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与泰国的南部领土为何会犬牙交错在狭长的克拉地峡上?

翻开马来半岛的地图,这块在历史上曾有“黄金半岛”之称的陆路走廊,是亚欧大陆连接马来群岛间经济和文化联系的纽带。其与苏门答腊岛更是合围出了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马六甲海峡,但细看之下便发现,在马来半岛的北部,即更狭长的克拉地峡上,缅甸与泰国的国界犬牙交错,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奇葩”的并列伸展?克拉地峡这片狭小的土地上又发生了怎样的地缘争夺?要解答这个地缘格局就不得不从山河相间且纵列分布的中南半岛说起。

缅甸与泰国的南部领土犬牙交错在狭长的克拉地峡上

作为亚洲南部三大半岛之一,中南半岛位于欧亚大陆的东南端,西临孟加拉湾、安达曼海,东临太平洋的南海,连接着西面的印度次大陆和北面的中国大陆。但这种连接在陆地上又是障碍重重,其北部分布着从喜马拉雅山脉和横断山脉延伸过来的山脉与高地,西侧又与南亚次大陆隔着那加-若开山脉,这使得中南半岛既会受到印度与中国影响,又得以独立存在。

中南半岛位于中国和南亚次大陆之间,即受到印度和中国的影响,又能够保持独立存在。

受印度板块强烈碰撞亚欧板块,使地块物质被向东““挤出”的影响,中南半岛的褶皱山脉与中国西南的横断山脉一脉相承,这种地质学上称为“逃逸构造”的地质作用使得中南半岛的地形呈现山河相间且纵列分布的特点。数条大河从这些南北纵列的山脉中奔腾而出,自西向东依次分布着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湄南河、湄公河和红河,在这些河流流淌的下游又冲积出广阔的肥沃平原,中南半岛上的国家便是以这些冲积平原为核心,建立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其中缅甸的核心是伊洛瓦底江,越南的核心便是红河(湄公河下游三角洲是夺取柬埔寨核心后所得)。

中南半岛的山河相间且纵列分布的地理特征深刻影响国家的地缘结构。

这种山河相间的地理结构,直接影响每一个在冲积平原上站稳脚跟的势力。因为平原虽然能够带来富饶,但无险可守的平坦也意味着随时会遭受到其他平原势力的袭击,所以既然平原没有可以据守的险固关隘,那么就扩张到地理的尽头或难以逾越的山脉上。所以泰国在稳固以湄南河流域为核心的基本盘后,便将势力延伸到东北部的湄公河流域(即呵叻高原)和马来半岛北部(即部分克拉地峡)。

泰国在稳固以湄南河流域为核心的基本盘后,便将势力延伸到东北部的湄公河流域(即呵叻高原)和马来半岛北部

但问题是,泰国能够想到的,缅甸也能想到,所以当双方都想夺取针对对方的制高点或战略优势时,战争无可避免。所以中古时代的暹罗(今泰国)和缅甸爆发了持续百年的泰缅战争(1545~1825)。从缅甸东吁王朝(1531~1752)的第三代王莽应龙(1516~1581)于1569年8月攻克暹罗阿瑜陀耶王朝(1350~1767)首都阿瑜陀耶城(即大城)作为节点,此后15年,暹罗一直是缅甸的藩属国;随后缅甸雍籍牙王朝(1752~1885,又译“贡榜王朝”)在1767年又再次攻陷阿瑜陀耶城,直接灭亡了暹罗的阿瑜陀耶王朝,直到1770年暹罗的吞武里王朝(1767~1782)国王华人郑信(1734~1782)才率领泰族人驱逐了缅军,收复国土。

缅人绕道克拉地峡,包抄暹罗人的侧翼的路线图

在整个18世纪中期,缅人都是压着暹罗人开打,其中多次的进攻路线就是绕道克拉地峡北部的丹那沙林,并以此为跳板,占领暹罗南部重镇巴蜀,包抄暹罗人的侧翼,进而兵锋直指暹罗的国都大城。如1760年缅甸雍籍牙王朝国王就沿着德林达依海岸,从勃固出发,一路向南攻陷马达班、土瓦和丹那沙林,然后横穿克拉地峡海拔不高的热带雨林,攻占巴蜀,漂亮地袭击了阿瑜陀耶城的侧翼,扭转了战局,成为后世缅人推崇的出奇制胜战术。否则缅甸若直接东进攻击,只能艰难的翻越“莱别山-掸邦高原-本弄山-他念他翁山脉”的高耸山脉。

泰国国内民族分布图

到了暹罗曼谷王朝(1782~今,又译“却克里王朝”)时期,双方互有胜负。虽然暹罗也多次反攻到今缅甸南部安达曼海东岸的孟族地区,曾占领过土瓦、丹那沙林、毛淡棉、马都八等地,但缅甸通过与暹罗的多次交战,收复丹那沙林,将暹罗疆域挤压到了克拉地峡东部南海泰国湾沿岸,就这样持续到18世纪末,缅甸与泰国的南部边界在克拉地峡便形成犬牙交错之势。

英国通过三次英缅战争,一步步把缅甸纳入到英属印度的管辖范围内。

此后局势的发展超乎缅甸与暹罗两国所料,鹬蚌相争时来了一位西方的“渔翁”—英帝国。首先倒下的是与印度次大陆接壤的缅甸,从1824年起连续三次英缅战争(1824~1826、1852、1885),工业力量加持下的英帝国轻松的用坚船利舰把缅甸打的落花流水,缅甸的土地一步步被英国鲸吞蚕食,渐渐臣服于英属印度的脚下(1858~1947)。随着英国和法国殖民势力对东南亚(中南半岛)的侵略,泰国也逐渐脱离了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中亚朝贡体系(或称“藩属体系”),被纳入以1648年在欧洲形成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为基础的近代国际关系体系中。

在19世纪的殖民浪潮中,泰国“弃车保帅”放弃的领土,黄色为现今版图

泰国成为亚洲除日本外唯一没有被殖民过的国家,能够避免重蹈缅甸后尘,必须要提曼谷王朝的朱拉隆功国王(即拉玛五世,1853~1910)。其在位期间,主动向西方学习,推行泰国现代化改革。1909年“弃车保帅”,同英国签订《英暹曼谷条约》,将西南部马来半岛南部的马来人聚居地吉打、玻璃市、吉兰丹以及丁加奴四邦及其附近各岛屿的宗主权、保护权、行政权和管辖权全部移交给英国,仅保留对北大年苏丹国(1474~1941)的宗主权。如此暹罗便以条约的形式完全确立了今泰国(1939年改名)西南部同缅甸、马来西亚的边境线。

如今,克拉地峡烙印在泰缅人的心中,成了永远的国界线。

当然避免被殖民的泰国,并没有心存侥幸,相反还存有投机之心。二战前期,泰国在1941年底参与日本同德国、意大利缔结的柏林—东京—罗马轴心,同时对英美宣战,依靠日军夺取了英属缅甸的掸邦高原东部和英属马来亚(1824~1941)北部的部分地区。但到了1945年反法西斯同盟反攻轴心国并节节胜利之时,见大事不妙的泰国赶紧调转枪口,宣布对英美宣战无效,并且将1941~1945年攻占的领土交还英国,泰国西南部的边界再次恢复到1909年签订《英暹曼谷条约》时的状态。

从这以后,克拉地峡烙印在泰缅人的心中,成了永远的国界线。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2539 字。

转载请注明: 缅甸与泰国的南部领土为何会犬牙交错在狭长的克拉地峡上?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