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类文明诞生以来,有不计其数的卓越人物凭借他们的聪明才智推动着人类的历史进程,如果要从这些人里面选出最有影响力的一百位的话,英国著名物理学家牛顿一定能忝列其中,在一份历史上知名影响力人物名单——“100个伟人”中,牛顿排名第二,仅次于穆罕默德。
他所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基本就是现代世界的模型,是全世界的物理课都必学的常识,
我们无法想象如果没有牛顿,这个世界将会是什么蒙昧状态。
可这位大科学家虽然在科学上取得了后人难望其项背的成就,他却是一个性格古怪难和他人友好相处的人,一辈子都没有过朋友,也没结过婚,可谓十分孤独,这样一位天才难道真是常人所说的“高智商、低情商”吗?
一、童年不幸、求学多舛
艾萨克`牛顿,1643年出生于英格兰,据牛顿的母亲回忆说牛顿是早产儿,刚出来的时候十分幼小,甚至可以把他装进一夸脱的马克杯里。作为一个遗腹子,牛顿自小跟着母亲生活,3岁的时候母亲改嫁把小牛顿送到了外祖母那从此和年老的祖母相依为命,牛顿也因母亲的抛弃而对母亲充满敌意。
小小的他曾在日记里发狠:“
威胁我的继父和生母,要把他们连同房子一齐烧掉。
”这样的家庭氛围对牛顿日后的性格产生了很大影响,他变得越来越内向孤单,不喜与人交往。
牛顿5岁时上学 ,当时的他成绩并不十分优秀,却十分酷爱读书特别是机械方面的知识,他能自己按照书中的介绍动手制作许许多多的小玩意儿,并且内秀的性格让他沉得下心来研究这些东西的物理结构是怎么样的,
他在物理的世界中找到了极大的乐趣与满足。
11岁时牛顿在金格斯皇家中学读书,母亲本来送他上学只是想让他能做一个略懂知识的农民,但是专注的牛顿随着知识的积累开始对深奥的几何学、化学、日心说等学科的兴趣越来越浓。
当母亲迫于家庭经济让牛顿辍学在家务农后,牛顿过得非常不愉快,整日闷闷不乐,只能
一有机会就埋头读书,经常忘记干活,母子关系更加紧张疏离。
后来还是牛顿的舅舅以及中学校长被牛顿求知若渴的精神打动,多次劝说牛顿母亲,牛顿才得以完成学业,并以减费生的身份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
二、同事不和、同行对峙
在剑桥时期牛顿学术上的成就就已经让他名声大震,万有引力、光学等的骄人成绩让他年纪轻轻就担任英国皇家学会院士。
但是工作不同于求学时期的单纯,牛顿处理人际关系的风格越来越"牛顿",
尤其是同事间的合作渐渐让他性格的弊端凸显出来
,与上司胡克的针锋相对一直纠缠到胡克去世,牛顿都要彻底否定胡克才肯罢休。
胡克
牛顿为何要决绝地删掉《自然科学的数学原理》中所有关于胡克的名字?
这并不是牛顿这个人人品极差,而是二人多年交往日积月累的爆发。
胡克本身也是位硕果累累却自负的科学家,喜欢对别人的成果评头论足。在和牛顿第一次交锋时便说牛顿的光学研究抄袭他的,牛顿选择了忍让;
第二次交锋是由于胡克没有遵守两人间私下讨论科学问题的原则,公开讽刺牛顿的椭圆―螺旋线证明及其他落地点情况的分析不正确,自尊心强的牛顿感受到了羞耻和愤怒,颜面尽失,这次牛顿选择了回避,一心扑在自己感兴趣的研究上,尽量远离胡克;
第三次交锋是在牛顿撰写《原理》期间,胡克再次质疑平方反比律的发现权,要求牛顿在书中提及他的作用,这次的牛顿爆发了,他忍无可忍别人再次掠夺自己的研究成果,毫不留情地和胡克公开翻脸,并打算删掉第一卷中胡克的名字。
不仅如此,牛顿继任皇家学会主席后也不忘彻底涂掉胡克的影响力,可见牛顿对胡克的为人是深恶痛绝,不留一丝余地。
另一著名的争论是在牛顿和莱布尼茨之间谁优先发明了微积分之争,
这是涉及到两个国家不同学科同一内容的争论
,影响深远,直接导致了英国数学落后欧洲一百年。虽然莱布尼茨使用的符号较之牛顿的更直观、合理,被普遍采纳沿用至今。
但谁先谁后发现历史无法给出绝对的答案,不同国家发表研究的流程不同
,按欧洲人当时的评判标准来看,牛顿的流数术更早一些,但它只是仅仅一个处理运动问题的方法,而莱布尼茨的研究更适用更系统。
莱布尼茨
爱因斯坦对这个公案有说过一句公道话:
“这项工作导致牛顿发明了微积分的基础。”
学术争端引发人身攻击从而导致一个国家数学发展的落后,这实在是损失太大,在这场风波中,牛顿性格所表现出极端倾向不可谓不危险,也许是童年环境缺少爱的氛围导致牛顿难容人。
他很难宽恕别人的错误
,宁可选择逃避忍让避免争端,实在忍不了就报复性毁灭,这种处理人际关系的方式导致他和很多科学家的关系都非常糟糕,到牛顿老年时,性格已经演变得非常决绝,在他后来担任铸币局总监时,对于伪造货币的人,他不管通不通融求不求情,一律处以绞刑。
三、羞于表白,错失爱情
牛顿对同事同行间的争执处理如此,对待他心爱的女孩亦是受童年缺爱的性格影响。
在崇拜的事物面前会变得异常卑微、胆怯
,那个在中学时期他这辈子唯一动过情的女孩面前,他的爱意很直接很坦诚地外露,但却又什么都不敢说,直到女孩子嫁给别人了,对方也只是知道牛顿对自己动过情愫,其他什么都没做。
牛顿此后也没有爱过其他女孩,终身未婚,如此伟大的科学家身后却无一后辈继承遗志,实在可惜。
每个人的性格都有一个演变的进程,现代很多人因为牛顿的这些和其他人的激烈争执而去质疑甚至否定牛顿的人品,但牛顿年轻时写过这样一段话:
“我以后将何去何从?我应该结束这一切。我只能流泪,却不知道要做什么。”
我想这是段每个年轻脆弱的灵魂都能共情的迷惘和无奈,牛顿在拷问自己该做什么时,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科学,他在科学的世界找到存在感、安全感,并且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难道不够吗?何必在他身后去攻击他不幸的童年造成的性格阴影呢?
毕竟他自己就已经亲身证明:
争论、攻击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只有爱才能弥补缺陷,完美人格。
文/枕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