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人物)全国政协委员迟日大:推动更多律师参与国际组织 分享中国智慧
中新网长春3月2日电 题:全国政协委员迟日大:推动更多律师参与国际组织 分享中国智慧
中新社记者 郭佳
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涉外法治建设被提到了新高度。全国政协委员迟日大近日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表示,应大力推动更多中国律师参与国际组织,分享中国智慧,提高中国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迟日大现为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监事长、吉林功承律师事务所主任。过去几年,他的多份提案都得到了落实。今年是他连续第二年关注“中国涉外法治人才队伍建设”问题。
四十多年来,中国律师服务领域从传统的民商事、刑事辩护拓展到金融证券、知识产权保护、涉外法律服务等众多领域。其间,涉外法治人才队伍同步壮大。
“不过,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涉外法治人才都远远与国家对外经贸的发展不相匹配。”迟日大指出,从中国加速国际化进程的角度看,这项工作具有紧迫性和战略性。
作为一名律师,迟日大在日常法律服务中明显感到,近些年涉外案件有增长态势,但由于对国际经贸规则、外语等掌握不熟且缺乏相关经验积累,这类案件已经对律师和地方法官构成一种挑战。
迟日大认为,要应对这一问题,中国要“举贤不避亲”,首先要把一批具备丰富执业经验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涉外律师推向国际舞台,通过他们在国际上的法律实践,来促进国内涉外法律服务业水平。
目前,中国律师在国际商会(ICC)、国际保护知识产权协会(AIPPI)等国际组织及其相关机构中任职的人还比较少。迟日大认为,这是中国涉外法治工作的一大短板。
具体而言,迟日大希望中国将高素质涉外律师纳入到向国际经济、贸易组织推荐人才的工作范围,推动更多中国律师进入到国际经济、贸易组织的专家机构、评审机构、争端解决机构任职。
迟日大认为,中国要敢于抓住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这一重要机遇,推动中国涉外法治队伍中的专家学者、律师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的制定,有效引导国际立法走向,充分利用各种机会扩大涉外法治工作国际交往的“朋友圈”。
何谓“高素质涉外律师”?迟日大认为,他们应该具备国际视野、国家情怀,精通外语、国际法和国际经贸规则,同时还要有应对复杂涉外法律事务的综合能力。
选拔这样一批人需要庞大的国内涉外法治人才队伍作支撑。迟日大建议,中国应探索在中央和地方设立“涉外法治研究中心”,遴选优秀执法人员、法官、检察官、律师、高校教师等担任研究员,研究涉外法治问题,构建涉外法治工作职业共同体。
迟日大建议,中国要推广“法律+外语”双学位教育、中外联合培养法科专业学生等模式,适当延长修业年限或实行弹性修业年限,并加大实践教育的比重等。(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来源:中国新闻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