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全天候科技(ID:iawtmt),作者:潘涛,编辑:罗丽娟,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在行业停产、成本上涨、供应紧张、市场低迷的当下,特斯拉仍然高歌猛进——Q1的营收、盈利能力双双大增,多项数据好于市场预期。在2022年,没有新品发布的特斯拉把重点转向产能。最终特斯拉能否完成产能大考?又能否凭此应对来自国内新势力和传统车企巨头的挑战?
北京时间4月21日,特斯拉发布了2022年Q1财报。从收入、汽车交付量以及营业利润率等多项指标来看,特斯拉似乎都度过了一个创纪录的季度。
在财报发布的前两天,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刚刚实现复工复产——在此之前,该工厂已经停产三周左右。
特斯拉CEO马斯克为此点赞称,“感谢Tesla team,尤其中国团队和上海超级工厂,面对疫情等严峻的挑战,依旧产出高质量产品,工厂已经复工开始生产。”
但他也在财报电话会议上提到,由于停产的关系,Q2的量产数量将会和Q1差不多,但是Q3将会高很多,“现在看, 大概率今年能实现150万产量”。
在自主电芯生产、原材料采购以及供应商多元化方面,特斯拉也都投入了大量精力。尤其是备受关注的4680电池。“如果一切按照计划进行,Q3-Q4可能大规模量产4680电池。”特斯拉表示。
据特斯拉官方数据显示,搭载该电池后整车的续航里程可提升16%,而且还能降低14%的成本。
对于特斯拉来说,没有新车发布的2022年,扩大产能才是决策核心。
过去两个月,特斯拉位于柏林以及德州的超级工厂已经先后启动了交付。曾经备受产能爬坡煎熬的特斯拉,如今正在把产能转变成自己攻城略地的武器。
“我们期望的是(产量)2000万每年,所以基本上我们才实现了5%,还有很大增长空间。”马斯克说。
1 卖车“钞能力”特斯拉的财务表现,足够让所有新造车羡慕。
2022年Q1,特斯拉总收入达187.56亿美元,同比大增81%。特斯拉表示收入增长是得益于汽车交付量增加、平均销售价格上涨以及其他业务的增长。
交付量方面,今年Q1特斯拉共交付310048辆汽车,其中Model 3 和Model Y共交付295324辆,Model X和Model S共交付14724辆。单是Q1,就比“蔚小理”2021年加一块的交付量总和还多。
汽车交付量 来源:特斯拉
值得一提的是,特斯拉的全球平均库存周期同比下降63%,只有3天。转运效率、抢手程度可见一斑。
过去的一年,为了缓解用户的补能焦虑、刺激销量,造车新势力都不遗余力地布局线下充电设施。
特斯拉也不例外,截至目前,在中国大陆其已经建设开放超过1100座超级充电站、8500个超级充电桩,以及700余座目的地充电站和1800余个目的地充电桩,覆盖370个以上城市、地区。
在诸多新势力还深陷亏损的情况下,特斯拉的赚钱能力更为凸显。
财报显示,今年Q1特斯拉GAAP营业利润增长至36亿美元,营业利润率为19.2%,此利润水平是在发生了2018年CEO股权激励4800万美元的情况下实现的。汽车交付量增加、平均销售价格上涨,以及在通胀压力下控制单车成本等,使得特斯拉营业利润大幅增长。
Q1,特斯拉GAAP净利润为33亿美元,非GAAP净利润(未计股份支付费用)为37亿美元,除汽车及能源产品融资外的总债务降至1亿美元以下。
这已经是特斯拉连续11个季度实现盈利。
汽车毛利率是衡量一家车企是否成熟的关键因素。去年Q4,特斯拉汽车毛利率攀上30.6%已震惊行业,今年Q1,该数据再提高达到了32.9%。如果按照单车30万元的售价计算, 特斯拉每卖出一辆车,整车毛利润就接近10万元。
来源:特斯拉Q1财报
相比之下,“蔚小理”的毛利率都还相去甚远,即便是汽车毛利率最高的理想,其2021年的数据也仅为20.6%。2022年,提升整车毛利率,或是“蔚小理”追赶特斯拉的关键之战。
新品方面,2022年的特斯拉稍微显得有些乏善可陈,今年将不会新车发布,但马斯克还是透露了研发的一些情况。
“我们还在研发新车,即专用Robotaxi车型,高度为自动驾驶优化的车型,将没有方向盘,没有踏板,还有很多令人兴奋的创新技术;但是核心是为“每公里花销成本”全方位优化,实现最低成本。”马斯克透露,该车型预计在2024年实现量产,对特斯拉的财务增长至关重要。
2 产能比产品更重要2022年是新能源汽车的产品大年,“蔚小理”都有新品上市,小鹏的G9、理想的L9,蔚来除了交付ET7、ET5,包括ES7在内今年将有三款新车型陆续启动交付。
在国内,电动车市场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成熟起来。
根据乘联会数据,2021年全年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为14.8%,其中12月的渗透率更是一度达到22.6%,较2020年全年5.8%的渗透率大幅提升。
面对如此火爆的市场,保持一定的频率推陈出新,是车企刺激销量的常见手段。不过,2022年特斯拉的节奏似乎不太一样。
马斯克在2021年Q4的财报电话会议上就明确表示,特斯拉2022年将不会向市场推出任何新车。
蔚小理”拉开军备竞赛的同时,特斯拉为何摁下了暂停键?
“我们面临的问题不是需求有限,而是产能有限。”马斯克如此回应。
2020年1月7日,特斯拉上海工厂生产的国产Model 3首次交付,马斯克在台上的一段尬舞让人印象深刻。
今年3月,马斯克又一次情不自禁翩翩起舞,不过这一次是在德国柏林,为庆祝该工厂成功交付第一辆Model Y。交付仪式结束后,马斯克还特地发了一条德语推特:Danke Deutschland(谢谢德国)!
柏林超级工厂第一辆Model Y交付 来源:特斯拉
紧随柏林工厂,4月,特斯拉位于美国德克萨斯的超级工厂也正式投产。这意味着特斯拉在全球已经拥有了6座超级工厂,产能布局横跨北美、亚洲、欧洲三大洲。
按照特斯拉的规划,位于加州、上海、柏林以及德州的工厂将主要负责整车制造,内华达、纽约工厂则负责生产电池组、充电桩和太阳能屋顶。
产能方面,柏林和德州工厂年产能均为50万辆,主要生产生产Model Y;加州工厂为60万辆,Model X和Model S为10万辆,Model Y和Model 3为50万辆;上海工厂去年的产能为50万辆左右,目前该工厂正在进行扩产,目标提升至110万辆。
以此计算,特斯拉的最大产能将达到270万辆,但考虑到产能爬坡以及一些不确定因素,实际产能将小于这个数字。
特斯拉此前曾表示,柏林工厂最终将雇用超过12000名员工,目前仍有数百个工程师、操作员和管理人员等岗位存在空缺,等待填补。
马斯克在此次财报的电话会议中透露了产能相关数据,他表示特斯拉应该能在2022年生产150万辆汽车。
事实上,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特斯拉就已经经历了一次“产能”大跃迁。2021年全年,特斯拉共交付936222 辆汽车,接近百万辆级别,较2020年499647辆的成绩增长近9成。
今年年初特斯拉曾表示,在未来的数年内,预计车辆交付量的年平均增长率将达到50%。照此计算,2022年特斯拉的产能需求将在140万辆左右。
如今6座超级工厂在手,特斯拉的生产能力已经不容小觑。
3 四面迎战2021年,特斯拉创下了一个记录,成为全球第一家市值达万亿美元的汽车公司。中国市场的庞大需求功不可没。
但在高歌猛进的同时,特斯拉仍面临竞争和挑战。
在国内,2021年,新势力“蔚小理”也交出了一份堪称喜人的成绩单,全年交付量纷纷逼近10万辆,小鹏更是只有一步之遥,全年交付98155辆,同比增长3.6倍。
其中,在产能方面,去年10月蔚来就对江淮合肥工厂的生产线启动了改造,改造完成后,其产能通过增加班次可以提升至30万辆。还在建造当中的第二工厂合肥新桥智能汽车产业园区,预计今年第三季度投产。
目前,“蔚小理”都已经成功登陆资本市场,手里现金充足,开始通过有节奏地发布新品填补短板。
小鹏、理想继续做深高端化,提升品牌影响力。例如,将在今年下半年启动交付的小鹏G9、理想L9都定位于高端SUV,其中理想L9的起售价更是高达45万元。
蔚来则在延续豪华策略的同时,在价格上适度下探,去年年底发布的ET5,如果采用电池租赁方案,补贴前售价仅为25.8万元。这对于曾经销售均价43万元以上的蔚来来说,已经迈出了一大步。这款产品预计在今年9月启动交付。
在“蔚小理”身后还有哪吒、零跑等新势力品牌,以及加速转型的传统车企。
尤其是比亚迪,其在4月3日宣布,根据战略发展需要,自2022年3月起已停止燃油汽车的整车生产,未来,在汽车板块将专注于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业务。
比亚迪由此成为全球首个正式宣布停产燃油汽车的车企。
日益热闹的新能源赛道给市场带来了更多新产品,对消费者而言选择越来越多;但对车企则意味着过往相对宽松的竞争格局将变得拥挤起来。
特斯拉能否经受住本土新势力的冲击还未知,而在这之外,还有来自传统巨头们的虎视眈眈。
在欧洲,特斯拉柏林工厂以东约100英里处,正是德国汽车巨头大众汽车总部的所在地。
根据eu-evs数据,2021年大众在欧洲11国电动车销量榜单中排名第一,共销售124,389辆,市占率达14.6%,高于特斯拉,后者市占率为13.6%,排名第二。今年Q1,大众势头依然凶猛,财报显示其纯电动汽车交付量增长65%至9.9万辆。
在燃油车时代,大众汽车呼风唤雨,如今在向新能源转型的过程中,大众也已经提速。2022年3月,大众集团监事会刚刚通过了一项决议,拟投资20亿美元打造“Trinity”项目,其生产效率将和特斯拉比肩。
在美国市场,特斯拉一直是聚光灯下的绝对主角,但去年以来,随着两家新锐势力Rivian、Lucid成功上市,电动车市场开始有了更多的悬念。目前,两家公司都已经启动了交付,并在加速扩建产能。
抛开这些竞争,汽车行业还面临一些不确定因素,比如新冠疫情、电池供应等因素,都将拖累汽车生产。
4月14日,何小鹏发微博称,“如果上海和周边的供应链企业还无法找到动态复工复产的方式,五月份可能中国所有的整车厂都要停工停产了。”随后,华为消费者业务 CEO、智能汽车 BU CEO 余承东也在朋友圈发文称,如果上海不能复工复产,5 月之后所有科技 / 工业产业涉及上海供应链的,都会全面停产,尤其汽车产业。
特斯拉上海工厂曾在3月16、17日停产两天,此后又从3月28日继续停产,4月19日才正式复工复产。
另外,和芯片一样,电池的问题已经成为电车行业顽疾,不仅价格受到上游原材料冲击,其产能也非常紧俏。为了保证供应,今年以来,小鹏、蔚来都传出了拓展新供应商的消息。在Q1的电话会议上,特斯拉也表示,“我们电池还有一些库存,支撑我们完成2022年销量目标”。
至于4680电池的量产,将更多影响特斯拉未来的生产目标。
4月投产的德州超级工厂,目前已经交付了首批装有4680自研电芯、一体式压铸前车身和结构性电池的汽车,柏林工厂也将在未来采用4680电芯的结构性电池包和2170电芯的非结构性电池包生产Model Y。
新技术的应用,究竟是噱头,还是特斯拉的下一个里程碑?答案很快揭晓。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