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日,企业被曝光将面临什么

本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青 木 本报特约记者 李 海

针对“3·15”晚会点名的日本汽车品牌英菲尼迪用保密协议掩盖质量问题一事,日本各主流媒体均予以报道。但在德国,汽车制造商宝马在中国4S店被指非法安装人脸识别摄像头一事,意外没被德国多数主流媒体报道。据《环球时报》记者观察,如果类似案例在日本或德国发生,将面临严厉惩罚。

考虑到中国市场的重要性,日本时事通讯社评论称,被曝光有可能影响英菲尼迪在中国市场的销售情况。

在日本,如果发生类似的假冒伪劣商品事件,往往会遭到严厉惩罚,甚至还有可能导致企业破产。日本的《商标法》《民法》《刑法》等法律中,均有打击造假售假相关行为的条款。除了法律严惩,日本社会对于造假、假冒商品容忍度很低,企业造假一旦被发现,立刻会招来媒体大量报道。这将直接导致造假企业失去行业和消费者的信任,遭受巨大的损失甚至倒闭。比如,曾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安全气囊制造商日本高田公司,因被曝光使用存在安全隐患的气囊,不仅使丰田、本田等日系汽车品牌被迫召回数千万辆汽车,还让宝马、奔驰等非日系汽车品牌“蒙难”。尽管高田公司已于2017年申请破产,但问题气囊召回工作远未结束。

德国和欧盟对消费者的隐私也非常重视,欧盟于2018年通过并实施《通用数据保护条例》。现在,用户一打开企业的网站,网站就会跳出警告,询问用户是否同意网站收集用户数据等。对于违法企业,将处以全球营业额2%-4%的罚款。2019年1月,法国国家信息与自由委员会对美国谷歌处以5000万欧元的罚款,原因是违反了《通用数据保护条例》。

对于其他侵害消费者的行为,德国也通过法律对企业进行严惩。比如,著名的大众汽车尾气排放造假丑闻。2018年,德国发布一项新法律草案,允许消费者组织代表消费者提起诉讼。之后,大众汽车就“排放门”集体诉讼与德国消费者组织VZBV达成一项协议,同意支付8.3亿欧元进行赔偿。▲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783 字。

转载请注明: 在德日,企业被曝光将面临什么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