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王春
□ 本报通讯员 陈怡心
浙江省海盐县拥有我国县域最大的紧固件产品出口基地,也是我国集成吊顶产业源发基地,民营经济是海盐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是海盐检察机关长期以来的履职方向。
海盐县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张震宇向《法治日报》记者介绍,近年来海盐县检察院深入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为民营经济营造公平、正义的法治营商环境,让企业创新创造有信心、企业家经营发展有奔头、员工工作生活有保障。
创新有信心,发展才有动力
海盐共有集成吊顶、墙板等智能家居及配套生产企业1000余家,年销售额近50亿元,国内市场占有率达50%,并拥有多个上市品牌。然而随着品牌影响力的日益扩大,这些品牌逐渐成为制假售假市场的“香饽饽”。“维权速度赶不上侵权速度,企业的创新动力就会被磨灭。”集成吊顶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
如何满足行业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司法需求?海盐县检察院给出的答案是,牵头成立全国首个集成智能家居“知识产权保护检察实践基地”。
依托实践基地,海盐县检察院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对侵犯该行业知识产权犯罪案件,提前介入延伸至行政执法阶段,确保该类案件顺利查处,以回应企业诉求。
2021年初,针对企业多次反映的周边地区同行业存在侵权制假的情况,海盐县检察院联合当地公安机关、市场监管等部门进行了一年多的重点经营,成功捣毁一周边县市大量制假售假品牌集成吊顶的犯罪窝点,有效整顿了市场秩序。
此外,该院还创新服务方式,为企业提供一对一、点对点式的维权法律指导,帮助企业维护自身权益。
2021年4月,在办理陈某等人假冒某品牌吊顶一案中,海盐县检察院全程指导被侵权企业开展民事索赔诉讼,成功获判三倍惩罚性赔偿78万元,有效维护了企业利益。
“检察机关帮助我们打赢适用惩罚性赔偿的知识产权侵权案,提振了我们企业创新发展的信心。”被侵权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
心事放下了,经营才有奔头
涉企“挂案”长期未结,一方面牵动着企业的命脉,成为涉案企业的“心头事”,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另一方面对被害人来说,也直接影响其利益保护诉求。
“疫情本身给民营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此类‘挂案’使民营企业和有关人员长期处于被追诉状态,不加以清理将给企业带来更重的包袱,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海盐县检察院副检察长王嫣红告诉记者。
如何纾解涉案企业“心头事”?海盐县检察院率先推进涉民营企业刑事挂案专项清理,牵头成立专项工作组,充分运用数字化手段进行精准排查,全面起底“挂案”数量。
“我们发现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类案件存在‘挂案’现象较多,由于构罪标准发生变化,部分案件存在遗漏事实可能性需要继续侦查,却由于侦查人员不足、案件疑难等种种原因而被‘挂’起,这就需要我们去分类施策、重点清理。”专项工作组成员柏水英介绍。
针对排查出的涉企“挂案”清单,该院畅通与公安机关的联络和工作对接,形成工作合力。就“挂案”存在的原因展开分析研究,对不达最新构罪标准且查明无遗漏事实的及时撤案;对有重大遗漏事实可能性需要继续查证的,列明取证提纲,明确取证时间和步骤,确保案件进度;对于疑难复杂案件,召开联席会共同商议解决。
截至2022年7月,专项工作组共清理“挂案”26件,真正让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做到轻装上阵。
企业变好了,员工才能更好
“检察官,这短短半年我们企业产值已达2500余万元,比去年翻了一番,员工们也干劲十足。”海盐某高新技术企业主管人员徐某说。
由于徐某曾因涉嫌犯罪被取保候审,该企业的生产经营一度下滑,年产值锐减近百分之三十,员工的奖金及福利也明显减少。
徐某被移送审查起诉后,承办检察官通过走访涉案企业属地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召开职工座谈会、约谈企业法定代表人,了解到该企业是政府招商引进年产值2000万元以上的高新技术“规上企业”,员工普遍反映公司福利待遇不错,但负责人徐某因涉罪心理压力较大,无法自由外出洽谈业务导致经营额锐减。若不经综合评判而将负责人直接起诉,意味着企业运行停滞,不仅在岗员工面临失业困境,上下游供应链也将受到连锁影响。
“如果能给初犯及轻微犯罪的企业多一次整改机会,就可以保护企业的上千名员工及家庭。”王嫣红说。
于是,海盐县检察院牵头对涉案企业开展合规整改,并邀请人大代表、人民监督员参与监督。经过近两个月的合规整改后,工作组引入两家“第三方”专业机构分别进行评估,认定涉案企业已达到合规整改标准。
从源头根治企业发展的顽瘴痼疾后,经过公开听证,检察机关对徐某作出不起诉决定,并进行持续监督和帮扶。现如今,涉案企业各项规章制度得以建立健全,生产经营迅速步入正轨,自被宣布不起诉后半年时间,该涉案企业产值已超过上一年度整年产值,并呈持续增长态势。
《法治日报》2022年10月16日第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