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开始出现中性化的潮流。这种男孩和女孩在妆容和穿着上不分彼此的“中性化”现象,已演变为一种文化思潮,且愈演愈烈。这导致很多严重的后果,如男孩缺乏阳刚之美,表现出阴柔有余的娘娘腔。其实对男孩子来讲,所谓的中性化,更多表现的是男性女性化,其危害非常之大。因此家长要从小培养男孩子的阳刚之美,不要因自己的喜爱或者好玩的心理给男孩穿女孩的服装,让男孩错误地把自己与女孩画等号。
在当今社会中,尤其是某些选秀的电视节目造成一种“中性化”现象,使男孩子的自身形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不再阳刚,而是越来越“娘娘腔”、越来越缺乏多阴柔气质。而这种男孩女性化的表象,如果任其发展下去,不仅会使男孩子丢失了男性气质,失去了强健的体魄,更会使其长大后逐渐缺失对社会、家庭的责任感,因此,家长切莫把自己的男孩当成女孩教养。
对于生理性的性别认知,可以说儿童在5岁前就已经完成了性别认知。虽然他们可能不了解男人和女人的真谛,但他们基本上可以理解男孩和女孩的区别。在儿童成长的早期阶段,需要父母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家长要抓住一切机会,确认孩子的性别,培养男孩喜欢和父亲玩耍,参加体育运动,培养女孩从母亲身上继承女性特有的温柔和细腻。在孩子5岁之前,家长应尽量多带男孩玩耍,而母亲则注意陪伴女孩,让孩子自然形成自己的性别特征。不要把男孩当女孩养大。即使父母非常喜欢女孩,也不能把儿子打扮成女孩,这会混淆孩子对性别的认知。想象一下,一个打扮成女孩的男孩不会受到男孩们的欢迎。就像红楼梦中中那块珍贵的玉,一个长时间在女孩堆里长大的男孩,自然会逐渐污染女孩的性格和习惯,最终产生男孩的女性化特征,失去男人特有的男性美。 因此,家长一定要注重培养男孩子的男性气质,使他们拥有男性的生理和行为特点,热爱运动,有强壮的体魄和保护弱小的责任感。社会最基本的构成就是男人和女人,而在以男人为主导的现代社会中,男人更要发挥自己的强健优势,主动肩负起社会的责任。虽然我们谈的是着装问题,但从男孩喜爱或穿戴女孩服装这件事情上看,这不仅仅是着装取向这么简单。男孩身上的一件花衣、一条裙子,很可能导致他将来的性别或性心理的取向问题,因此值得所有的家长关注。 为了更好地避免男孩女性化倾向,父亲要担当起重大的责任。有研究表明,由父亲带大的孩子会更加勇敢,适应环境的能力也会相对较强。因此,父亲对于男孩子的培养来说可是至关重要的。在教育男孩,父亲要身体力行地告诉儿子什么是真正的男子汉;在日常生活中,父亲要注重培养儿子的运动习惯,虽然女孩也需要运动,但男孩需要强度更大、难度更高的运动,即使父亲不擅长运动,也要鼓励孩子运动,并带头和孩子一起运动。而那些由于父母离异等原因不能长期和父亲一起生活的男孩子,母亲可以给他找个男性成人,如舅舅、外公、异性朋友等作为“代理父亲”,与男孩子交流、玩耍,有助于孩子形成男性气质。 我国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与女性接触较多,幼儿园和中小学校的老师多为女性,这不利于男孩子男性气质的形成;也有些妈妈希望孩子听话,不喜欢男孩子淘气等等,妈妈的养育方式也会使男孩子缺乏男性气质形成的“土壤”。因此父母在男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应该多让他与男性接触,多运动,从小懂得尊重和爱护女孩,增强责任心。对于那些敏感细腻的男孩子,父母更要注重培养他们的男孩气质,多让他们与同性小朋友一起玩耍,哪怕是淘气、弄脏了衣服、打翻了花瓶,也不要太在意,这正是男孩身上所特有的顽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