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编者按:A股一季报出炉,七成公司盈利。一季度,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A股上市公司整体表现较为稳健,在防疫抗疫的同时,实现了有序经营。
机构方面,一季度末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仓位较高,各类机构扎堆医药、消费、科技龙头股,减持金融股。仓位方面,虽然一季度市场波动剧烈,不过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仓位仍然偏高。一季度主动权益基金整体小幅减仓,主动偏股基金仓位为73.43%,仍处于“中性偏高”水平。
在业界看来,随着复工复产有序推进,大批上市公司将迎来强劲的反弹势头,二季度有望重回稳健发展状态。
上市公司首季业绩显韧性
据上海证券报,一季度,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A股上市公司整体表现较为稳健,在防疫抗疫的同时,实现了有序经营。截至4月29日晚间8时,沪深两市已有3162家公司发布2020年一季报。一季度,3162家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7.8万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7306.78亿元,分别较上年同期下降7.3%和18.65%。其中,2238家公司实现盈利,占比为70.78%;924家公司出现亏损,占比为29.22%。
受疫情影响,上市公司一季度业绩冷暖呈现出明显的行业特点:防疫抗疫、“宅家”消费相关的行业增势明显;外出消费、投资拉动等行业表现低迷。有分析人士表示,疫情发生后,一些公司展现出强劲的韧性,交出了良好的业绩答卷;有些公司受影响较大,当季业绩不及预期。但这都是短期情况,后续随着复工复产进一步推进,A股公司业绩表现将迎来反弹。
蓝筹股仍是经济建设和A股市场的基石。一季度,上证50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271.88亿元,同比下降6.91%;实现归母净利润4346.06亿元,同比下降11.98%。沪深300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9997.57亿元,同比下降5.39%;实现归母净利润6001.74亿元,同比下降12.62%。
业绩排行榜显示,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招商银行及中国平安位列一季报最赚钱排行榜前五,当季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44.94亿元、808.55亿元、641.87亿元、277.95亿元和260.63亿元。除了中国平安,4家银行均保持盈利增长态势,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分别为3.04%、5.12%、4.79%和10.12%。
2020年一季度,受疫情影响,A股上市公司业绩呈现明显的两极分化:能够在防疫抗疫中发挥作用,或满足人们“宅家”需求的公司,当季业绩表现较好;无法开工或满足人们外出消费需求的公司,当季业绩表现低迷。
在业界看来,受疫情影响而出现的业绩下滑只是暂时的。随着复工复产有序推进,大批上市公司将迎来强劲的反弹势头,二季度有望重回稳健发展状态。
机构扎堆医药消费科技龙头股
据证券时报,总体而言,一季度末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仓位较高,各类机构扎堆医药、消费、科技龙头股,减持金融股。仓位方面,虽然一季度市场波动剧烈,不过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仓位仍然偏高。一季度主动权益基金整体小幅减仓,主动偏股基金仓位为73.43%,仍处于“中性偏高”水平。
从公募基金调仓布局来看,主要偏爱医疗保健、信息技术、日常消费等个股,医疗器械板块龙头迈瑞医疗一季度跻身公募基金增持排行榜榜首,增持市值101.22亿元;医药龙头恒瑞医药,生物制品企业康泰生物、长春高新等同样被增持。社保基金、QFII、私募基金等同样偏好并加仓医药和大消费股。
迈瑞医疗不仅是公募基金增持最多的个股,也是社保基金增持最多的个股。今年一季度社保102组合新晋迈瑞医疗前十大流通股东,持仓690万股,对应市值为18.06亿元。
以贵州茅台为代表的消费股也受多类机构青睐,不仅继续位居公募基金第一重仓股,前十大流通股东中的两家私募机构还进行了加仓,增持近200万股;同时中国人寿旗下保险产品新晋贵州茅台前十大流通股东,持仓374万股。
社保基金还大举加仓牧原股份、双汇发展等大消费类股票,以及医药板块的沃森生物、长春高新,科技龙头股金山办公等被社保基金加仓较多。
QFII则增持五粮液、洋河股份、海大集团、乐普医疗等大消费、医疗类个股。
私募基金的前十大重仓股分别为贵州茅台、比亚迪、隆基股份、兆易创新、中国动力、伊利股份、紫光股份、上汽集团、紫金矿业和智飞生物。从行业类型来看,主要集中在食品饮料、汽车和半导体三大行业。其中,私募巨头高毅资产持有伊利股份市值高达25亿元。
未来业绩将改善
据中国证券报,从一季报情况看,疫情对不同行业的上市公司影响差异较大。部分上市公司通过转型线上、加大网上直播营销力度等方式,增加营业收入。部分拓展渠道过程中,增加了一定成本,净利润受到一定影响。但从营收角度看,上市公司可以保持较强的韧性。同时,在线教育、远程办公、短视频制作、网络购物等“宅经济”,培养了较高的客户黏性,相关公司的业务模式得到改善。
从行业角度看,口罩、防护服、医药等防疫物资类生产销售公司订单量大增,但后续要考虑业务发展的可持续性。新基建、5G产业链、科技类、半导体类公司,受益于国产替代以及传统行业线上化科技转型,有望取得较长的高景气周期。
据证券日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是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重点工程。今年以来,面对疫情特殊情况,多部门针对企业推出了多项优惠政策,助力复工复产,恢复经济活力。在业内人士看来,包括减税降费等政策的落地,使得上市公司受疫情影响的程度有所缓解。
财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表示,展望未来,随着国内企业复工复产加快、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不断加码,国内经济增长有望率先恢复。伍超明认为,预计未来几个季度国内上市公司业绩呈边际改善态势,营收和利润的降幅均有望收窄,但改善力度取决于全球疫情防控形势与国内逆周期政策调节力度。
对于未来上市公司业绩表现,一位不愿具名的行业观察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考虑到海外疫情形势,相对更看好国内“稳增长”和刚性消费相关的板块。整体而言,短期看,受国内外需求疲软影响,上市公司整体业绩或仍将承压;中长期看,关键仍取决于全球疫情防控形势,若全球疫情较快得到控制,则上市公司业绩加快恢复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