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服了如此辽阔的疆域,罗马军团的战斗力体现在许多方面,其中装备就是军团战斗力最为直观的一个印证。帝国时期的罗马军团,在武器上,为当时西方世界之翘楚。
罗马帝国的军事体系
在介绍罗马军团的武器之前,要先对罗马帝国的各种部队进行一个总览性的介绍。须知,军团只是帝国军事力量的一部分,其人数不到军队总人数的一半,所以罗马帝国的征服战争,并不是只是由军团唱独角戏的。
罗马帝国的军队,总共分为三部分,军团、辅助军与罗马城部队,其中,军团和辅助军占据帝国40万军力的35万以上,而罗马城部队只有1万多人。
【作为帝国军队的中坚,军团往往冲在战线的最前方。】
辅助军部队数量基本与军团人数持平,而且兵种更加多样化,有重步兵辅助部队(如巴塔维辅助部队),轻步兵辅助部队(如罗德岛投石手、叙拉古弓箭手部队),重骑兵辅助部队(如亚美尼亚重装骑兵部队、高卢骑兵部队),轻骑兵辅助部队(如努米底亚标枪骑兵部队),而且各个独立的辅助部队编制都不相同,有的辅助部队只有三四百人,而有的辅助部队则可能上千人。
虽然到了帝国中期,辅助部队的编制越来越固定,但其中区别依旧不小。而且,仍旧如同最开始的时候,很多辅助部队由各自的部落领袖或者军事首领指挥,像高卢骑兵部队的指挥是高卢人,日耳曼步兵部队的指挥是日耳曼人。这些辅助部队的任务,就是补全帝国的军事体系。若是只有军团的话,罗马帝国的军队便会在远程火力、骑兵力量上处于跛脚的状态。
【辅助部队是罗马军团最好的战斗伙伴,他们能很好地补足军团其他功能的缺失。】
接着是罗马城部队。将其称为罗马城部队并非是因为在罗马帝国中有这么一支单独编制的部队,而是因为有两支为数不少的部队都驻扎在罗马城及其郊区。所以许多人为方便归类,便将其统称为罗马城部队。罗马城部队主要有两支,一支是禁卫军军团,另外一支则是罗马城市卫队。
禁卫军军团是驻扎在罗马城城外郊区,可供罗马皇帝随时调动的一支精锐力量。其人数在屋大维时期有4500~6000人,而四帝之乱时期在维特里乌斯麾下时有12800人,到了维斯帕先时期又有7200人,五贤帝时期则是8000人。这支部队拥有全帝国最高的薪水,最精良的装备,最好的仕途。其战斗力也并没有弱到哪里去,能和多瑙河战区常年征战的军团拼得不分上下,后来在图拉真麾下还多次参与对外族的征伐。
罗马城市卫队则是驻扎在罗马城内,负责罗马城治安、消防等公众安全问题的军队。卫队人数大约有四五千人,地位并不突出,很少在军事上有所作为,但他们曾经也抵挡过反叛的禁卫军,并不落下风。
最后,也是最重点的,便是罗马帝国的核心主体军事力量,军团。军团是罗马帝国最重要的军事力量,常年奋战在对外征服、抵御外族的最前线。整个帝国所拥有的军团,大致在30个上下,不同时期的军团数量都不一样,但都在30这个数左右,如奥古斯都统治时期的28个军团与马克·奥略留时期的32个军团。一个军团总共有5280名军团士兵,而每个军团士兵拥有的武器有佩剑格拉迪乌斯(gladius)、匕首皮吉欧(pugio)、标枪皮鲁姆(pilum)、多拉布拉(dolabra)这四样,而这四样武器,就是罗马帝国对外作战中,最重要的几样武器。
标枪"皮鲁姆"
罗马军团的武器,最具有标志性的并非是士兵们那把那锋利的剑,而是几乎是历史上独一家的皮鲁姆(pilum)标枪。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皮鲁姆标枪与历史上其他绝大多数军队使用的标枪都有所不同。通常来说,在古代,士兵们所使用的标枪就是一根较短的长矛,长度在一米到两米之间,其结构就是一根杆子再加上一个矛头。但皮鲁姆不一样,相比于历史上的其他标枪,皮鲁姆标枪在枪身中部,往往还多了一个部件,根据这个部件的不同,皮鲁姆又分为两个不同的种类,一个是扁平插销皮鲁姆,另一个则是套杆皮鲁姆。
【扁平插销皮鲁姆结构图】
扁平插销皮鲁姆,是至少从公元前两百年就开始使用的一种款式,一直是罗马军队最常用的一种标枪款式。一般来说,皮鲁姆的总长有两米,其中铁制的标枪头有40~90厘米长,其枪尖是呈双边倒钩的倒三角状,连接枪尖和标枪杆的则是一根细细的铁杆。扁平插销皮鲁姆,在连接枪杆的地方,是一个扁平的带孔插板,插在枪杆的塔形带孔插座上,插板和插座的孔会对齐,好钉上用于固定的铁钉,在公元一世纪以前,扁平插销皮鲁姆只会在标枪木杆和矛头长度上有不同,但到了公元一世纪后期,在标枪插座的下方,还多了一个铅球。
【上方的是套杆皮鲁姆的标枪头,下面的则是扁平插销皮鲁姆的标枪头】
套杆皮鲁姆,是到公元二世纪晚期才发明的以扁平插销皮鲁姆为基础的升级版皮鲁姆,它连接标枪头与标枪杆的部分不再是插销,而是一个圆锥形的套杆,在这个套杆下方,往往也有着一个铅球。
这种标枪的诞生与古代地中海的军事传统息息相关。在古代地中海,士兵上场作战,往往都会带上一个盾牌,无论是日耳曼人、凯尔特人、帕提亚人还是罗马人本身,都会带上盾牌进行战斗,除非是一些无法使用盾牌的兵种,如弓箭手或者投石兵。这些地中海战士,一手持盾一手持剑或矛,进可攻退可守,十分难缠,一旦他们失去了盾牌,就会更容易被敌手的刀剑所杀伤。
【皮鲁姆也能当做长矛使用。】
皮鲁姆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应运而生的。标枪作为一种投掷武器,能轻而易举地穿透盾牌,甚至是敌人的铁甲。但是一般的标枪,在戳穿对手的盾牌或者根本没命中目标时,往往会被他们从盾牌上拔下来或者从地上捡起来再丢回去。
反观皮鲁姆,由于它的重心集中在枪身中部(特别是加了铅球之后),而且它的枪头十分的细,中部又比枪头大得多,所以它在钉到盾牌上之后,枪头会直接弯曲,致使整支标枪无法使用,也无法从盾牌上拔下来,这就使得敌人既无法重新利用标枪,也无法继续使用盾牌(因为皮鲁姆的标枪杆会拖在地上,导致盾牌非常难使用),只能拿着武器迎头面对蓄势待发的军团士兵,使自己处于劣势。即便皮鲁姆没有击中盾牌,而是命中地面,它的矛头也会发生弯曲,从而使得敌方无法将其投掷回来杀伤军团士兵。
【军团一旦掷出标枪,蛮族嚣张的气焰往往会为之一顿】
除了用于投掷外,皮鲁姆其实也可以当做长矛来近身戳刺。罗马军团在东方面对帕提亚的骑兵部队时,由于需要比较长的武器,皮鲁姆往往就成为他们用于对抗马上敌人的武器。只不过由于矛头不够硬,容易弯曲,所以在使用上还是不如其他的长矛。
皮鲁姆的巧妙设计,体现了罗马人对于蛮族的装备优势,也使其成为罗马军团最具标志性的武器。
佩剑"格拉迪乌斯"
首先需要澄清的一点,就是罗马军团士兵的佩剑格拉迪乌斯(gladius)在拉丁文里并非是短剑的意思,而是单纯的"剑"的意思。
格拉迪乌斯,是自公元前三世纪,罗马人在接触过伊比利亚凯尔特人之后,从他们那偷师来的一样武器。这件武器罗马人一用,就是数百年。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格拉迪乌斯已经从一开始的希斯帕尼埃尼斯型号(hispaniensis)发展到帝国时期的美因茨型号(Mainz)与庞贝型号(pompeii),不过变化并不是很大,都是两边剑刃平行的尖头单手剑,只不过有些在剑身中部收腰。美因茨型号的格拉迪乌斯剑,剑刃长度从42厘米到59厘米不等,宽度则是在36毫米到75毫米之间,加上握柄最长长度为67厘米。庞贝型号的剑,剑刃长度则从37厘米到56厘米之间变动,宽度在35毫米到70毫米之间,加上了剑柄,有72厘米长,这个长度已经足够单手劈砍和戳刺了,即使是用来招架对手也是完全没问题的。
值得一提的是,许多人被民科误导,以为罗马人无法制造长剑,只能打造这种技术含量低下的短剑。可是,格拉迪乌斯的技术含量一点都不少。最初的希斯帕尼埃尼斯型号(hispaniensis),长度约为64到69厘米,而宽度约为40到55毫米,就这样,其重量都在1.5千克以上。帝国初期剑得到改进,新的美因茨型号,重量在0.68-0.8千克(包括剑柄的重量),更晚出现的庞贝型号,重量更轻,大约只有0.66千克。剑变得比以前更轻,同时还不缩减多少长度,明显地增加了罗马军团的武器优势。
技术优势还体现在锻造工艺上,到了帝国时期,格拉迪乌斯剑已经不是简简单单地由一片铁片锻打而成。事实上,美因茨型的剑,就是剑刃使用硬度高又不易形变的高碳钢,剑身中央使用硬度低且比较软的低碳钢,这样锻造而成。这种结构的剑刃好处在于,用于劈砍的剑刃,不容易发生形变,能保持较高的锋利度,而用于承受压力的剑身,则吸收劈砍时产生的动能,使得剑身不会像那些硬度过高的剑一摔就碎。
匕首"皮吉欧"
皮吉欧(pugio),这件小巧的备用武器,是每个罗马士兵的标配。在拉丁语里,它与拳击的单词相似,而拉丁语里的剑术是pugna,因此有人认为皮吉欧的意思就是握剑猛击。
事实上,皮吉欧的长度和形制都决定了它主要是用来捅刺的,跟格拉迪乌斯剑一样,皮吉欧来自西班牙。在最开始,它的长度只有18厘米到28厘米,宽度则是5厘米,而且形状犹如叶子一般,因此这种款式的匕首也被称作叶型皮吉欧。
【帝国时期的叶脉型皮吉欧】
到帝国时期,皮吉欧的形制又变成了收腰的叶脉形制,宽度也因此减少。作为军团士兵最常见的三样武器之一,皮吉欧在史书中现身的次数确实不如格拉迪乌斯和皮鲁姆多,但是这并不是说它就没有用武之地。在罗马史学家塔西佗的笔下,莱茵河驻守军营的军团士兵,就曾经利用皮吉欧将爬上墙的日耳曼战士戳下去。这场防守战乃是罗马人一场经典的营地包围战,其中皮吉欧的作用是无法忽视的。
因为形制小巧且不太常用,皮吉欧经常成为士兵们身上的"奢侈品",因为他们会将钱付给军营里的铁匠,让他给皮吉欧镶金带银,涂上精美的图案。可以说,在部分士兵眼里,这件小巧可爱的匕首,比格拉迪乌斯和皮鲁姆还要更加重要。
斧镐"多拉布拉"
理论上,罗马军团士兵的标准武器,只有皮鲁姆、格拉迪乌斯和皮吉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罗马人就只能用这三样武器战斗了,斧镐"多拉布拉"(dolabra),也是曾经在罗马军团战斗中大放异彩的武器。
多拉布拉,作为非标准的武器,其实也是每个军团士兵人手一把的工具。军团士兵,除了上战场作战之外,在和平时期还要执行许多任务,其中就有修筑道路、修筑军营等等工程任务。同样,在作战的时候,罗马人都会修筑行军军营,以防敌人夜袭。所有这些行动都需要工程工具,而斧镐,就是罗马军团士兵标配的斧头与镐子二合一的多功能工具。
【克雷莫纳战役中,大放异彩的多拉布拉斧镐】
这件工具,在对付盔甲精良的敌人时,特别有效。在塔西佗的《编年史》中,提比略皇帝治下的高卢曾经有一群高卢人掀起了叛乱。他们收集了一千名角斗士,并给他们全身上下都穿上盔甲,俨然一副铁人的模样。为了镇压这场叛乱,一支莱茵河边上的军团急匆匆地赶到现场,并与摆开阵势的叛军决战。原本以为全副武装的角斗士,会像铜墙铁壁一般挡住军团,让他们寸步难进,结果,军团士兵掏出了斧镐,用塔西佗的话来说就是"像拆墙一样破开了阵线",这场叛乱轻而易举地就被镇压了下去。另外一场战役则是四帝之乱的克雷莫纳战役,那次战役中,奥托的军团与维斯帕先的军团为了取得上风,各种武器都用上了,格拉迪乌斯、皮鲁姆、皮吉欧,以及斧镐多拉布拉。
【罗马军团靠着多拉布拉轻而易举地击败高卢角斗士】
由此可见,这种非常规的武器,并非军团的无奈之选,而是时常会考虑的备用武器,也是多拉布拉的存在,填补了军团破甲不力的缺憾。一个原本只是用来施工、伐木用的工具,到了军团手中,摇身一变,成为战场上大破铁甲阵的利器,真是配得上它那多功能的名号。
结语
用于投射破盾的皮鲁姆,用于近身搏斗的格拉迪乌斯与皮吉欧,以及用于伐木、敲石,顺带破甲的多拉布拉,这些装备一同组成了军团士兵在不同情况使用的不同兵器,让军团步兵能面对各种各样的敌人,它们被称作罗马雄鹰的利爪,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