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现在的农村,很多人的脑海中马上会浮现这样一个场景,一个小村子里,没剩下多少人,伴随着袅袅炊烟,几个老人端着饭碗在喂小孩子吃饭,整个村子清一色都是这种“老带小”的模式,至于说身处中间的年轻人,则一年难见其身影。其实大家有这样的印象也正常,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里,农民的身份悄悄地发生了转变,农村70后、80后和90后先后都成为了农民工。对农村的一个普通家庭来说,农民工身上肩负着赚钱养家的使命,所以腾不出来照顾自己生的娃,只能选择交给生自己的长辈去代为照看,这就是“老带小”的由来。
长久以来,大家对农村这种“老带小”的生活形式好像也早已习以为常,农村的小夫妻负责生,家里的老人负责养好像成了农村普通家庭的默认分工,不过到了最近这几年,这种形式开始出现了比较大的反转,“老带小”的模式正在坍塌,越来越多的农民不再像以前那样心甘情愿的待在村子里带孙了。尤其是农村70后的第一批人有了孙子后,他们当中的更多人都明确表态“谁生的谁带,谁生的谁教育”。农村一直有“隔代亲”的说法,很多农村80和90后都是爷爷辈的人带大的,为什么现在农村“老带小”反转了呢?
我觉得农民之所以会拒绝带孙,无外乎以下2点原因:
第一、自己浑身是毛病,强忍着去帮带孙,还总被嫌弃观念不行
在农村的家庭当中,只要是老人帮着带孙的,我敢说几乎没有不因为各种生活小事吵嘴的,有些农村的媳妇嘴上说话还很不注意,打着“脾气直”的口号,口无遮拦,什么都说。要知道,农村很多老人本身的身体状况就不算很好,浑身小毛病不断,平时可能看着没什么事儿,但是经不起带娃的折腾。可他们为了减轻子女的压力,大都咬着牙去帮忙带娃,但总被儿媳妇给嫌弃。有时候因为多给小孩穿了件衣服,就被儿媳妇不依不饶的抱怨半天,与其这样,倒不如功成身退,管好自己。
第二、花了钱,耗了精力,换不来理解和心疼
很多人说农民在村里带娃不需要花什么钱,这话纯属胡扯,现在的农村可不像以前了,虽然比不上城市,但是就算是老人带娃,该给小孩买的东西,老人也很舍得买,所以花钱这一块,不用怀疑,很多农民自己花1块钱不舍得,给孙子花100都不犹豫。除了花钱,精力消耗也不是一般的大,准时接送,按点送饭,天冷天热,学习成绩等都是他们要操心的,通常带孙子像是上下班一样,严格卡点。即便如此,很多时候还是换不到理解和心疼,有时候累得扛不住了,儿子儿媳也不会说一句暖心的话,这最让人失望。
对于农村的年轻人来说,以前孩子出生后,从几个月开始就丢在老家,自己出去打工,过起了二人世界,虽然说日子也有苦有甜,不容易,但日子还算自由,因为别的不说,起码不用担心孩子的爷爷奶奶会对孩子不好。可如今他们拒绝帮带孩子之后,一切的压力都压到了农村小夫妻身上,这让他们本就不宽裕的手头更紧迫了,因为要想带孩子,就必须有1个人辞去工作,全职照看,这就意味着家庭收入的来源就减掉了一小半。
除此之外,农村的小年轻现在大都缺乏耐心,说白了你让他们花钱给孩子买衣服玩具之类的,他们可能一点都不犹豫,但是要真把孩子送给他们带,他们会格外的“反感”,因为平时工作压力已经够大了,偶尔有点休息时间,最想干的就是睡懒觉,追剧,抱着手机玩一玩自己喜爱的游戏,这也算是他们排解压力的一种形式,但孩子来的话,一大早就要考虑带着孩子去哪里玩儿,就彻底失去了自己的自由支配时间,这一点让农村的年轻人们格外崩溃,他们始终想不通,为什么老人就不远帮着带孩子呢?
我说句公道话,现在农村每个年龄段的人都有自己的压力,比如说老人一天天变老,未来怎么养老的事情还没着落,心里没底儿,年轻人经济压力大,每天精神都紧绷着,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几乎快扛不住,这些固然是事实,但话说回来,毕竟是一家人,彼此还是要站在对方的立场去考量。老人该理解年轻人的现状,能帮忙的话,还是该身出援助之手,尽量帮忙,年轻人也要懂得回馈和感恩,毕竟农民靠这种地,养大自己真的不容易,所以再有什么不带娃就不给养老的话,说了真的不合适,你觉得呢?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呢?欢迎留言,分享,评论,让更多的农民都能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