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前所未见!遭"速冻"的全球经济何时复苏

  新华社北京4月28日电题:辨析世界经济五大疑问

  新华社记者樊宇 杜静 李洁

  美股10天内4次熔断,前所未见!美原油期货价格一度跌至负值,前所未见!繁忙航空枢纽变成“停机场”,前所未见!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速冻”全球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严峻局面已在眼前。“这或是一场深度衰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首席经济学家吉塔·戈皮纳特发出警告。

  世界经济能否很快复苏?全球化、供应链将会怎样演变?全球抗疫是否催生机遇?这些重大问题,关乎人类福祉,关乎世界未来。

  “短”与“长”:“大冲击”痛至何时

  “挤出来的牛奶就这样流进了下水道。”找不到销路,4月以来美国威斯康星州奶农贾森·里多每天倒掉10多吨鲜奶。

  “实在让人伤感。”因为滞销,荷兰花农无奈地将成批的郁金香、玫瑰花就地销毁。

  异象映射出疫情对经济的显著冲击。IMF预测,2020年世界经济将萎缩3%,成为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衰退;今明两年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损失将超过日本加德国一年的经济总量。

  “短痛”还是“长痛”?世界经济将陷于长期衰退,还是会短暂收缩而后步入复苏轨道?

  美国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斯蒂芬·罗奇指出,这次疫情危机与此前的金融危机很不同,影响始于实体经济,而不是来自金融领域,因此复苏关键也在前者。

  疫情的冲击把全球生产生活逼向“大停滞”,因此实体经济何时能恢复生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疫情防控效果。疫情拖得越久,世界经济陷入“长痛”的几率就越大。

  IMF预测,如果全球多数国家疫情在今年二季度达到峰值、下半年消退,世界经济有望在2021年反弹;如果缺乏应对疫情的全球行动,衰退会更深更久。

  V型、U型还是L型?世界经济要走出“好看”的复苏曲线,亟需各国在防疫情、保民生、稳经济上应对得力、合作并进。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疾呼:“世界能否尽快摆脱危机,取决于我们是否现在行动、共同行动。”

  迎接公共卫生挑战,妥善安排复工复产,缓解资金压力,提振市场信心,防范债务风险……各国和国际社会推出了力度空前的举措,只待效果。

  “退”与“进”:全球化走向何方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不久前一期封面上,象征全球化的地球被贴上了“关闭”的标签。

  但在牛津大学全球化与发展教授伊恩·戈尔丁看来,疫情可能成为改变全球化的“一个因素”,但不会给全球化画上“句号”。

  疫情大暴发是对全球化的最新考验。各国同陷危机,经济同步滑坡,作为全球化核心的国际生产和贸易严重受损。人们担心,未来“脱钩”倾向加剧,全球化有逆转之虞。

  疫情确实使一些国家短期内封境自保,但长期看全球分工和资源配置的好处明显,全球化的强大逻辑不会轻易因为这场疫情改写。退回孤岛不现实也不明智。

  更何况,全球危机需要全球应对。从病患救治,到药物和疫苗研发,再到国际联防联控所需的信息共享和物资调度……团结合作、全球行动才是击退疫魔的最有力武器。

  跨国公司联手打造针对新冠病毒的蓝牙预警系统;医疗设备生产企业共享可提高疗效的数据;在商品和人员流动卡顿之时,信息数据高速流转,跨境金融迅猛发展,疫情中全球化新势力正在加速成长。

  戈尔丁认为,未来全球化会呈现出更多数字化、金融化、去产品化特征。经历疫情考验,全球化有望迈入更为多维包容的新阶段。

  “收”或“放”:供应链如何调整

  苹果公司正在考虑将其首款5G智能手机推迟发布;宝马和大众等汽车制造商纷纷调整生产计划,关闭多座位于欧洲的工厂。

  疫情突然来袭,扰乱全球供应链条,跨国公司首当其冲。更多企业可能重新考虑供应链收益和稳健性之间的平衡关系。

  疫情还暴露出口罩、防护服、呼吸机、药品等抗疫物资的巨大供应缺口,更多国家会战略性地审视和把握公共卫生等重要领域的生产主动权。有外媒说,疫情如同催化剂,将加速全球供应链的调整。

  新加坡国立大学学者顾清扬认为,一些经济体未来将更加重视生产的完整性和自主可控性,从而促使某些供应链未来区域化集聚;而出于分散风险的考虑,供应链的多元化也会是重要选项。但这些都是供应链的调整而非颠覆。

  无论是收是放,事实证明,从产业完备度、劳动力素质、基础设施情况、创新能力等重要指标看,中国是全球供应链上的重要环节。再加上海量市场和开放红利,中国这方面的优势仍十分突出。

  中国美国商会和普华永道日前发布的调查报告表明,受访的美国在华企业中有七成多表示,不会因疫情将生产、供应或采购业务外迁。这些企业的战略安排更多取决于长期利弊和损益权衡,远不是“说走就走”那么简单。

  摩根士丹利还特别指出,中国统筹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治理能力和效果,进一步证实了中国的供应链优势。另外,未来产业发展将更依赖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新基建”,而中国正在这些领域持续发力。

  “稳”与“变”:中国角色如何演进

  生鲜食品电商盒马的“骑手”比以前更忙碌地为“宅”家顾客运送美食;网络名人和政府官员线上直播卖货成交火爆;腾讯网络会议系统在支持海量中国用户后又开始为联合国系统提供服务。

  外媒观察到,疫情下中国大街小巷显得冷清,但线上“云端”热火朝天。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复工复产也已全面展开,再次轰鸣的中国经济引擎正在给世界提供重要动力。中国作为少数今年有望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之一,将继续成为世界经济的稳定之锚。

  “我们对今年中国市场的表现充满信心,将与合作伙伴再次创造成功的一年。”法国欧莱雅集团首席执行官让-保罗·安巩的中国雄心丝毫不减。

  国际观察人士指出,中国在决心以更大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影响的同时,着力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坚持以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新兴产业更展现蓬勃生机。

  今年一季度,包括网上会议、线上交易、在线教育等在内的中国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2%。3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

  “中国的数字化转型有望在继工业化、信息化之后,继续逐浪世界产业发展潮流,给世界带来新的需求和供给,”澳大利亚经济学家郭生祥说,“从稳定锚到创新源,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角色和作用越来越关键。”

  “危”与“机”:全球治理如何与时俱进

  3月26日,二十国集团(G20)首次以视频方式举行领导人特别峰会,推出力度罕见的经济金融支持政策;世卫组织日前宣布,携手各国展开“里程碑式”的疫苗研发合作。

  疫情危重,却危中有机。正如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所言:“危机往往会推动历史进程的发展。”作为特殊的压力测试,全球治理有望迎难而上,优化升级。

  世界已经看到,强化全球治理的行动快了。不到一个月时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就商定了财政刺激、能源安全、债务减免等众多重要议程,为加固抗疫薄弱环节,织牢全球经济安全网提供行动指南。国际社会在促进信息共享、调配紧缺医疗资源、预防金融流动性陷阱等专业领域,也正加速打出组合拳。

  强化全球治理的内涵多了。全球公共卫生体系应急机制有望在疫情后得到系统性升级。联合国系统、IMF、世行等应对危机的“方案库”和“弹药库”也将加强。为疫情后的经济复苏做好铺垫,为提升未来危机防范和应对能力做好谋划,G20等国际经济治理平台在聚焦当下挑战时也着眼长远,有望提供更多前瞻指引。

  更重要的是,推动全球治理再上新台阶的共识也在加速凝聚。这是一场涉及卫生、经济、政治、社会各领域的全球性多维度危机,世界正在接受一场大考。如果各国自顾自行,防控的碎片化就会拖累大局,唯有互信互助、协调行动才能渡过劫难。

  命运与共、守望相助!中国发出呼吁,世界也在行动。携手抗疫、共克时艰!只有这样,世界经济才能尽快踏上复苏征途,人类社会才能早日迎来美好明天。(参与记者:潘丽君、于佳欣、蔡蜀亚、徐永春、周蕊)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3192 字。

转载请注明: 三个前所未见!遭"速冻"的全球经济何时复苏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