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精读君陪伴你终身成长的第2347天
1
最近,看了一档真人秀节目《富豪谷底求翻身》,颇有感慨。
参与节目的是一个白手起家,却身价百亿的富翁葛伦。
节目的设定是这样的,参与者不能使用自己的人脉、资源、真实姓名,需要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在90天内创办一个估值在1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
而参与者可使用的资源只有:100美元的现金、一部没有联络人的手机,以及一辆旧皮卡。
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大多数穷人会选择先解决生计,再谈未来。
但葛伦并没有这么做。
节目开始,当亿万富翁变成穷人,葛伦却并没有急急忙忙地开始动手谋生,相反的,他认真地思考了一番。
他用手机了解了下这个陌生城市的消费水平,并计算了维持自己生计所需要的费用。
经过推算,他给自己定好了第一阶段的目标,也就是努力在一周内赚到90天的生活开支。
葛伦说:“每花一分钟的心力在营生,就等于少一分钟时间经营事业”。
他的目标很明确,只有用最少的时间脱贫,才能用最多的时间致富。
紧接着,他规划了自己下一步的行动计划:先发布求职信,再捡些破烂维持生活。
因为急于捡破烂,只会拖延求职的时间。
节目中还有一个细节,尽管是捡破烂这种行为,葛伦也有一番思量。
在他的观察中,这个城市有许多废弃的工厂,于是他就下定目标,寻找跟废弃工厂相关的求购物件,例如轮胎、栅栏等等,这样就能够保证他有一定的收入。
看到这,真的不禁感慨,富人和穷人的思维,差距太大了。
相比于穷人日复一日疲于为生计奔波,这个只有100美元的富翁诠释了什么才是“富人思维”。
2
听邻居陈阿姨讲过她一个远房亲戚的真人真事。
陈阿姨有个远房表侄女,女孩在县城读书时,成绩总是班里第一。
女孩家境并不宽裕,但父母看女孩肯读书又有天赋,就花光全家积蓄供女孩上大学。
女孩成绩很好,高考那年,她顺利考上了二线城市的一所有名学府。
聪明的女孩入学不久,就发现了许多赚钱的机会。
起初,她只是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内发发传单、送送餐。
当尝到了赚钱的快乐,女孩就为自己安排了更多的工作,甚至接了不少校外的家教工作。
为了应付这些工作,女孩开始渐渐荒废学业,她敷衍作业、逃课,还常常到夜晚才回到学校。
时间很快,几年下来,女孩如愿地攒到了一笔钱。她以为这一笔钱,是她生活慢慢好转的开始。
只是她不知道的是,那些所荒废的学业,才是她这辈子最大的痛。
毕业后,女孩面试处处碰壁。
因为成绩平庸、专业不突出,最终她只能找到一些低技能的工作,薪资比同学少了许多。
陈阿姨说,女孩毕业后没多久就后悔了。
其实,女孩所陷入的就是“穷人思维”。
经济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做稀缺。
当稀缺俘获我们的注意力时,就会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
稀缺的破坏力在于,稀缺不成比例地占据了我们的心智带宽,导致我们认知带宽变窄。
一般来说,我们对什么感到稀缺,就会更关注什么。
这也就是为什么,穷人会越来越穷的重要原因。
3
说到底,穷人之所以穷,不是他们不努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带宽不足。
忙于生计,占据了穷人的大多数的带宽,以至于他们没有精力去关注长远来说对他们很重要的东西。
所以,让一个人摆脱稀缺思维的关键,就在于如何有效利用带宽。
管理学家柯维提出一个概念:紧急重要矩阵。
这个矩阵可归纳为4类事件:
A类:代表重要且紧急的事情,比如你的各学科的期末考试内容复习,你明天要交的报告等。
B类:代表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比如:学习一门外语,提升自己的人际关系等。
C类:代表不重要但紧急的事情。比如:突然接到电话,出现紧急情况等。
D类:代表不重要不紧急的事情。比如:毫无目的地刷微信、微博、新闻App。
有效利用带宽,我们需要做到以下两点:
①为B类事件留足时间
穷人们最容易忽视的就是重要但不紧急的事件。
例如,他们不重视健康,不关心投资,甚至不在意孩子的教育。
对他们而言,过好当下,才是他们唯一在乎的事。
然而,没有远见的瞎忙,最终只会让他们越来越穷。
②尽量减少C类和D类事件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我们是怎样一步步地走向平庸的?
最高赞的答案是这样的:
因为我们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维持上:一日三餐,交水电费,房租,去超市采购食物,不知不觉,下班时间就没有了;再不知不觉,双休日就也没有了。
其实,生活中许多琐碎的事都属于C类事件。
当一个人的时间都被琐碎的C类事件,甚至无用的D类事件所占据,他就难有时间完成B类事件,最终便只能得过且过、庸庸碌碌。
4
《富爸爸穷爸爸之不公平的优势》中讲过这么一个故事:
非洲和亚洲的土著猎人为了捕捉猴子,发明了一套沿用了数千年的方法:
他们先是找个洞口与猴爪大小相似的树洞,然后往里面放入猴子喜欢的水果、坚果等食物。
当猴子经过这个洞口,发现了里面的食物,就会把爪子伸进去抓。
因为抓满了食物,猴子的爪子就会被卡在洞口。
大多情况下,猴子都不会松手,而是选择用力地拽。这样等到猎人回来,他们就能够不费吹灰之力捉住猴子。
事实上,这只猴子像极了许多为生计疲于奔命的穷人。
其实,资源稀缺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稀缺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