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中国股票市场投资者状况调查:自然人投资者行权意识有所提升

由 公松臣 发布于 财经

  作者: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公司全国股票市场投资者状况调查组

  调查组组长:刘慧兰;调查组成员:肖蕊吴祖欣李静张琦韩桃万明皓张靖雯;作者单位: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有限责任公司’

  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全国股票投资者数量达15975.24万,较上年同期增长9.04%,其中自然人投资者占比99.76%。日渐庞大的投资者群体反映了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财富管理需求,也对投资者保护工作提出了新的考验。较为科学地掌握我国投资者状况,是有关各方进一步把握资本市场运行规律,精准开展投资者保护的基础。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投保基金公司”)作为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投资者保护专门机构,一直高度关注并持续观测分析我国股票市场的投资者状况,为立法机构、监管部门、自律组织、市场主体开展投资者保护工作提供依据。

  2019年12月30日~2020年1月17日,投保基金公司组织开展了“2019年度全国股票市场投资者状况调查”。本次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19.8万份,参与调查者覆盖自然人投资者(197658份)、一般机构投资者(613份)、专业机构投资者(188份),全部为市场活跃投资者,统计分布特点符合总体特征。调查显示,我国资本市场投资者结构未呈根本性改变,但个人投资者行为特点继续呈现积极变化,与此同时机构投资者作用凸显,投资者选择更加理性。主要结论如下。

  自然人投资者知识、经验和行权意识有所提升

  自然人投资者证券知识水平有所提升。当问及投资者证券知识水平时,受调查投资者中属于“新手上路”的占15.3%;“对投资有基本认知”的占48.6%,占比最高;“对投资产品较为熟悉”和“对投资较为专业”的占比合计为36.1%。

  与上一年度相比,属于“新手上路”的占比降低了13个百分点,属于“对投资有基本认知”“对投资产品较为熟悉”和“对投资较为专业”的占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对投资产品较为熟悉”的占比提升9.1个百分点,提升程度最为明显。2019年,自然人的整体证券知识水平有所提升,但仍有提升空间。

  自然人投资者的投资经验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对于金融产品的投资经验,受调查投资者曾购买过的金融产品前三位依次是股票及期货(76.4%)、银行理财产品(66.6%)、公募基金及证券公司或基金公司集合理财计划(44.8%)等。与上一年度相比,曾购买过集合理财计划和公募基金等金融产品的投资者占比增长最快,由2018年的26.7%提升至2019年的44.8%,增长18.1个百分点;其次是股票、期货等,由66.6%提升至76.4%;投资者对其余各类型金融产品的投资经验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与2018年相比,在股票投资中盈利的受调查自然人投资者比例由四分之一提升至半数以上,“10%~30%”为主要盈利区间。2019年,受调查投资者中股票投资盈利的合计占比55.2%,盈亏持平的占比17.6%,亏损的合计占比27.2%。从各盈亏区间的投资者占比来看,“盈利10%~30%”的投资者最多,占比23.6%;其次是“盈亏持平”的投资者,占比17.6%;“盈利10%以内”的投资者占比次之,为16.6%。与上一年度相比,盈利的投资者比例由24.9%提升至55.2%。具体来看,盈利50%以上的投资者比例由3.5%提升至5%,盈利30%~50%的投资者比例由3.1%提升至10%,盈利10%~30%的比例由7.5%提升至23.6%,盈利10%以内的比例由10.8%提升至16.6%。

  受调查自然人投资者认为自身证券知识储备及对市场的理解是决定其股票投资盈亏的最主要因素。在投资决策的方式上,67.1%的受调查投资者依靠自己的分析作出投资决策,占比最多;根据朋友推介或跟着朋友投资的占比16.5%;根据网上投资专家推介和接受投资顾问辅导的两类投资者占比合计不足两成。与上一年度相比,自己分析决定投资策略的比例由72.9%降至67.1%,而倾向于接受投资顾问辅导的投资者比例由6.4%提升至10.1%。

  自然人投资者的行权意识有所提升。调查显示,2019年行使过股东权利的受调查投资者占比17.5%,与上一年度相比增加了4.4个百分点。从投资者行使的主要股东权利类型来看,决策参与权和知情权仍然是行使最多的两项权利,同时受调查投资者行使决策参与权、撤销请求权、建议质询权、求偿权的比例较上一年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在各项投资者保护工作措施中,明确市场规则并强化信息披露仍是受调查自然人投资者重点关注的方面。在列出的11项投资者保护工作中,“进一步明确市场规则,强化信息披露”是投资者认为最应明确和强调的方面,与上一年度调查结果一致。投资者对“增加上市公司分红制度”“进一步强化投资者教育和宣传引导”“修改完善退市制度”“强化证券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加大行政处罚限额”和“加强证券基金行业文化建设”的关注度也较高,均排在前六位。其他投资者保护举措受到的关注度相对较低。

  一般机构投资者与自然人投资者的比较

  在平均持股时间上,受调查一般机构投资者要长于自然人投资者。从平均持股时间来看,受调查一般机构投资者的投资偏向中长期,平均持股时间在1~6个月的受调查者占30.0%,6个月至1年的占28.1%,1~3年的占20.6%,3年以上的占15.3%,而1个月以内的仅占6.0%。对于自然人投资者,平均持股时间在1~6个月的受调查者占32.8%,6个月至1年的占24.6%,1~3年的占17.4%,1个月以内的占比14.3%,3年以上的占10.9%。

  在买卖股票的操作风格上,一般机构投资者以长线为主,自然人投资者以中长线为主。在买卖股票的操作风格方面,55.5%的受调查一般机构投资者倾向于“价值投资、长线为主”,选择“波段操作、中线为主”和“快进快出,短线为主”的占比分别为29.5%和6.4%。自然人投资者倾向于以中长线投资为主,其中,38.1%的受调查自然人投资者倾向于“波段操作,中线为主”,占比最高;35.2%倾向于“价值投资,长线为主”;倾向于“快进快出,短线为主”的受调查自然人投资者占比17.9%。

  在杠杆使用方面,使用杠杆资金炒股的一般机构投资者和自然人投资者占比均为三成左右。调查显示,受调查一般机构投资者投资股票时使用杠杆资金的比例较低,仅27.6%的受调查者表示使用了杠杆资金,且杠杆资金占本金的比例不高,基本在本金的50%以内。本次调查中使用杠杆资金炒股的自然人投资者占比为29.1%;使用杠杆资金的比例未超过自有本金的投资者占比为25.4%;使用杠杆资金的比例超过自有本金的投资者较少,仅占3.7%。

  在止盈变现方面,一般机构投资者对于止盈变现的收益率区间选择与自然人投资者差别不大。调查显示,九成以上的受调查一般机构投资者表示投资股票盈利10%以上才会卖出变现,选择在盈利10%~30%、30%~50%和50%以上时卖出变现的受调查者占比分别为33.9%、36.2%和22.2%。受调查自然人投资者对于股票投资的盈利,多数选择在10%~30%和30%~50%两个盈利区间卖出变现,其选择比例分别为38.8%和32.1%,合计占比70.9%;在50%以上和10%以内两个盈利区间卖出变现的投资者相对较少,分别占比20.4%和8.7%。

  在投资目标方面,与自然人投资者相比,一般机构投资者更注重获取中长期收益。调查结果显示,受调查一般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目标多为获取中长期收益,尽可能实现收益的稳定增长。具体而言,对于投资目标,58.6%的受调查者表示注重长期收益、希望稳定增长,只有6.0%的受调查者表示注重短期收益、追求高波动,余下35.4%的受调查者表示投资目标介于前两者之间。对于自然人投资者,51.6%的受调查自然人投资者表示“注重长期受益,希望稳定增长”,13%的受调查者表示“注重短期受益,追求高波动”,剩余受调查者认为自己的投资目标介于上述两者之间。

  一般机构投资者在投资金融产品时最关注产品风险,而自然人投资者最关注收益率。本次调查中,受调查一般机构投资者表示在投资金融产品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是风险程度和收益率,且对风险程度的选择占比(73.6%)略高于对收益率的选择占比(69.0%),主要考虑投资期限和买卖便利度的占比分别为17.6%和16.6%,而相关投资费用和最低投资额度则不是一般机构投资者考虑的主要因素,选择比例很低。对于自然人投资者,78.5%的受调查者选择“收益率”,54.1%的受调查者选择“风险程度”。相比之下,“投资期限”“买卖的便利度”“相关的投资费用”和“最低投资额度”对投资者选择投资品种的影响较小,选择比例均较低。

  专业机构投资者的情况

  2019年专业机构投资者的盈利情况显著高于一般机构投资者和自然人投资者。本次接受调查的188位专业机构投资者所在机构或所管理的产品2019年获利情况良好,年度有盈利的机构或产品合计占比高达91.4%,其中,盈利10%~30%的占35.6%、盈利30%~50%的占25.5%;年度盈亏持平的机构或产品占5.9%,而年度亏损的合计占比仅为2.7%。受调查一般机构投资者股票投资获利情况较好,共有68.9%的受调查者表示盈利,其中盈利30%以内的占到48.6%,21.9%的受调查者表示盈亏持平,表示亏损的受调查者仅占9.2%。受调查自然人投资者中股票投资盈利的合计占比55.2%。其中,“盈利10%~30%”的投资者最多,占比23.6%;盈亏持平的占比17.6%;亏损的合计占比27.2%。

  宏观经济预期和行业基本面变化是影响专业机构投资者对市场预期的主要因素,在不同的市场预期下,专业机构投资者的股票持仓情况存在明显差异。受调查专业机构投资者普遍认为影响其所在机构对于市场整体预期的主要因素是“宏观经济预期”和“行业基本面变化”,选择这两项的占比分别为62.2%和60.1%,而“场内外资金变化”“国际经济金融环境”以及“技术指标”的选择比例分别为21.8%、19.1%和14.9%。在预期市场未来处于不同阶段时,受调查者所在机构或所管理产品的股票整体持仓仓位差异较大,预期市场走势向好时则选择高仓位的受调查者占比较大,预期市场走势不佳时则选择低仓位的受调查者占比较大。

  超四成受调查专业机构投资者所在机构或所管理的产品中股票投资金额占比在80%以上,过半数重点配置了科技行业。受调查专业机构投资者中,其所在机构或所管理的产品中股票投资金额在各类型投资中占比较大。其中股票投资金额占比在80%以上的有44.1%,股票投资金额占比在50%~80%的有28.2%,股票投资金额占比在50%以下的合计为27.7%。受调查者所在机构或所管理的产品在2018年与2019年的重点配置行业基本一致,电子、计算机、通信等科技行业位列第一,医药生物次之,日常消费位列第三。有所区别的是,2018年机构对上述三个行业的配置相对均衡,而2019年机构对科技行业的配置更为集中,有一半的受调查机构在2019年均重点配置了科技行业。

  关于投资者保护的下一步展望

  做好资本市场投资端的研究。目前传统的资本市场研究是以上市公司为核心,基于融资端的研究;针对投资者交易行为、心理预期、情绪因素等投资端的研究相对较少。为适应投资者保护工作的需要,我们应当加强投资者调查分析工作,不断丰富投资者角度的研究分析方法和工具,更高效、精准地获取基于投资端的第一手数据,进而在全面掌握投资者基本状况的基础上深入开展对投资者行为结构、情绪因素等方面的分析与研究,为完善资本市场投资者保护、实现让广大人民群众财富保值增值的普惠金融提供助力。

  运用科技监管提升投资者保护效能。伴随着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应用为主要特征的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我们需要科技监管的思维和前沿技术的运用来适应投资者保护新形势的需要。一方面,需要立法、司法、行政以及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来实现投资者保护相关数据信息的融合,通过健全相关机制和建设投资者保护数据中心平台来实现信息和资源的共享;另一方面,要强化科技思维、提升技术能力,运用科技手段实现对投资者权益的精准维护,从而节约监管资源,提升投资者保护效能。

  本文源自中国金融杂志