化、研究,做了大量的数据统计和分析工作。去年12月底,他们把研究成果整理成了一本《开闭幕式气象服务预报技术手册》,包括所有的数据研究以及典型的预报案例分析,留下了一笔宝贵的预报“财富”。

翟亮告诉记者,2月初的北京具有明显的冬季天气特点,很可能面临降雪、大风、低能见度的雾霾天气,甚至还有可能出现沙尘天气,以及强冷空气带来的低温天气,这些灾害性的天气都会对冬奥会开幕式活动造成一定影响。所以,预报团队的工作大部分都要针对这些高影响天气做研究分析,希望能总结经验,尽量使得预报结果能更精准。

根据多轮天气预报会商,结论显示,冬奥会开幕式当天,北京白天有三四级偏北风、阵风五级左右,傍晚后风力会逐渐减弱,在开幕式活动期间阵风大约四级,基本不会对烟花燃放造成影响。但由于气温较低,体感温度会保持在冰点以下。“虽然结论有了,但是天气情况复杂多变,预报员们还是一直关注着天气实况发展,实时更新。”翟亮说。

从4日早晨6时开始,预报服务产品的更新频次开始变成每小时,预报员们逐小时提供鸟巢的天气情况,包括平均风、阵风、风向、气温、能见度等气象要素,还有针对所有现场人员的体感温度预报。8时30分,跟中央气象台、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河北省气象台等单位以及气象专家的最后一次天气大会商开启,通过讨论,大家预报意见基本一致,维持头一天的预报结果,但是考虑到白天的大风和低温情况,特别提醒要关注户外建筑物的搭建安全以及风寒效应下的低温影响。

气象信息每10分钟更新一次

4日20时,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盛大开启。当所有人都在观赏开幕式时,翟亮和其他预报员们一刻也不敢放松,一直盯着天气实况,为鸟巢现场提供精确到10分钟更新一次的气象要素信息,随时报告。

同时,翟亮还要不断地通过手机,与在鸟巢现场及不同指挥部的前方首席预报员及工作人员沟通,及时梳理天气情况,随时盯着天气实况,保持警觉。

“大风和气温是我们关注的重点。”翟亮说,对烟花燃放来说,六级风就是一个阈值了,风力太大就会对燃放造成影响,所以要时刻关注风力的变化。温度方面,由于鸟巢现场有很多演职人员,还包括很多小朋友,所以对气温以及体感温度也非常关注。

随着开幕式落幕,气象保障服务也算告一段落,“从实况表现来看,这是一次精准的开幕式天气预报,可以说比较圆满地完成了冬奥会开幕式的气象服务保障任务。”翟亮内心激动无比。

所有天气预报预警信息实现共享

就在预报员们进行鸟巢现场的气象服务保障时,鸟巢外的气象保障也遍布所有赛区、场馆、交通枢纽等地。气象部门为北京冬奥会交通保障指挥调度中心专门研发了气象信息服务接口,接入到交通部门的指挥调度平台。通过气象数据接口系统,可以向交管局提供冬奥三大赛区(北京、延庆、张家口)、19个场馆、16个重要交通枢纽(高铁站、机场、客运枢纽等)和58个重要酒店(国家会议中心大酒店、北京北辰洲际酒店、北京裕龙大酒店等)的气象实况、天气预报和预警信息。

“所有的天气预报预警信息、实况、预报都可以实现共享,每5分钟更新一次实况信息,每1小时提供一次预报。”冬奥北京气象中心城市运行和环境气象服务组副组长闵晶晶说,在涉及冬奥场地沿途高速近30个气象监测站的信息,也实现了信息共享,大约每三五公里就有一个站点,没有站点的像酒店等地,也通过技术处理,获取到点位的气象情况,实现实时推送。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605 字。

转载请注明: 2019年就开始做准备!开幕式成功背后还有一支气象预报团队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