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批产品发行期限将至 5月逾百只新基金面市

  基金拿到批文后要在6个月内发行。去年底获批的一批基金正在密集推向市场。据证券时报记者统计,5月份以来,有119只新基金投入发行,其中半数产品的发行日距离获批日期超过了160天。逼近逾期大限,基金公司“清库存”的举动推动了基金发行的一轮小高潮。

  发行大限将至

  上百只新基金密集上市

  数据显示,截至5月20日,5月份以来共有67家基金公司发行了119只新基金。其中63只的发行日距离获批日期已经过了160天,接近6个月的发行期限,新基金批文“去库存”俨然成为本轮发行小高潮的主要推手。

  从产品结构看,接近最后发行期限的上述产品中,债券型基金多达45只,占比超过七成。权益类基金有18只。这些基金基本都是去年11月到12月期间获批。

  “按照规定,新基金拿到批文6个月内必须发行。去年底获批的一批基金要赶在期限之前发行,预示着未来一段时间,新基金发行市场,尤其是债券型基金的竞争会非常激烈。”华南一位大型公募投研人士表示。

  华南一家大型公募产品部人士向记者透露,他所在公司正在发行一只一年期定期开放债基,是2018年11月上报的机构定制产品,去年11月获批。由于申报周期比较长,机构的投资需求和市场投资机会都已经发生了变化,也就没有及时发行。

  上述产品部人士表示,监管层此前有过窗口指导,如果“批而未发”的基金超过一定数量,会对该公司新基金申报节奏造成影响。因此,即便获批基金不好卖,多数公司仍要“硬着头皮”发出去。

  对于即将逾期基金扎堆发行的原因,多位行业人士表示,新基金注册提速、一季度疫情影响,以及市场行情不配合等都对新基金的发行时机有影响。

  上海一家银行系公募人士分析,近期新基金发行数量猛增,一方面是去年四季度开始,公募基金注册审批加速。不少在那一阶段拿到批文的基金,如今已接近6个月的逾期大限,必须投入发行;另一方面,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股市债市波动加大,纯债基金收益率甚至逊于银行理财。而且不少投资人士认为债市处在“牛尾”阶段,公募基金上半年发力重点放在了“固收 ”产品上,债基一直没有迎来特别好的发行时机。

  北京一位中型公募市场部负责人补充道,今年一季度疫情导致更偏专业的机构业务相对停滞。近阶段,疫情得到控制,很多偏机构的债基开始重新发行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也从侧面说明基金行业在积极复产复工;另一方面,资管市场净值化转型大趋势之下,资金对“固收 ”产品的需求旺盛。零售偏债产品的火热,背后有实际需求的支撑。他对大量新基金同时发行表示乐观预期。“目前管理层对各种产品保持较好的审批节奏,各类型产品从源头得到了非常好的管理。本轮扎堆发行的基金基本上是在‘清库存’,是阶段性的特殊现象。”

  三成新基金用足募集期限

  数据显示,截至5月20日,5月份新发行的基金中,有40只新基金在计划募集期限上“顶格”发行,募集时间达到了最长的3个月,在新发基金中占比为35.71%,环比4月份猛增22个百分点。大量产品排满首募期限,也让新基金平均募集期从4月份的33天延长至当前的43天。

  “近期发行的债基募集期限多数是选择发满3个月,而此前债基发行周期多数为1个月,发行期限普遍延长,背后可能包含了基金公司对发行难度的考虑。”上海上述银行系公募人士对此表示。

  多位行业人士称,在新基金发行注册提速的背景下,未来发行市场竞争会更为激烈,具备渠道、客户和品牌优势的基金公司将更具优势。

  在华南上述大型公募产品部人士看来,目前市场存量基金产品超过6000只,未来每年新基金数量超过1000只将成为常态。在基金发行注册制的背景下,获批基金出现发行潮也可能成为常态。未来,那些具备较强渠道资源和品牌的基金公司,更有可能在基金发行市场上保持竞争优势。

  上海上述银行系公募人士认为,在同类型基金密集推向市场的情况下,很可能会造成同质化竞争,基金发行失败的现象也会增多。她分析,从各家基金公司的资源禀赋看,大型公募机构由于渠道资源和机构客户资源积累较多,在发行上“确保成立”的难度并不大。而对于缺乏渠道和客户资源的中小公募而言,同台竞争将会困难重重。从产品类型看,政策性金融债基、国开债基等产品更倚重机构客户资源,而二级债基等“固收 ”产品属于机构与散户渠道并重。因此,在渠道和客户积累较多的大型公募显然更具优势。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773 字。

转载请注明: 获批产品发行期限将至 5月逾百只新基金面市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