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是座“成长型”的城市

人民网-青海频道 原创稿

我的家乡是座“成长型”的城市

(李姿乐和她的爱人 现居北京)

“你来自哪儿的?”

“青海西宁!”

我叫李姿乐,北漂10年,如今33岁的我已经在北京安家,有了爱人和可爱的宝宝。“故乡西宁”,这些天,这四个字一直萦绕在脑海中,而关于西宁的点滴过往也在回忆中被层层唤醒。

提起故乡西宁,涌现在心头的唯有“感恩”二字,那些在大城市迫切渴望的蓝天白云,在家乡西宁可以说是屡见不鲜,高原蓝、河湖清可是我们西宁人最大的底气。

工作以后,回西宁的时间越来越少,从起初的一年一回到现在的两年一回,西宁成为了我心里最牵挂的城市,也正是这样的“暂别”,让每一次“重逢”都变得格外有意义,西宁的变化更让我肃然起敬。

先从儿时说起,小时候家住城中区南大街,繁华的大十字天桥是西宁最知名的地标,那时吃过晚饭写完作业,我都会拉着爸妈去遛弯,再顺道去大新街的夜市瞧个新鲜。如今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加快,大十字天桥已经不见了,替代它的是便捷的地下通道和整洁的街区环境,虽然少了一分儿时的味道,却多了一分更新换代的鲜活。

再来说说陪伴我学生时代的好伙伴——书店。记得刚上初一时,西宁人有了自己的书城——西宁书城,那是继新华书店后西宁第一座有规模的书店。为了图个新鲜,上学时的练习册、课外阅读书籍都会去那里购买,有时席地而坐,沉浸在书海中,一待就是一天。

记忆有些琐碎,却是我对西宁最直观的感受,其实我对西宁的眷恋还来源于在水井巷里那一口地道的麻辣烫,无法复制的辣椒香和西北独有的宽粉……即使是神通广大的“网购”,也买不到那一份属于家乡的味道。

由于工作忙碌,现在的我只能两三年才回西宁一趟,可每每踏入家乡的这片沃土,那种“加速度”般的成长让我由衷欣慰。夏天的西宁,除了凉爽,感受最深的便是满目的绿意盎然和湿润。站在浦宁之珠塔上眺望,整座城市被茂密的树木包围,南北山的绿化格外抢眼,天蓝白云之下,大口深呼吸的幸福感是家乡给我最美好的礼物。

西宁是一座“成长型”的城市,虽然它没有北上广的繁荣,但是它在我心里是淳朴的、包容的。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才涌入西宁、建设西宁,看着城市的硬件设施也越来越完善,我心里别提多开心了。

西宁,是哺育我长大的沃土,是给我底气的家乡,作为一名西宁人,我骄傲。(本网记者蒋莹整理)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919 字。

转载请注明: 我的家乡是座“成长型”的城市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