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流动一直是个热门话题。
我们都知道,人口意味着生产力和消费力。一座座特大城市的诞生,一个个都市圈的崛起,都伴随着人口的大规模流动。
在这个过程中,有些城市乘风破浪,有些城市却逐渐失声。过去这一年,又有哪些城市在人口争夺战中取得阶段性胜利呢?DT君联合联通大数据做了点小研究。
过去一整年
人口都流入了哪些城市?
先简单说明一下统计方法。
我们将“2个月内在某地居住时间超过20天”作为定居标准。当一名用户年末与年初的定居地产生差异时,判定其常住地发生改变,即计入迁移人口。
按照联通在不同区域的市占率情况进行调整校正后,我们排出了2019年流入人口最多的10个城市:
①上海 ②东莞 ③成都 ④北京 ⑤广州
⑥深圳 ⑦苏州 ⑧武汉 ⑨杭州 ⑩惠州
这跟我们平常看到的各类城市排名有些不一样。
上海流入人口最多,不太令人意外。而第二、三名则是东莞和成都,北京、广州、深圳仅进入前六,多少有些出人意料。
虽然说,在新闻资讯和社交平台发言里,我们常常能看到“来了深圳就是东莞人”的戏言,成都也已经作为西南第一城、一线青年退守首选阵地火了好几年,但直到大量人口涌入体现在数据上,我们才真正见识到这两个二线明星城市的战斗力。
还有两个城市的排名,也值得注意:苏州流入人口规模超过了武汉和杭州,而靠近广州、深圳和东莞的惠州,力压一众省会和重点城市,进入了TOP 10。
把这个排名扩展到20名,放到地图上。
分区域来看,长三角和珠三角对人口的吸引力确实最大,多个城市上榜,且排名都比较靠前。而中西部和北方地区,区域单中心的趋势比较显著。
虽然北方城市中仅有北京入选TOP 10,但天津、沈阳、青岛等城市流入人口规模排名也算靠前,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北方的活力。
不过,进一步查看流入人口的画像,我们发现,上述城市在流入人口的年龄分布上,略有不同。
东莞、深圳、惠州、佛山等珠三角城市的流入人口中,42岁以下的比例相对更高,尤其吸引22-37岁的中坚力量。随着大湾区引起全国的关注,奋斗之都的称号或许不仅适用于深圳,而是整个大湾区的特写。
长三角、中西部城市在对中青段和老年段人口的吸引中齐头并进。
相比之下,沈阳、青岛、济南等北方城市,流入人口中42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相对更多,占比基本在40%左右,沈阳甚至达到了一半。
看辐射范围
有些城市让人惊喜
除了流入人口绝对数量的高低,我们还研究了上述20个城市的辐射力。
这里将流入某城市人口最多的TOP10省份,认定为该城市的主要辐射省份。我们可以通过查看这些人口来源省份的地区跨度,大致评价城市的辐射力。
举个栗子,中国一共有七大自然地理分区划定,包括东北、华北、华东等,如果某城市的人口热门来源地覆盖了所有七个区划,那这个辐射力就强无敌了。
简单划分一下,我们发现覆盖区划最多的城市,并不是一线城市,而是衔接着广大西部和中部地区的西安,其人口热门TOP10来源地分布在除了东北之外的六大区域。
上海、成都、北京、苏州、武汉、天津和青岛这7座城市, 人口热门TOP10来源地均覆盖了5个区域。
上海、苏州主要辐射华东、华中等地区;北京、天津和青岛的势力范围主要在华北、东北和华东地区。
成都、重庆与广东省的五个城市,在中部、东部和西南地区均有一定的影响力。
相比之下,杭州的辐射范围跨度就没有那么大,其10大来源地中,有6个省份都在华东地区,3个省份来自华中地区,剩下一个华南地区的广东省。
人口来源地覆盖区划更多的城市,将更有机会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强大的辐射力。但这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流入人口来源集中度没有那么高,对各个地区都有同样强劲的吸引力。
我们进一步计算了上述城市TOP 2人口来源省份占TOP 10人口来源省份总流入人口的比例,以此来评估大家流入人口的集中程度,同时根据覆盖区划数量来评估其辐射的广度,对20个城市进行归类,得到了4种不同特质的城市。
A类:全面辐射型,如上海、北京、苏州、天津。这些城市的人口来源省份覆盖区划数量最多,且头部来源地的流入人口占比不高,说明他们辐射的范围更广,且对于每个区域都有着不俗的吸引力,各来源地流入人口相对平均。
B类:局部辐射型,如成都、武汉、西安、青岛。这些城市的人口来源虽然广,但是TOP 2来源地的流入人口占比均超过了60%,说明来源人口集中在几个特定的省份,其他地区虽也能跻身来源地TOP 10,但供应十分有限。
C类:精准辐射型,如杭州、重庆。这两座城市的人口来源省份覆盖区划数量虽然不占优势,但是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的影响力颇高。
D类:本土优势型,如东莞、广州、深圳、惠州、郑州、佛山、长沙、沈阳、福州、济南。这些城市的人口来源省份覆盖区划数量和来源地人口均衡度都稍逊一筹,意味着对于周边省份有很强的吸引力,但全国辐射力欠佳。
各城市人口来源分布图
接下来,我们将每个城市的来源地投射在地图上,看看四类城市的具体情况。
A类全面辐射型的城市中,上海作为流入人口排名第一的城市,辐射范围十分宽广。江苏、浙江和安徽都是上海的主力人口来源地,稍远些的河南、山东和广东作为人口大省,每年也输送出大量来沪追梦的年轻人。值得注意的是,上海也吸引着大量来自另一个一线城市北京的人口。
北京的强势吸引力则覆盖了整个地图的东侧,上至黑龙江,下至广东,都流淌着首都的传说。周边的河北、山西、河南、山东等地,也多的是想要去首都一展抱负的年轻人。
苏州,2019年GDP仅次于四大一线城市和直辖市的城市,不仅吸引了周边江苏、安徽和浙江的小伙伴,与河南、广东、山东的联系也很密切。由于背靠上海,苏州承接产业外溢的同时,也承担着部分人才外溢的红利。
天津的辐射范围也可圈可点。这些年天津没落、产业固化的说法愈演愈烈,不禁让人忽略了天津作为直辖市的骄傲。从辐射范围来看,除了周围的河北、北京、河南和山东等地, 天津对东北三省和广东省的人们仍旧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向右滑动查看上海、北京、苏州、天津人口来源省份地图
而B类局部辐射型城市,最明显的特征是辐射地域较广,几乎都横跨了大半个中国,但来源地的流入人口两级分化过于严重,号召力主要集中在自家省份。
比如西安和武汉,主要吸纳陕西省和湖北省的人口,成都的吸引力更多的体现在四川省,而青岛在山东省内的吸引力远远大于其他城市。
这和改革开放后当地的政策息息相关,为了抵御来自东南沿海城市的增长势头,内陆城市多采取“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方针,举全省之力培养种子选手。省内的资源和人口源源不断的流入,西安、武汉和成都自然成为了其中的宠儿。
青岛是B类城市中唯一不是省会的城市,在与济南的省内人口拉锯战中略胜一筹。
向右滑动查看成都、武汉、西安、青岛人口来源省份地图
C类精准辐射型城市只有杭州和重庆两位选手,他们共同的特点是目标明确,吸引力精准。
虽然在全国范围内的辐射区划不占优势,但在势力范围内,两座城市的影响力正在稳步实现突围。在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大厂的带动下,杭州的吸引力已经逐渐突破浙江,朝着安徽、江苏、上海,甚至更远的河南、广东发展。
重庆的风头近几年一直被“来了就不想走”的成都盖过,但从对人口的吸引力来看,除了周边的四川和贵州,广东、浙江也有不少人选择把重庆当做落脚城市。
向右滑动查看杭州、重庆人口来源省份地图
D类本土优势型城市中,最惹人注目的就是由深圳、广州带领的珠三角成员了。
尽管在大湾区的发展规划下,广东兄弟们正在努力朝着世界级城市群的目标奋斗。但是作为领头羊的广深,辐射能级相对北上仍然有限,辐射范围主要集中在本省及南方地区。
这五个广东城市中,除了惠州,东莞、广州、深圳和佛山四大城市的人口辐射地图几乎一模一样,惠州的辐射范围则整体往西偏移了一步。
整体来看,五个小兄弟的辐射区域,最北至河南,最西到四川。大家都在疯狂消化人口第一大省广东的内部人力资源,但对于更远区域外省人的吸引力仍旧有限。
向右滑动查看东莞、广州、深圳、惠州、佛山人口来源省份地图
向右滑动查看郑州、长沙、沈阳、福州、济南人口来源省份地图
除了广东省,D类城市中的郑州、长沙、沈阳、 福州和济南,同样存在出省后吸引力不足的问题。
总结
对于城市来说,流入人口规模绝对是近几年最为关注的指标之一。
简单分析完数据, 我们可以看到:
从整体吸引力和辐射范围来看,北京、上海两座超级城市的地位仍然无可撼动。
实力强劲的珠三角城市群,在争得世界级称号的目标前,其辐射力仍局限在区域范围内,全国范围内的影响力还有限。
东南沿海城市持续发力,西南、中部地区集中力量,进一步加强了各自区域中心城市的吸引力,但它们也开始面临如何扎实扩大区域影响力的问题。
城市们既要保住在所处地区强势的吸引力,又要争取进一步出圈的辐射能量,未来的竞争仍然是全方位的PK。
你对所在城市的发展潜力怎么看?还有哪座城市一直吸引着你?欢迎在留言区一起交流。
设 计 / 戚 震
粉丝福利
微信公众号更改了推送规则,DT君很多次推送都埋了,好多读者都看不到我们的文章。
拜托大家每次看完文章,文末的 + + 顺手点一遍,让微信知道你爱DT君,这样才能第一时间收到推送。
记得留言评论,DT君将为幸运读者送上 66元「搬家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