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不时跟女儿玩一个过家家的游戏,就是由她来扮演妈妈,我来扮演她的女儿。
每次刚开始,她都兴致勃勃,一会儿要用玩具炊具给我做饭,一会儿要洗衣服。俨然贤妻良母。
而我则比她舒服多了,我窝在沙发里追剧,啥也不用干。直到她喊我吃饭:“宝宝吃饭啦。”我只应了一下,但眼睛没有离开电视机。
女儿忽然翻了脸:“快点过来,饭要凉了!”我知道她在模仿我平时的样子。
这是我最喜欢的游戏,因为每当玩这个时,我可以心安理得地躺着,啥也不干。毕竟繁重的工作和家务让我非常累,在这个游戏中,我就像获得了一个课间休息,只需要当一个宝宝,不用做家务,不用想东想西。
当代社会做一个拖家带口的成年人压力真是太大了,如果可以的话,我想一直做个孩子。因为小朋友需要考虑的问题要简单很多。
但女儿并不喜欢这个游戏。一开始她很有兴致,坚持不了多久她就会发现,当“妈妈”怎么一直在干活呢,一点也不好。然后开始发脾气要求结束游戏,换回我们的身份。
每当这时我都觉得又好笑又欣慰:知道当妈妈的不容易了吧。
这个游戏的意义就是让孩子知道为人父母的不易。
同时,从孩子扮演父母的行为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自己平时的不足。因为孩子扮演父母时,肯定是在模仿我们平时的举动,有些我们自己身在其中看不到的事,在孩子的扮演中就能清楚看到。
说实话,当女儿大喊大叫着让我去吃饭时,我愣住了:原来我平时这么凶这么没耐心啊。
这让我对我平时的态度产生了反思。
女儿演的我还算好的,有时候在工作和生活上遇到烦心事,这种时候女儿叫我做这做那,让我帮她什么忙时,会引出我的暴脾气,伤及无辜。
刚才女儿吼我那一下已经惊到我了,平时我发脾气的样子,只会比这个更过分。小小的女儿平时面对我的不耐烦和火气,心里该是多么伤心呀。
如果不是这个游戏,我根本看不到这样的我。
与此同时,这个游戏还能看出孩子和父母的很多心理。
可以看到,虽然是在游戏里,但女儿当上“妈妈”首先主要做的,就是照顾“宝宝”,虽然一部分应该是出于对妈妈平时行为的模仿,但另一方面,应当是出于对妈妈的感情。
毕竟血肉相连,孩子对父母的爱有一部分是与生俱来的,是动物的本能,比如有一句话叫做“儿不嫌母丑”,并且孩子对父母的爱是非常纯粹的。
在一个和谐的家庭中,孩子对父母肯定是有依恋之情的。有可能在他们还小的时候,并不懂“感激”之类的心情,但是父母平时对孩子的陪伴和照顾,孩子是看在眼里的,就会本能地爱着父母、依赖着父母。
于是在游戏里,我变为需要被照顾的角色时,女儿毫不犹豫地承担起了责任。
玩这个游戏,一开始往往是女儿提出来的。每当她烦了我的唠叨和教训,她就会很想当一会儿妈妈。
在孩子看来,当爸爸妈妈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自己做主,甚至可以替孩子做主。
因为孩子平时最大的烦恼就是自己做不了主。如果在家里自己能说了算的话,想玩多久游戏就可以玩多久,想几点钟睡觉就可以几点睡,想吃多少零食就可以吃多少,多么痛快。
可惜不行。一个家庭里的大事小事,往往要么是爸爸决定,要么是妈妈拍板,或者爸爸妈妈商量着来,几乎不会轮到年幼的孩子说话。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说法是很有道理的,甚至家庭中也是。
很多夫妻,要么女强男弱,要么男强女弱,这种强弱往往取决于双方的收入或者原生家庭地位,简单来说就是谁钱多谁的家庭地位高。这是非常现实而普遍的现状。
那么孩子呢,年幼的孩子是没有收入的,在家庭中当然没有话语权。
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孩子都要受父母的摆布和干预。
这有什么办法呢,谁叫他是孩子,谁叫我们是父母。
孩子没有能力当家作主,但他们非常渴望能跟成年人,能跟父母一样,想做啥就做什么,不用受唠叨,不用被要求。
在游戏过程中,孩子能学会换位思考。
看到自己平时懒惰、拖拉,或者淘气的样子,当他们扮演父母时,他们自己也忍不住头大。
这样他们就会知道,平时每当自己淘气的时候,父母们的心情是怎样的,父母为什么生气。
孩子在扮演过程中,繁重的工作和家务已经够讨厌了,这时候还要面对不听话的“熊孩子”岂不是更加闹心。这样他就能知道,要稍微体贴一下父母。
孩子能站在父母的立场看,就能知道父母平时的不容易,知道父母有时候有脾气也是正常的,就可以对彼此都更宽容一些。
缓解跟孩子的关系
在这这种角色互换的游戏中,在跟孩子的互动中,双方都能从对方的角度,看到平时的自己的是怎样的。在换位思考中增进了对彼此的理解。
看到女儿模仿我生气的样子,我对自己进行了反思。当女儿调皮,或者我本身有烦心事的时候,很难克制住自己,很难不把情绪在女儿面前表现出来。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之处。
同时,女儿在模仿过程中也大概知道了我有时心情不好,没耐心的原因。当她体验当“妈妈”时,所作的反应是跟我差不多的。
这也让我知道,偶尔发脾气是人之常情,不用过度自责。但既然知道了自己做的不好的行为,知道这样会给孩子带来伤害,就应当及时改进,并且修复跟孩子的关系。
在游戏之后,父母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可以用真诚的、轻松的方式跟孩子道歉,并且用游戏过程中自己和孩子的行为举例,解释自己平时发火是为什么。孩子在亲身体验和换位思考后,应该能更容易地明白父母的解释。
除了解释,父母还应该明确地向孩子表达自己的爱意。
理解和爱,是缓解跟孩子关系的两大重要武器。
父母模仿孩子,展示对对方的需要
在游戏过程中,父母一方面是在模仿孩子的行为,一方面也是在解放自己。
哪个大人想当大人呢,在承受了生活的重担,在受了繁重工作的蹂躏之后,满脑子不得不想着赚钱养家和照顾老小的成年人,谁,不想回到无忧无虑的童年。哪怕一会儿也好,很想把心中的压力卸下。
在扮演孩子时,父母可以放松一下,并且展示对孩子照顾自己的需求。
让孩子知道,父母不是无所不能的,父母不是一直坚强的,父母也有需要休息,需要依靠一下你的时候呀。
因为孩子迟早是要长大的,父母依靠孩子,也是迟早的事。
我在跟自己的父母相处的过程中,越来越觉得,随着父母的老去,我们的关系互换了。
妈妈要网购需要我教,爸爸手机坏了要让我修。我时常觉得自己多照顾了两个老孩子,肩膀上的压力更大了。
现在是我跟女儿玩游戏,我依赖她,未来总有一天我会真的依赖她。
父母跟孩子应该是平等的,换位思考可以帮助我们互相理解,互相尊重。
所以,在带孩子实在累了的时候,不妨跟孩子来一场这样的角色扮演游戏。不仅是游戏,也当是未来,我们的角色真正互换的预演吧。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