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法医》和《法医秦明》,为何是零差评?哪一部更受欢迎?

栏目|悬疑剧创作

《心灵法医》(聂远、宋轶、芦芳生主演)与《法医秦明》(张若昀、焦俊艳、李现、程皓枫、屈菁菁主演)都是典型的法医剧,与传统类似故事叙事不尽相同,这两部剧不追求猎奇、刺激,而是以法医视角分析、判定案件,推动剧情发展,由此赢得了观众和网友的追捧,也被网友归为“零差评”电视剧。

很显然,这两部典范的法医剧都以新颖的“法医”职业为讲故事的视角,塑造了年轻、有个性的法医形象,还近距离反映现实社会生活的主题,这样的制作办法让该类型电视剧具有了刑侦剧的特色,也迎合了网络化特征,还具有青春类型化的风格,从而获得广大观众喜爱。

那么,我们该如何从影视艺术的视角看这两部典范的法医剧?网友为何喜欢这种类型的电视剧?

《心灵法医》里虽然每一个案件都反映出社会的黑暗,但故事层面演绎,无论是爱情或者亲情来顶罪,在面对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真相永远会浮出水面,做了错事的人终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该剧的编导对每集故事的表达总会将案件诱因客观真实告诉观众,镜头展现刑警办案与法医鉴定过程和细节,避开传统的“揭疮疤痕”式直观叙事模式,直接让观众去分析、评判。

法医秦明》重点围绕着后槽牙这件事情,每次案件不是凶手少一个后槽牙就是死者少一颗,越到后面越扑朔迷离,直到在陷害秦明的时候在他家发现了后槽牙,但是从头至尾大家都是相信秦明是代表正义的。

剧集前半段让观众感受到的只是单纯的法医破案的过程,到中期出现后槽牙慢慢地到后期开始的节奏紧迫感,到最后一集把秦明解救大宝作为高潮。

很显然,《法医秦明》选择通过法医的专业眼光和逻辑性思维来叙述案件的侦破过程,这打破了传统刑侦剧中以警察为叙事主角的叙事模式惯例,在我国刑侦剧叙事模式的多样化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该剧站在法医的职业角度分析案件中的每一环线索,推敲线索之间的联系,并将它们串联起来进行推理,在推理的过程中以人物台词向观众解释了证据的判定依据,这也是以法医为叙事视角的刑侦剧的主要特点。

《心灵法医》里,刚开始明川就是一个可能有问题的人,罗笔芯是被派到鹏海刑警队来调查他的人,直至最后罗笔芯才觉得不可能是明川。叙事台词用演员对白表达所发生的事情与心里所想,人物心理想法以字幕的方式呈现。

在每一个案件的最后以舞台剧的方式展现出犯人内心的救赎以及死者的内心,与篇名相对应挖掘犯人和亡者的心灵。

郎教授最后为了明川选择了自首,不愿意再拖累更多的人,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不应该以暴制暴,虽然他设局绑架了罗笔芯,但是并没有伤害她,说明他的内心还是一个善良的人。

法医明川不只关注逝者死因的真相,他更关注的还有这些逝者生前的处境和心路历程,并致力于将这些“未说出口的话”予以传递和表达。

比如在“淡水海尸案”“辐射案”“母子案”中,就涉及到过对死者生前故事的描绘。《心灵法医》没有刻意地营造悬疑氛围,而是将更多的笔触放在了案件背后的故事挖掘上,人文关怀之意尽显。

在《法医秦明》中,所有的情感线属于社会现实问题,为了自己活下去杀害自己的兄弟,感觉女朋友欺骗了自己就杀人灭口,后妈杀了孩子,为了金钱杀害了自己的父亲,老婆出轨杀情夫等,直接从剧情中反映出了社会中最基本的人性。

这样,该剧更警示了人们现在社会的主流价值观——需要和平、友善地去对待每一个人。

《心灵法医》在对案件的叙事分析中,注重犯罪画面的重现,每一次的猜想导演都加入了情景再现,不仅加强了观众对于事件思考的代入感,也加强了刑侦剧的悬疑感,对观众更有吸引力。

在这部剧中,每一次的错抓嫌疑人使得观众相信这样的逻辑是对的,但是再来一个反转,其实是另一个人所为,出其不意的叙述让观众最终顿悟到了其中的深意,揭示其中蕴含的社会意义。

《法医秦明》提到一个关于孩子的案件,这个案件中虽然男孩不是他的同学所杀,但是他的同学选择了逃跑,并且直到这个案件结束也没有对孩子进行教育,而是最后对真正杀死男孩的后妈进行了法律处罚,缺少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怀,是当今刑侦案件值得思考的地方。

如今网络剧的兴起,刑侦剧开始崛起,深受广大刑侦剧爱好者的喜爱。青少年并不缺少对刑侦剧的好奇以及在这个年纪喜欢模仿,对于他们的教育也恰好可以由此进行。

总之吧,这两部剧受欢迎,也难以分出高低,一句话概括它们受欢迎的原因:看悬疑故事,倾听心灵呼声。

无论是《心灵法医》还是《法医秦明》,抑或是其他刑侦剧,其实都是告诉人们一个简单的道理:法律是自由的界限,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人与人之间需要和谐,社会更需要和谐。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冷丝说影视娱乐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848 字。

转载请注明: 《心灵法医》和《法医秦明》,为何是零差评?哪一部更受欢迎?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