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逆周期调节、落实"六保"任务 促中国经济全面回归常态

  今年以来,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向好态势持续巩固,复工复产复市扎实推进,生产需求逐步好转,主要经济指标连续两个月恢复改善,通过持续深化逆周期调节和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将促进经济发展全面回归常态。

  主要经济指标呈现积极变化

  据国家统计局4月下旬的快速调查显示,截至4月25日,规模以上工业达到正常生产水平一半以上的企业接近85%,在41个大类行业中有28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同比增长,规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由3月份的-1.1%转为3.9%;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超过70%,有资质的建筑业企业超过60%。各市场主体的预期也呈现环比改善势头,4月份制造业PMI为50.8%,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2%。

  同时,转型升级态势进一步持续,新动能不断发展壮大。前4个月,与互联网相关的新业态、新模式保持逆势增长。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8.6%,比上月加快2.7个百分点。4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5%,比上月加快1.6个百分点,延续了高速增长态势。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生活秩序有序恢复,各项促消费政策持续发力,前期压抑的部分消费逐步释放,“五一”期间,全国市场活跃、人气回升,消费市场加快恢复。

  金融对实体经济信贷支持力度加大

  今年以来的相关数据还显示,金融对实体经济信贷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对冲了疫情影响,国内经济复苏回暖态势明显。5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4月份金融数据显示,4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09.35万亿元,同比增长11.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1个和2.6个百分点;4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0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42万亿元;4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7万亿元,同比多增6818亿元。这说明,4月份市场流动性总体仍然较为宽裕,M2同比两位数上升,当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较为顺畅,之前释放的流动性能够通过金融机构得到极大释放。中长期贷款增加的较多,说明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复工复产,相关投资活动有所恢复。

  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还出台了一系列货币政策措施,三次降准释放长期流动性1.75万亿元,增加1.8万亿元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发挥了政策性银行信贷支持作用,以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这表明国家金融部门注重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打好组合拳,把支持实体经济恢复放在更加突出位置,通过积极调整内部管理和考核政策,在前期各项经济数据下滑的情况下,信贷投放力度明显放大,增加贷款投放,实现金融数据逆势增长,有效支持了实体经济。

  经济持续复苏底气不减

  虽然目前我国疫情已经从应急状态转变为常态化防控,但前4个月累计显示,主要经济指标仍处在下降区间,说明整体经济还没有回到往年正常水平。主要存在的问题:一是没有出现报复性消费。很多聚集性的消费、接触性的消费和有以此为特点的服务性消费因为受疫情影响,给居民收入预期带来一定冲击,进而影响消费增长动力;二是就业压力还比较大。4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0%。4月末,国家统计局组织了一次快速调查,对农民工返乡情况进行了摸底,外出农民工规模已经恢复到往年的九成左右,但离正常水平仍然有距离。此外,还有874万的高校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

  对未来经济走势全面回归常态是有底气、有信心的,主要体现在:一是来自中国长期积累形成的完备产业体系、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超大的市场规模;二是新动能的持续扩大和转型升级的持续,尤其是1-4月份,和互联网相关的新业态、新模式继续保持逆势增长;三是来自充足的宏观政策空间,无论在货币还是财政政策都留有充足空间;四是来自经济连续两个月的改善势头,体现了经济增长的韧性。在当下,我们要持续深化逆周期调节,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全面回归常态。 (作者:上海研究院特邀研究员、全球化智库(CCG)特邀研究员 陈新光)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643 字。

转载请注明: 深化逆周期调节、落实"六保"任务 促中国经济全面回归常态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