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歆
4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召开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总体实施方案》。当日晚间,证监会、深交所分别就创业板改革相关的规章、规则开始公开征求意见。笔者注意到,新华社受权发布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十三次会议新闻稿中,共计11次提及“创新”。这也从侧面说明,创新驱动、创新赋能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的重要性;而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也是顺时、顺势而为。
从字形结构来看,“创”字为“左仓右刀”,可以说“仓廪实而知进取”,对应于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可谓十分贴切。
一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稳中求进,都是以创新为重要支撑。从“稳”的方面来看,落实“六稳”,需要货币、财政、税收、融资等政策协同发力。如今,国内外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叠加近几个月的疫情扰动,宏观面显然需要在政策空间内进行创新;从“进”的方面来分析,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升级、增强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等目标,都需要科技生产力的驱动、生产要素的创新演进。
笔者认为,“创新”涵盖提升体系化创新效能,注重科技成果转化,激发创业活力等。
从资本市场改革看,注册制试点由科创板向创业板,乃至未来全市场扩围,是资本市场以规则改革为生产力,高效服务于实体经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资本市场与产业界的发展可以说是同频共振。去年资本市场的最重要建设成果--成功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为科创产业发展和升级夯实了基础。此番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意在以信息披露为核心推进创业板各项基础制度改革,着眼于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增强对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的服务功能。
笔者认为,注册制试点并不是简单的IPO或重组、再融资的“规则之变”,而是蕴含了“规则生产力”。注册制以信息披露为魂,强调市场化改革,借助资本市场,以及市场各维度主体、中介机构的内生力量,对于上市公司乃至产业的发展方向进行价值发现、价值判断、风险防控;促进创新资本形成、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并有望形成显著的溢出效应。这种力量可以促进投融资端在发展和共识中,不断达成新的平衡,从而实现产业发展与投资财富获得的共赢。
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突破了注册制存量改革的难点,与科创板、新三板真正形成各有侧重、相互补充的适度竞争格局。
虽然创业板注册制改革早在市场预期之中,但是其真正启动依然带给了市场一个“不眠之夜”。对于存量改革,市场有顾虑吗?坦率地说,笔者认为“有”!这或许可以从4月28日A股市场早盘,创业板指数的快速下跌中得到印证。但是随后市场消化了改革必然带来的不确定性,以理性的角度思考创业板改革、注册制推进,乃至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目标与进程。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产业界如此,资本市场亦是如此。笔者相信,在全面深化改革的统筹指引下,注册制改革将在资本市场全市场有序推进,“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资本市场也将活力迸发,践行高质量服务实体经济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