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是一个“等级制度”森严的国家,但是印度的和我们印象中的等级不太一样,这个国家是用种姓来划分等级,而且这种等级的划分是非常的严格,甚至到如今还深刻的影响着印度人,并且印度还专门设立了“种姓制度”来加强这种严格的思想禁锢。
随着时间的推移,种姓制度的影响也就越来越深刻,从两鬓斑白的印度老人到刚出生的小孩子,他们无一不受种姓制度的制约,当然这也是针对那些“低种姓”而言的。
其实如今除了印度之外,世界上也有不少实行种姓制度的国家,例如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其实这种制度的根源还要追溯到印度被雅利安人入侵之时,在雅利安人入侵印度之后,这个国家就开始实行了种姓制度。
但是在当时种姓制度并不是用来划分人的高低贵贱的,它是一种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社会制度,被用来划分执政权和各种工作的人数,并且雅利安人也和印度原居民和平相处了一段时间。
不过随着外来伊斯兰教对印度的统治开展,种姓制度就将人们划分成了三六九等,之后便一直延续到一九四七年,当种姓制度的法律地位被正式废除之时,那些低种姓的人们本以为要实现平等,但是事情并非如此,直到如今事实上印度仍然存在非常严重的种姓歧视现象。
种姓制度主要靠姓氏和肤色来划分等级,高种姓的也就是婆罗门和刹帝利,往下依次是吠舍、首陀罗、达利特,这几个词语在古老的印度也有另外一种含义,它们分别是《梨俱吠陀·原人歌》中原人的嘴、双臂、大腿和脚,至于达利特甚至没有资格成为原人身体的一部分,是印度最为低贱的种姓。
而且,高种姓的人皮肤一般比较白,种姓越低,肤色就越深,说到底还是在进行变相的肤色歧视,高种姓的从古时开始就是印度的统治管理阶层的人士,而低种姓的则是需要缴纳恭税的人士和印度原住的被征服的居民们,最底层的甚至被称为贱民,他们在印度的数量仅次于首陀罗,是战争中抓到的俘虏们的后代,几乎遭受每一种种姓的歧视,种姓制度甚至都没有将他们纳入四大种姓里面。
世袭制的种姓制度让很多印度人感到绝望,因为想要提升种姓等级基本是不太可能的事情,当然也并不是没有办法,一种是嫁给高种姓的人,第二种方法就彰显出印度浓厚的宗教色彩了,这种办法是苦行,不过真要是去苦行的话又何必在意这些等级种姓之分,想必早已“看破红尘了”。
实行千年的种姓制度导致了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低种姓人自己都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从小就自暴自弃,至于侵犯高种姓的事情,他们恐怕是想都不敢想的,因为印度人在潜意识当中也已经适应了这个实行千年的制度了
所以他们如何看待高种姓人也就很好回答了,当然是毕恭毕敬的对待,有些甚至可能不敢正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