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全国工商联发布了目前样本量最大的《2019-2020小微融资状况报告》(下称《报告》),包括近15万家小微企业和个体户。根据《报告》,小微经营者数量在去年快速增加,净增数量超过1000万。而在参与调研的小微经营者中,超过八成认为2019年贷款获取相比3年前更容易、更便捷。
全国工商联研究室副主任涂文称,目前,普惠金融正在成为现实,信息技术和数字金融打破了传统金融环境下的“二八定律”,小微经营者贷款呈现更加便捷态势;同时,小微经营者可获得的融资渠道更加多样,多层次融资体系建设成效正在显现。
调研结果显示,2019年,在头部小微经营者(小型企业)中,近三分之一(32.4%)使用过三种及以上的融资渠道;在长尾小微经营者(微型企业和个体经营者)中,也有将近三成(28.8%)企业使用过两种融资渠道,有18.7%企业使用过三种及以上的融资渠道。
其中,民营银行、互联网银行是小微经营者的重要融资渠道,疫情期间近8成有融资需求的长尾小微通过互联网银行获得过经营性贷款。这主要是由于,长尾小微经营者资金需求额度相对较小,通常而言较难达到传统银行经营性贷款的门槛,同时也难以被相关渠道触及。
不过,为了精准滴灌小微企业,此前全国工商联还与网商银行发起“无接触贷款助微计划”,两个月内,114家银行服务客户724.56万户,累计发放贷款3051.6亿元。
调查显示,70%获得贷款的小微经营者认为,“无接触贷款”有效促进了经营回暖——小微经营者每支付1块钱的利息,能产生约2块钱利润;超过八成(82.3%)的微型企业和个人经营者认为,贷款可得率明显提升,现在贷款相比三年前更容易。
还值得一提的是,支持小微企业过程中,金融科技为建立和完善小微企业融资机制提供了重要支撑。涂文表示,目前,在服务100万元以下信贷需求小微企业层面,金融科技企业已经探索出了商业可持续性的模式。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社科院学部委员李扬也称,“这次疫情之后,可以说是明确找到了给小微企业融资的方法,就是金融科技。我们应该大力推进金融科技在小微企业融资问题上的应用,大力推进科技公司跟各类公司体制上的结合。”
涂文进一步提及,未来,随着金融业技术能力提升、产业互联网普及、行业和公共数据的打通和共享,对于100万至1000万元信贷需求的小微企业,可能也会以线上服务为主、线下服务为辅的方式服务。一些贷款申请、企业报表核查、授信评估等环节,将更多通过线上完成,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此外,数字金融也间接加速了小店的数字化转型。调查显示,16.6%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者在疫后转型线上化运营,12.8%使用了远程办公。
国务院参事汤敏认为,中国已经跑通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小微贷款道路,来自互联网银行的占比更高、平均额度更低、使用时间更短、能让更多小微受益。这种对小微精准扶持的特点还会在疫后进一步发挥作用。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