措施“变味”……“停车难”治理“堵点”咋打通

新华社沈阳8月2日电 题:措施“变味”、资源闲置、治理不严……这些“停车难”治理“堵点”如何打通?

新华社记者孙仁斌、丁非白、杨稳玺

为大力解决停车难问题,当前多地积极采取增供泊位数量、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治理效能等措施,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

但新华社记者走访沈阳、银川、南京等地发现,仍存在小区大量车位“宁空不租”、“智慧停车”变味、“乱停车”治理效果不佳、新建立体停车场闲置等问题,影响治理效果。

多地积极施策缓解“停车难”

为缓解城市停车难,多地制定了明确的增供计划。据记者了解,沈阳计划2020年再解决停车缺口30万个,基本达到供需平衡;银川计划2020年新增各类停车泊位10000个。

各地增供的泊位多来自新建停车位或立体停车场、旧泊位复线、老旧小区改造、新建小区配套等渠道。

可以智能找车位并自动缴费的“智慧停车”技术因能提升停车计时计费准确率、车场利用率、周转率、停车费收缴率等指标受到各地青睐。沈阳、南京、青岛等多地已采用“智慧停车”技术开展热点区域临时泊位分时收费,用价格杠杆提高停车位的周转率。

多地还加强治理“乱停车”力度。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银川市公安局交警分局大力整顿主次干道机动车乱停乱放问题。苏州实施《苏州市机动车停车场管理办法》规范引导车辆有序停放。

“治理停车难不能只盯住车位,鼓励市民积极乘用公共交通很重要。”沈阳市城乡建设局交通建设管理处处长谢宇表示,在换乘公交枢纽、地铁站附近建设大型停车场有利于市民更多公交出行。另外,他介绍,当前常用的治理思路是鼓励各类资本利用城市周边土地增建停车位,并在城市核心区适度建设立体停车场。尽量利用地下闲置泊位保障基本泊位供应,并大力加强治理违停的力度。

这些“堵点”让治理效果打折扣

——治理措施“变味”。记者发现,有城市相关部门推行“智慧停车”的主要方法是在街道两侧划出停车线后分类收费,引来市民质疑。

有市民告诉记者,自家小区周边原本免费的停车位被冠以“智慧停车”之名开始收费。但自家入位车辆被剐蹭后却没有管理人员或机构对此负责。一位沈阳市民反映,由于“智慧停车”位收费不低,不少人冒险将车停在车位外,反而加剧了交通拥堵。还有部分市民向记者表示,当前“智慧停车”未能有效帮助解决停车困难,“只是自动收费而已。”据悉,一些地方已“喊停”相关措施。

——泊车资源闲置。记者走访宁夏等多地居民小区时见到,部分小区地下空置停车位多达上千个,可小区及周边地面上却被停得满满当当,甚至违停严重。

宁夏有小区物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种情况往往与小区对地下车位强行“只卖不租”有关。银川多名房地产从业者向记者透露,开发商对地下车位“宁空不租”是由于出租车位资金回笼慢且可能影响房屋销售。

在沈阳也有部分小区车位随楼盘“只卖不租”,引起居民不满。据记者了解,居民不愿购买相关车位的主要原因是不少车位无法办理产权证且价格不菲。

记者还在沈阳城区见到,有立体停车场运营不佳,建成后不久即被闲置,入口上锁,钢架结构锈迹斑斑。部分正在运营的立体停车场则生意冷清,乏人停车。但就在旁边街道上,却有不少违停乱放的车辆。

沈阳一家立体停车建设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一方面新建立体停车场前期投入巨大,“部分大型停车管理公司每年还贷就得一两个亿,压力很大”;另一方面,违停成本低、市民对立体停车不适应,导致客流量小,不少立体停车场经营困难。

——“乱停车”治理效果不佳。南京鼓楼区蓝天园小区北门外的单线道龙云路,宽仅四五米。记者了解到,这里多年来都是“乱停车”重灾区。“晚上开车经过实在太危险了。”附近居民刘女士告诉记者,这里直到去年底清理消防通道,严重违停才有所改善。不过她认为,附近居民停车难问题并未改善,违停重现只是时间问题。

南京迈皋桥支路附近长期存在停车乱象,在经城管部门采取加装隔离设施、增建停车场等一系列措施后,记者看到附近仍有多种车辆乱停乱放。

综合施策为“停车难”治理提速增效

辽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梁启东等专家认为,理顺体制机制、强化法治治理、增加资源供给是当前“停车难”治理提速增效的发力方向。

——理顺体制机制,明确治理主体。专家建议,可在多部门间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围绕停车规划、车位配建、标线施划等问题合力协作,统筹策动各方面力量和资源,共同推进问题解决。也可设立机构,全面负责停车设施管理、收费人员日常培训管理,参与公共停车场的投资、建设、管理和运营。

——强化法治治理,提升治理效能。“广州、西宁等地在当地管理规范中明确了允许车位出租是房地产销售必要条件之一,而银川目前没有类似规范依据,这使得监管部门缺乏落实整改的有效手段。”银川市住建局房地产管理科副科长雷翔宇建议通过立法填补相关空白,将治理“宁空不租”变“软”为“硬”。

宁夏政协常委李立提醒,“乱停车”问题是“停车难”治理短板,应特别重视,相关执法检查应建立常态化、长效化机制,执法必严、处罚必实。

——增加资源供给,落实扶持政策。梁启东等专家建议,治理停车乱象需要疏堵结合。从严执法的基础是通过增加公共停车位和停车用地供给、完善补偿政策等举措,为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停车服务。

部分停车企业负责人建议有关部门应落实有政策依据的扶持办法。“立体停车场(楼)类项目前期投入大、资金回笼慢。为鼓励企业投资,有政策规定规划停车场用地时,可允许企业配建部分商业网点增加收入。”一名立体停车场经营者告诉记者,这些政策往往未能有效落实,“要么供地太偏远,要么根本没给配建用地。”(参与采写:杨绍功、郑生竹、王存福)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2237 字。

转载请注明: 措施“变味”……“停车难”治理“堵点”咋打通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